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別廣陵諸公

留別廣陵諸公

留別廣陵諸公是由唐朝大詩人李白著作的作品。

作品原文

留別廣陵諸公

憶昔作少年,結交趙與燕。

金羈絡駿馬,錦帶橫龍泉。

寸心無疑事,所向非徒然。

晚節覺此疏,獵精草太玄。

空名束壯士,薄俗棄高賢。

中回聖明顧,揮翰凌雲煙。

騎虎不敢下,攀龍忽墮天。

還家守清真,孤潔勵秋蟬。

煉丹費火石,採藥窮山川。

臥海不關人,租稅遼東田。

乘興忽復起,棹歌溪中船。

臨醉謝葛強,山公欲倒鞭。

狂歌自此別,垂釣滄浪前。

作品譯文

回憶少年時代,我喜歡結交趙燕俠客。

玉鞍金羈高頭駿馬,錦帶橫掛龍泉寶劍。

心胸坦蕩,了無疑事,所向並非徒然勞神費力。

晚年感覺此空虛,搜取精華草書《太玄》。

空名約束壯士,薄俗遺棄高潔的賢人。

中年曾蒙聖明眷顧,翰林揮毫,氣凌雲煙。

後來卻有騎虎不敢下之勢,攀龍的時候忽然從天上墮落。

還家修道守清真,孤潔如秋蟬激勵。

煉丹費了不少錢財,采仙藥走遍山川。

隱居不關心人事,遼東的田地交給租戶耕作,我收收稅而已。

興致勃勃的時候,也喜歡乘舟高歌。

有酒必喝,有喝必醉,不過醉了還可以倒著騎馬揮馬鞭。

狂歌一曲,自此分別,歸去垂釣滄浪前,再隱居一會。

作者簡介

李白

李白像李白像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