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流感病毒H7N9亞型

甲型流感病毒H7N9亞型

甲型流感病毒H7N9亞型是禽流感病毒或禽流感病毒的一個亞型,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說,H7N9原本屬於低致病性感冒病毒,死亡率低,但今次案例死亡率高,病情嚴重,可能病毒已經出現基因改變或基因洗牌。

甲型流感病毒H7N9亞型Influenza A virus subtype H7N9,記作A(H7N9)H7N9)是一種甲型流感病毒,是禽流感病毒或禽流感病毒的一個亞型。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柏良說,H7N9 病毒傳人致死,情況特殊,病毒有機會出現基因轉變,有需要加強監測。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說,H7N9原本屬於低致病性感冒病毒,死亡率低,但今次案例死亡率高,病情嚴重,可能病毒已經出現基因改變或基因洗牌,變成高致病性禽流感,但難以推斷是否與上海黃浦江早前發現過萬隻死豬有關。

基因排序

港大教授袁國勇經過分析中國公布H7N9的基因圖譜後表示,這次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經過基因交換的病毒,在之前從來沒有出現過,而病毒基因有八節(HA與NA來自H7N9禽流感病毒,6個內部片段﹝分別為PB2、PB1、PA、NP、MP、NS﹞來源於H9N2禽流感病毒 ),其中H7的部分是來自浙江的野鳥,N9的部分是來自韓國的野鳥,其餘的六節相信是來自長江以北,英國《自然》雜誌亦刊文報導,H7N9源於三種病毒株在同一感染宿主中的交換與重組;但病毒出現基因經過基因交換,令病毒開始適應人類或體溫與人類相近的動物而繁殖;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裴偉士教授指出,新病毒不像以往出現過的可引致禽畜大規模發病致死標記,無法以撲殺禽畜而消滅源頭,另外該病毒對神經氨酸酶抑制劑敏感。
除了中國網民外,還有日本《朝日新聞》與《產經新聞》曾刊文提出這個疑問:懷疑此次H7N9擴散或與幾乎同期開始的黃浦江死豬漂流事件有關,或把之前的飼養生豬大量死亡原因與變異後的H7N9病毒聯繫起來。
而在上海,上海市動物疾控中心於4月1日對近期打撈上來的黃浦江上游漂浮死豬抽驗的34份留存樣品,進行了禽流感通用引物檢測,未發現禽流感病毒及後經中國科學院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得出:H7N9病毒暫未發現在豬群中進化的痕跡,即豬在病毒基因重配中未發揮中間宿主的作用,加上中國國家流感中心在3月31日公布是次人類感染H7N9的基因圖譜上均顯示,其中沒有發現豬只基因。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流感病毒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認為病毒具有易附著到人類等哺乳動物細胞上的特徵。

2013年

截至4月7日17時,全國共報告20例確診病例,其中死亡6人。病例分布於上海(10例,死亡4例)、江蘇(6例)、安徽(1例)、浙江(3例,死亡2例)4省市的15個地市級區域。報告的確診病例間未發現流行病學聯繫。所有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均已採取醫學觀察措施,未發現異常。
  • 2月20日,中國報告了3例人感染H7N9病毒。
  • 3月31日,衛生防護中心(CHP)收到了中國衛生部通知,從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確診,上海安徽總共三人感染 H7N9 禽流感,其中兩人死亡,一人病情危重,是全球首次發現人類感染 H7N9 禽流感病毒。,其中上海一名87歲男子和27歲男子分別在2月19日和2月27日發病,搶救無效於3月4日和3月10日死亡。
  • 2013年4月16日20時至4月17日17時,全國報告新增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5例,其中上海1例、浙江4例。
  • 截至4月17日17時,全國共報告8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其中5人已治癒出院、死亡17人,其餘60人正在各定點醫療單位接受救治。病例分布於北京(1例)、上海(31例,死亡11例)、江蘇(20例,死亡3例)、浙江(25例,死亡2例)、安徽(3例,死亡1例)、河南(2例)6省市的30個地市級區域。目前病例處於散髮狀態,尚未發現人傳人的證據。
  • 截至4月19日17時,全國共報告87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

新聞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今日(三月三十一日)接獲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通報三宗人類感染流感H7N9的確診個案。
衛生防護中心發言人說,上海的兩宗個案,患者為一名八十七歲男子和一名二十七歲男子,兩人分別於三月四日和十日死亡。至於安徽的個案,三十五歲女病人現時情況危重。
中國衛生當局對病者樣本進行檢測,核實樣本對流感H7N9病毒呈陽性反應。
根據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的資料,該名二十七歲男子是豬肉攤販,而該名三十五歲女病人則在發病前有禽類接觸史。三宗個案之間未發現有流行病學關聯。至今,三名病人的八十八名密切接觸者均未發現異常情。
發言人表示,甲型流感(H7)是本港的法定須呈報傳染病。衛生防護中心將繼續與內地衛生當局保持密切聯繫,以了解個案的詳情。
發言人說,我們會提高警覺,並按事態發展繼續保持嚴謹的港口衛生措施。
發言人提醒市民採取以下措施,預防禽流感:
截至2013年4月17日,全國共報告77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其中死亡16人。病例分布於北京(1例)、上海(30例,死亡11例)、江蘇(20例,死亡2例)、浙江(21例,死亡2例)、安徽(3例,死亡1例)、河南(2例)共6個省市。目前病例處於散髮狀態,尚未發現人傳人的證據。

日常預防

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7日召開第四次會議時提出,要加強對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的臨床救治,盡最大可能減少死亡。
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要求,要建立疫情發生地區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加強省際間防控合作;全力救治患者,防止出現因為費用問題得不到及時救治現象;抓緊做好疫情溯源和源頭控制,一旦發現動物疫情或監測陽性,要果斷處置;要通過專家訪談等多種形式,引導公眾科學認知,理性應對,並主動與世界衛生組織等有關國際組織和相關國家和地區開展技術交流合作。
對於病例監測和救治工作,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提出,要堅持科學有度、分類指導、突出重點的原則,加強疫情分析研判,動態開展疫情研判和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建議。要堅持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原則,加強對重症病例的臨床救治,盡最大可能減少死亡。同時,要加強院內感染預防和控制工作,杜絕醫務人員感染,嚴防疫情擴散蔓延。要按照分類管理、突出重點的原則,加強疫情監測,重點開展不明原因肺炎監測和流感樣病例監測。要抓緊組織科技攻關,為下一步疫情防控提供技術保障,發揮中醫藥在醫療救治和疫情防控中的作用。
國家首席獸醫師于康震4月7日表示,H7N9禽流感病毒對家禽呈低致病力,可以感染雞、鴿子等禽鳥,感染後沒有臨床症狀。
農業部已經印發了《動物H7N9禽流感緊急監測方案》和《動物H7N9禽流感應急處置指南(試行)》。于康震表示,農業部將突出重點區域,強化分類指導,指導各地全面開展疫情監測工作,進一步摸清病毒污染底數。
* 避免直接接觸禽鳥或它們的糞便,如果曾有接觸,須儘快用肥皂及水徹底洗手;
* 禽鳥及雞蛋應徹底煮熟才進食;
* 經常洗手;
*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掩口鼻,用紙巾妥為包好痰涎,放入有蓋的垃圾桶內;
* 避免到人多擠迫的地方及避免接觸發燒的病人;
* 凡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或需要照顧發燒病人的人士,都應佩戴口罩;
* 如在旅途中或返港後,出現發燒及流感類的病徵,應立即求診及告知醫生曾前往的地方。
*少吃豬禽肉;
*少去公眾場所防傳染;
*多運動、保證睡眠,增強體質。
不盲目服藥,出現呼吸道症狀及時就醫。

藥物預防

成人預防H7N9使用達菲(奧斯他韋):
衛計委發布《人感染H7N9禽流感診療方案》(2013年第1版),對於確診為H7N9的患者,方案指出“應儘早套用抗流感病毒藥物”進行治療,“可選用奧司他韋(Oseltamivir),臨床套用表明對禽流感病毒H5N1和H1N1感染等有效,推測對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應有效”。普通人對“奧司他韋”這個藥名可能感到陌生,它有一個廣為人所熟知的商品名叫做“達菲“
兒童預防禽流感使用兒童專用藥葵花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
葵花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提高了兒童甲流防治的針對性和效率。中國中醫藥管理局甲型流感防治專家、北京地壇醫院中西醫結合中心副主任王玉光表示,相比抗病毒藥物,中藥具有整體調節多靶點的特點,不僅能退熱消炎抗病毒,而且具有提高人體免疫機能的作用,比單一抗病毒藥物治療退熱消炎、減輕上呼吸道症狀更具優勢。如能結合嚴密的公共衛生預防措施,兒童甲流有望得到有效控制!
H7N9重症患者可以使用帕拉米韋治療:
帕拉米韋是一種新型的抗流感病毒藥物,現有臨床試驗數據證明其對甲型和乙型流感有效。H7N9屬於甲型流感病毒亞型。帕拉米韋氯化鈉注射液是我國首個靜脈給藥的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對於那些流感重症患者、無法接受吸入或口服神經氨酸酶抑制劑的患者和對其他神經氨酸酶抑制劑療效不佳或產生耐藥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
針對容易出現的高發人群:中醫藥也發揮了優勢,各地均有應對舉措,以西部雲南省結合本地特點選用道地藥材,成人選用魚腥草藿香生黃芪防風白朮貫眾芸香草等藥材,針對兒童預防選擇蘇葉、銀花、藿香、生甘草等藥材,在藥材品種和用量方面,都調整至適合兒童的體質。
另外:高危人群及老年人應正確調整作息規律,結合自己體質特點,可以選用白茅根、魚腥草、藿香等中藥泡水,但沒有陰虛火旺的人不要隨意使用,還有板藍根不能當茶喝,金銀花等涼性藥物不能長期使用,以免引起腹痛、腹瀉。

症狀

H7N9禽流感病發3-5天內的症狀為發燒、咳嗽、少痰,與普通感冒類似;及後發展成肺炎,如果發燒5天依然不退,在7-9天后會在24-48小時內突發呼吸困難至衰竭,伴有心臟、肝臟、腎臟的衰竭[7];從現有死亡案例中看出,由發病、重症至死亡過程約7至11天[8],過程最短可至5天(即浙江省衛生廳4月4日通報之64歲男性患者案例,3月29日發病至4月4日晚上死亡)。根據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信息,感染H7N9病毒並非全部為重症[9]。
而在中國國家衛生與計畫生育委員會公布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診療方案(2013年第1版)》提到,此病潛伏期一般為7天以內,患者一般表現為流感樣症狀,如發熱,咳嗽,少痰,可伴有頭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適。重症患者病情發展迅速,表現為重症肺炎,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出現呼吸困難,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進展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縱隔氣腫、膿毒症、休克、意識障礙及急性腎損傷等。[10]

傳播方式和高危人群

此前的研究顯示,H7N9病毒會在禽類中傳播,但不會使禽類出現症狀,而H5N1則會導致感染的禽類死亡,因此追蹤H7N9在禽類中的傳播要更加困難。世界衛生組織認為,H7N9病毒“不太可能”導致大流行[11],院士鍾南山認為可能存在人際間傳播的證據,對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的醫學觀察,並無出現因此而被患者感染的情況[12]。
此病的傳染源推測為攜帶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類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傳播途徑推測為經呼吸道傳播、密切接觸感染的禽類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直接接觸病毒或經受病毒污染的水而感染。中國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認為,現階段高危人群主要是從事禽類養殖、銷售、宰殺、加工業者,以及在發病前1周內接觸過禽類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