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刀

番刀

番刀又稱山刀,是台灣高山族同胞個人佩刀的統稱,根據其所屬部落及用途不同而形制各異。

簡介

番刀台灣地處北回歸線附近,島內叢林茂密,加之中央山脈縱貫南北,地形十分複雜。高山族等台灣先民在島內居住生活時,經常要在藤類密布的山林中跋涉,因此發明了既鋒利又實用、同時經得起粗重操作的番刀,其造型與結構都是原住民歷年來叢林生活經驗的積累,比起其他刀具,更加適合島內多變的地貌環境。
高山族是由泰雅排灣阿美布農卑南魯凱賽夏雅美等9個族群部落組成的,各族居住地區、生活習慣、語言及文化特徵各不相同,對於番刀的稱呼也大相逕庭:泰雅人稱其為lalao,排灣人則稱為takit,魯凱族稱為lab,卑南、阿美、雅美分別稱為dalaw、vunos和 pararowai,而鄒族則稱其pojava,布農語賽夏語稱為shinhaiday和malat。因為過去將各原部族統稱為“番民”,所以高山族刀也統稱為番刀。
番刀因產地和用途的不同,種類頗多,形制各異。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泰雅人使用的銅門刀,以其產地花蓮縣秀林鄉銅門村而得名,東部各地多有使用。埔里刀主產地在南投縣埔里鎮,泰雅、布農族都有使用,刀形類似直刀,刀身短,刀面寬。而南投縣水裡鎮出產的則稱為水裡刀,主要由布農族鄒族使用,刀形前大後小,重心接近刀尖處。此外還有六龜刀霧台刀台東刀,產地分別在高雄縣六龜鄉台東縣南王部落,刀形大同小異,使用者主要有排灣與魯凱、卑南等族。不過,一般意義上所說的番刀,還是指銅門刀而言。
番刀根據用途不同,大小各異。通常泰雅族成年男子所佩腰刀一般全長48cm左右,其中柄長約16cm。但無論大小,

結構

番刀上圖:①刀體;②刀背;③刀刃;④刀柄; ⑤刀柄纏線 下圖:⑴鞘室;⑵鞘口;⑶穿線繩孔(兩對);⑷收線槽;⑸滴水角;⑹鐵線;⑺、⑻鞘身上的陰刻紋飾
番刀都與通常刀具一樣,由刀身刀柄刀鞘3大部分構成。
刀身是一把刀的主體,可以細分為刀莖刀體刀刃刀背。番刀的加工過程與一般刀具並無大異。以銅門刀為例,開始是選擇材料,然後以紅爐加熱至500℃以上,以鐵錘手工將其敲平,經過反覆多次鍛打,將多餘雜質去除,打制出刀形後,再對其表面進行拋光加工,然後裝上木柄,開刃磨礪後便為半成品,同時鑿制刀鞘,打眼、穿鐵線、刻花並油漆上色。在進行最後的裝飾之後,一把嶄新的番刀便大功告成了。其他種類的番刀加工過程也與此類似。
刀柄選材主要考慮其硬度高、質量小、不易龜裂及莖部髓心大(易與刀莖相結合),大多選取檜木、樟木來製作。番刀刀柄多呈前細後粗的圓筒形,刀柄末端膨大呈球狀,外形簡潔實用。刀柄表面刻有環形細槽,並纏有銅線或紗線,現代產品也有以尼龍線或傘繩纏柄的,目的是使刀柄與手掌貼合緊密,使用時不易滑脫。有些實用性的番刀,刀柄象大陸南方柴刀一樣,直接用鐵片卷打而成並與刀身末端鍛合在一起。刀鞘選材也很講究,要求其具備質量輕、易雕刻、不變形等特點,鹽膚木苦楝樹等都是首選。
早期原住民手工加工的番刀,由於設備和工藝的限制,刀身多半有些凹凸不平,那是鐵錘敲打後留下的痕跡,而且材質往往不夠純淨,一經使用後便很快生鏽,這也是保存至今的早期番刀大多刀身遍布銹坑的原因。早先製作番刀所用的鋼材,都是向平原地區的漢人購買或交換而來的。在日據時期,由於鋼鐵缺乏,甚至使用盟軍轟炸後遺留的彈片制刀。有些工匠至今還保留著用火車減震鋼板來打刀的習慣,據說這種番刀結實而且鋒利,可砍斷鐵絲而刀刃無傷。現在銅門等地制刀所用材料,都是從城市購買的工業成品,其質量與當年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特別是以旅遊紀念品形式出現的番刀,大多是用不鏽鋼等材料以現代機械及工藝製造,刀身硬度尚佳但缺乏彈性,往往只有觀賞價值而並不實用。
最早的鐵制番刀大約出現在17世紀,在鄭成功收復台灣前後。從那時起,高山族原住民與大陸之間的交往才開始頻繁,引進了鐵制工具和一些先進的生產技術。這與原住民傳說中番刀最早是從漢族鐵匠那裡得到的說法不謀而合。在島內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番刀不斷進行演進,加之受到馬來及小琉球群島文化的影響,從而逐漸形成了一些不同於其他民族刀具的獨有特點。
番刀 三種常見的刀柄形式:①纏線木柄;②環首木柄;③一體鐵柄
番刀的刀形與眾不同,刀身較寬,刀尖上翹,刀背在靠近握把處有一明顯突起,刀身上下兩側均呈現出明顯的弧度。此外,與其他刀具握把和刀背普遍平行的情況不同,番刀的握把與刀背軸線之間有一個夾角,握持時刀前部略微向下,質心靠近刀前部。這些特點使得番刀更加適合於劈砍,而且使用時較為順手和自然。此外,在劈砍時刀前部鋒刃的位置比視覺所感覺到的要更為靠下,在搏鬥時往往會造成敵方的錯覺,這一點與尼泊爾彎刀的設計有異曲同工之妙。
番刀的刀鞘形制更加獨特。這種罕見的單面刀鞘是用一整塊木料鑿制而成,鞘室全部暴露在外,鞘身兩側邊緣打有若干對小孔並穿有鐵線,防止刀身插入後脫落。鞘底有兩對大孔,線繩從孔中依次穿過,最後在收線槽處打結,用來將刀鞘固定在腰間以利於攜行。刀鞘的這種獨特設計是因為台灣本身地理環境使然:一是島內多雨,單面刀鞘鞘內不易積水,而且鞘身下方有兩個突起,稱為滴水角,雨水可以順勢流下;此外,高海拔地區溫度較低,刀身沾上動物油脂後,容易凝結在鞘內不易拔出,單面刀鞘則避免了這方面的問題。
台灣原住民部落擅長傳統手工藝,所有的實用品同時也都是工藝品,番刀也不例外,木雕夾彩織布綴珠刺繡等工藝在番刀的裝飾上都有體現。北、中部的泰雅、賽夏、布農、曹等族番刀上的雕飾較為簡單,多為簡潔的陰刻線條。泰雅族多為斜交紋、平行線紋、鋸齒紋等,刻線內塗成黑色;布農與曹族習慣在刀鞘、弓背上刻以三角形缺口或點紋,同時作為狩獵的紀錄。南部排灣、雅美和魯凱等族雕飾技術相對發達,尤其以排灣族雕刻為最,包括浮雕、透雕或立體雕刻多種技法,圖案多為人像、動物及繩紋菱紋等,而雅美族則以精緻的浮雕刀鞘而著稱。

意義

番刀番刀
對原住民中的男性來說,整個生命歷程都與番刀不可分割。男嬰誕生時,長輩便贈送一把番刀,待其長到12歲以後,方有佩刀資格,外出時必佩帶番刀,用以打獵、伐木和防身自衛,片刻不離其身,直至生命結束。番刀是原住民漁獵和生活的必備工具,只要攜帶1盒火柴、1包和1把番刀,便可以在山林中生活數十天。原住民從小便要學習使用番刀的技巧,如砍伐樹木時,用刀的力道、弧度及方向距離都有講究,一般以45°角斜劈,一側連砍2刀,再在另一側對應位置斜砍 1刀,小腿般粗細的樹木便應聲而倒。在部族中,擅使番刀者往往被尊為勇士,從而贏得別人的尊敬。通常情況下,番刀還是高山族男子“禮服”的一部分,象徵著其主人的英勇威猛及社會地位。在各種婚禮慶典和祭祀活動中,番刀也必不可少。對泰雅人而言,它是必備的嫁妝之一;在排灣人的婚禮中,也必須有新郎以番刀斬斷藤條的儀式;阿美人中還流行一種求婚方式,求婚者比賽進山砍相思木並背至女方家中,以負重最多、最快者為勝。高山族同胞對自己隨身使用的番刀都珍愛有加,由於島內多雨多霧,濕度極高,加上使用後會沾上植物汁液以及動物的血和油脂,因此每次使用後,都會將刀身以清水洗滌後再用布擦乾,並懸掛在火塘上方,以免刀體生鏽。
番刀在台灣歷史中同樣占有一席之地。在歷次反抗外來侵略者的戰鬥中,番刀始終是最主要的武器之一。在1641 至1643年間,島內先後有58個高山族部落起義,以番刀和弓箭來抵抗荷蘭殖民者。1930年10月27日,南投縣霧社泰雅族部落發起了著名的“霧社起義”,用番刀砍死包括“台中州”理蕃顧問管野政衛在內的日本侵略者137人,繳獲步槍130餘支、槍彈2萬餘發。雖然在大批日本軍警飛機毒氣的聯合“圍剿”下,起義在堅持40天后最終失敗,但番刀卻從此成為台灣軍民抵抗外來侵略的象徵。
二戰開始後,日軍鑒於高山族同胞的驍勇善戰和對叢林生活的適應能力,便挑撥和誘使一些原住民加入所謂的“台灣義勇隊”,為日本充當炮灰。許多番刀跟隨主人加入了日軍在南洋的作戰部隊,其中以泰雅人居多,而且大多加入傘兵等特種作戰部隊,番刀因此也被稱作“高砂刀”(泰雅族原名高砂族)或“義勇刀”。其中一些被美軍繳獲後,曾被認為是日本專為傘兵部隊開發的刀具。近些年來,這段不光彩的“僱傭兵” 歷史又被某些別有用心的台獨分子重新拾起。2001年11月李登輝到台中縣助選時,就曾借這段歷史,向原住民“立委”候選人贈送番刀,聲稱要以番刀砍掉“政治的亂源”,其台獨嘴臉昭然若揭。
隨著島內生活的現代化,番刀的打制和使用這一高山族原住民的傳統技藝,也正面臨著消失的危險。不過目前台灣很多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正在致力於蒐集整理和保留這一傳統文化。目前島內仍有數家以傳統工藝打制番刀
番刀番刀
的老店,如具有300餘年歷史的銅門村“銅蘭打鐵店”等,這些老店現在仍以傳統方式手工製造番刀,產品遠近馳名,參觀其生產流程和購買番刀作為旅遊紀念品的活動已經成為赴當地旅遊的一個固定項目。

製作工序

番刀
▲以傳統方式手工製作番刀的生產流程:①紅爐將刀身加熱;②打製成的刀身毛坯;③將刀身拋光後裝上木柄;④以手工將整塊木料鑿製成刀鞘;⑤手工打制的番刀每把均不完全相同,木鞘必須“量身訂做”,因此是“一刀一鞘”;⑥經過裝飾後的成品番刀

徐渭【沈叔子解番刀為贈二首】

沈子報仇塞外行,一詫便得千黃金。
 
買馬買鞍意不愜,更買五尺番家鐵。
 
鏤金小字半欲滅,付與碧眼譯不出。
 
細瓦廠中多狐狸,京師夜行不敢西。
 
叔子佩之只一過,黃蒿連夜聞狐啼。
 
今年我從上谷行,中丞遺我聊癸庚。
 
買驢南歸只兩旬,只愁馬上逢黃巾。
 
叔子見我無所仗,解刀贈我行色壯。
 
畢竟還從水道歸,掛在篷窗兩相向。
 
一日十拔九摩挲,鞘影鱗鱗入向河。
 
須臾報導漁罩外,電腳龍騰五尺梭。
 
知君本有吞胡氣,太白正高秋不雨。
 
白蛇五尺自西來,出匣不多飛欲去。
 
佩此刀,向遼陽,土蠻畏死為君降。
 
閼氏縱有菱花鏡,斷卻蝤蠐那得妝。
 
君如佩此向上谷,而翁之死人共哭。
 
黃酋亦重忠義人,一見郎君悔南牧。
 
河套雲中盡虜庭,君如佩此去從軍。
 
不須血染鋒邊雪,但見旗褰馬上雲。
 
看君眼大額廣長,有如日月掛扶桑。
 
君有寶刀君自佩,解刀贈我不相當。

賦張芸叟番刀

王師前年下靈州,先生奉詔為參謀。軍書堆案不足道,欲斬名王懸髑髏。官供器械如山積,裝結雖巧體質浮。傳聞蕃刀最可用,買置不惜千金酬。沙河洗湔血痕盡,瑩若一水橫清秋。長庚輝輝奪明月,光景迸溢不可收。軍回倉卒未及試,提挈萬里來荒陬。空齊倒掩閱圖史,深林永日號猩{左鼠百卯}。揮鳴且欲驚暴客,敢議與國平冤讎。夜郎蒙恩放李白,炎嶺得旨還幽求。輕船共泊長沙岸,幾日對語清湘樓。紅蓮幕中邀客飲,霧雨咫尺迷汀洲。雜花落盡無處覓,官妓遣歸不敢留。清歡未免假外物,共說鐵劍勝倡優。君家所寶世稀有,滿坐傳看驚殊尤。護之太過卻銹澀,頑蘚鬱結纏蒼虬。橫磨十萬祗虛語,得此已足馳燕幽。今公又應元戎辟,真能寸截鯨鯢不。郗生入幕宜有畫,定遠出塞將封侯。我今喜得隨君去,長江渺渺平天流。路危或恐逢水怪,尾脊崔崒當吾舟。煩公一效佽飛勇,為公椎鼓傾金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