當歸茱萸湯

當歸茱萸湯用於小兒內釣。

基本信息

簡介

當歸茱萸湯--《幼科發揮》卷二
【處方】當歸吳茱萸(炮,焙乾)、小茴香(炒)、甘草、木香。
【功能主治】小兒內釣。
【摘錄】《幼科發揮》卷二

【出處】
1.陶弘景:今隴西叨陽黑水當歸,多肉少枝,氣香,名馬尾當歸。四川北部當歸,多根枝而細。歷陽所出,色白而氣味薄,不相似,呼為草當歸,闕少時乃用之。
2.《唐本草》:當歸苗有二種,於內一種似大葉芎窮,一種似細葉芎窮,惟莖葉卑下於芎窮也。今出當州、宕州、翼州、松州,宕州最勝,細葉者名蠶頭當歸,大葉者名馬尾當歸,今用多是馬尾當歸,蠶頭者不如,此不復用,陶稱歷陽者是蠶頭當歸也。
3.《綱目》:當
【拼音名】DānɡGuī
【英文名】ChineseAngelica
【別名】乾歸、馬尾當歸、秦哪、馬尾歸、雲歸、西當歸、岷當歸
【來源】
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當歸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
採收和儲藏:一般生長2年才能採挖。在10月下旬挖取,抖淨泥土,去殘留葉柄,待水分稍蒸發後,扎把,搭棚熏乾,先用濕柴火熏煙,使當歸上色,至表皮呈赤紅色,再用煤火或柴火熏乾。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0.4-1m。根圓柱狀,分枝,有多數肉質鬚根,黃棕色,有深郁香氣。莖直立,綠以或帶紫色,有縱深溝紋,光滑無毛。葉三出式,二至三回羽狀分裂;葉柄長3-11cm,基部膨大成管狀的薄膜質鞘;基生葉及莖上部葉輪廓為卵形,長8-18cm,寬15-20cm,小葉片3對,下部的1對小葉柄長0.5-1.5cm,近頂端的1對無柄,末回裂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2cm,寬5-15mm,2-3淺裂,邊緣有缺刻鋸齒,齒端有尖頭,葉下面及邊緣被稀疏的乳頭狀白色細毛;莖上部葉簡化成囊狀鞘和羽狀分裂的葉片。復傘形花序頂生,花序梗長4-7cm,密被細柔毛;傘輻9-30;總苞片2,線形,或無;小傘形花序有花13-36;小總苞片2-4,線形,萼齒5,齒形;花瓣長卵形,先端狹尖,內折;花柱短,花柱基圓錐形。果實橢圓形至卵形,長4-6mm,寬3-4mm,背稜線形,隆起,側棱成寬而薄的翅,與果體等寬或略寬,翅邊緣淡紫色,棱槽內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栽培於陝西、甘肅、湖北、四川、雲南貴州等地。
【栽培】
生物學特性為低溫長日照作物,宜高寒涼爽氣候,在海拔1500-3000m,左右均可栽培。在低海的友地區栽培抽苔率高,不易越夏。幼苗期喜陰,透光度為10%,忌烈日直曬;成株能耐強光。宜土層深厚、疏鬆、排水良好、肥沃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栽培,不宜在低洼積水或者易板結的粘土和貧瘠的砂質土栽種,忌連作。
栽培技術用種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直播:在海拔高(1700m以上),氣溫低的地區,可於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種,海拔低(1700m以上)、氣溫稍高的地區,可於8月中旬至9月上旬播各,播前在整好的畦面上開橫溝,溝距30cm,深3-5cm,將種子均勻播入溝內。1hm2用種量11.25-15kg,稍加鎮壓,覆細土或細粉肥,再覆蓋薄層短草。育苗移栽:甘肅在6月上、中旬;雲南在6月下旬播各,將種子均勻撒播在苗床上,覆蓋細土,再蓋草。8月上旬揭去蓋草,除草1-2次,10月上旬挖苗,扎把,堆藏。定植地於秋季深耕,施足基肥,翌年4月栽種前耕翻,杷平,按行株距25-35cm開穴,每穴栽2-3苗,覆土2-4cm。幼苗生長過大,越冬時有足夠營養物質時容易通過春化,第2年提早抽苔,根木質化,失去藥用價值;藥苗過小,也直接影響根的間和質量。因此,各地應選擇適宜的播種量,培育中等苗子,降低抽苔率而獲得高產。此外,應選擇中等成熟度的種子,不使用提早抽莖植株所結種子。
田間管理5月苗高5-7cm時除草,要求早除淺除,6月苗高13-17cm時第2次除草,除深除淨,並培土,除第2、3次草時,結合拔除抽苔植株,增施餅肥、硝酸銨或尿素等。
【性狀】
根頭及主根粗短,略呈圓柱形,長1.5-3.5cm,直徑1.5-3cm,下部有3-5條或更多的支根,多彎曲,長短不等,直徑0.4-1cm。表面黃棕色或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