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瑤族銅鼓舞

田林瑤族銅鼓舞

銅鼓舞是木柄瑤人民創造的一種民間舞蹈形式,是深受廣大瑤族人民喜愛的地方藝術。流傳於田林縣潞城瑤族鄉三瑤村的瑤怒屯,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是祖國文化藝術百花園中一朵美麗的山花。

簡要介紹

扁擔舞 

扁擔舞
扁擔舞

銅鼓舞是木柄瑤人民創造的一種民間舞蹈形式,是深受廣大瑤族人民喜愛的地方藝術。流傳於田林縣潞城瑤族鄉三瑤村的瑤怒屯,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是祖國文化藝術百花園中一朵美麗的山花。 

銅鼓是木柄瑤祖先遷徙攜帶的寶物,一直被視為神靈。每年農曆正月初二至二月初二全寨都要跳銅鼓舞,紀念先人,歡慶節日,祈求健康長壽、六畜興旺、五穀豐登。這天,全寨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節日盛裝,由族中長老主持,舉行一年一度的“起寶”儀式,把譽為一公一母的兩個銅鼓挖出來,擺上香案,供上供品。祭完銅鼓後,主持人便指揮寨中青年把三面鼓掛起來。由主祭人先打一輪,之後別人才能輪流著打。
鳴鼓開始時,動作緩慢輕柔,逐漸加快,鼓點高亢激昂,最後如疾風驟雨。兩位敲牛皮鼓的是領舞者,他們邊打邊舞,時而正面打,時而轉身打,銅錘不停地從自己的腦後、腰後、胯下,在鼓面上輪流敲擊,節奏鮮明,動作協調,天衣無縫。這時,場上的男女老少也紛紛加入舞蹈行列,人數不限,場面壯觀,熱烈奔放。先跳《圓圈舞》,依次跳《迎春舞》、《扁擔舞》。風格獨特,舞姿優美,獨具魅力,趣味無窮,令人心悅神爽。 
每年跳完銅鼓,又將銅鼓埋入地下,地點鮮為人知。 
木柄瑤銅鼓舞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鮮明的藝術特徵,其豐富的內容和傳承歷史,在中華民族文藝百花園中實屬罕見,具有廣泛的語言、文學、美學、音樂、藝術等研究價值。 目前,銅鼓舞由於歷史和其他原因,已面臨險境。需要爭取普查、建檔、研究、出版等手段,通過建立木柄瑤銅鼓舞文化生態村,創辦田林縣“木柄瑤民間文藝職教班”。以便使木柄瑤銅鼓舞能夠生存、傳承和發展。 
基本內容  
銅鼓1
銅鼓1
 銅鼓舞是木柄瑤人民創造的一種民間舞蹈,是廣大瑤族人民十分喜愛的地方藝術。流行於田林縣平山鄉的老寨和潞城瑤族鄉三瑤村的瑤怒屯。它歷史悠久、風韻原始、素雅洗鍊、集結藝術、反映生活、特色濃郁、意味濃烈、高亢激昂、感人心肺。銅鼓是木柄瑤祖先遷徒攜帶的寶物,一直被視為神靈。跳銅鼓舞是紀念先人、祈求豐收、歡慶節日的半祭祀半自娛的活動。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二至二月初二,是跳銅鼓舞的傳統時間。這天,全寨人穿上節日盛裝,聚集在寨上空曠的地方,由族中長老主持,舉行一年一度的“起寶”儀式,把譽為一公一母的兩個銅鼓挖出來,擺上香案,供上供品。主祭人在每面鼓前插上三柱香,三巡酒過後燒紙錢,祭祀結束。祭完銅鼓,主祭人便指揮幾個男青年把三面鼓掛起來,兩面銅鼓相距約50厘米,平排掛在三角架上,公左母右,鼓身離地面30厘米,雙面牛皮鼓懸掛在右側,離銅鼓有三四米遠,鼓身離地面一米多。打前,先在每面銅鼓腹內灑些水,由主祭人先打一輪,之後別人才能打。鳴鼓開始時,動作緩慢輕柔,逐漸加快,最後高亢激昂,如急風暴雨。兩位敲牛皮鼓的是領舞者,他們邊打邊舞,時而正面打,時而轉身打,時而把鼓錘往腦後、腰後、胯下、鼓面上輪流敲擊,節奏鮮明、動作協調、天衣無縫,形成各種獨特形態的舞姿。這時,場上的男女老少也紛紛加入舞蹈行列,人數不限。先跳《圓圈舞》,依次跳《迎春舞》、《扁擔舞》、《豐收舞》。場面壯觀,熱烈奔放,鼓點獨特,舞姿優美,獨具魅力,趣味無窮,令人心悅神爽。每年跳完銅鼓舞,又將銅鼓埋入地下,地點不得而知。 

基本特徵

 
銅鼓2
銅鼓2
 木柄瑤銅鼓舞形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經過幾百年來的發展,形成了如下一些基本特徵:(1)伴隨著民俗活動的產生和發展而形成的對民間習俗的依存性特徵;(2)木柄瑤銅鼓舞來自本民族的生活實踐,反映瑤族人民的美好嚮往和願望,因而形成了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深刻的思想性;(3)木柄瑤銅鼓舞活動都伴隨著本民族節慶活動而產生和發展,因而具有濃烈的民族民間習俗;(4)木柄瑤銅鼓舞既有源於本民族獨特的舞蹈形式,又有從兄弟民族中引進的舞蹈內容,因而形成了銅鼓舞的多源性特徵;(5)銅鼓舞中的扁擔舞是一種娛樂健身的舞蹈形式,巧妙地溶於一體,形成了民族舞蹈與體育竟技相互統一和滲透的特徵;(6)木柄瑤服飾工藝精湛,色彩艷麗,構圖精美、風格獨特,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民族工藝特徵;(7)瑤琴是木柄瑤自創的一種民族樂器,用竹筒製作而成,音色柔和婉轉,清亮厚重,是其他民族所沒有的,因而形成了民族樂器獨一無二的稀有特徵。

主要價值

銅鼓舞1
銅鼓舞1
 具有上述特徵的木柄瑤銅鼓舞,在整個百色市乃至全區的民族舞蹈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祖國民族
文藝百花園中一朵絢麗的山花,是瑤族人民智慧的結晶。發掘、搶救、保護木柄瑤銅鼓舞,其價值主要有兩點: 
 (1)學術價值。在眾多的民族舞蹈中,因木柄瑤銅鼓舞起步較晚和語言等諸多原因,在全區乃至全國尚未產生較大影響。作為瑤族文化縮影的銅鼓舞的發掘、搶救和保護,將帶動和促進整個瑤族地區民族舞蹈的弘揚與發展。它的豐富內容和基本特徵及傳承歷史、在中華民族文藝百花園中實屬罕見。發掘、搶救和保護木柄瑤銅鼓舞,不僅對豐富和完善全區乃至全國的民族舞蹈文化史,甚至對世界的民族舞蹈文化史的豐富和完善,都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2)實用價值。發掘、搶救、保護木柄瑤銅鼓舞,對廣大瑤族地區乃至全國的精神文明建設,豐富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民眾的素質,促進瑤族人民的全面發展,構建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都將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 

歷史淵源

銅鼓舞2
銅鼓舞2
 木柄瑤屬於瑤族的一個支系。為何取名木柄?相傳他們的祖先因無文字、常將語言符號、定婚、結婚、名字、記事等都刻
在刀柄、斧柄、鋤柄等木柄上作記號,所以叫木柄瑤。據考證,木柄瑤銅鼓是老祖宗從湖南古州八萬寨運江大石桃遷來時帶來的,已經有近三百年的歷史。《清史稿》載:“古州者,離古州黎平府百八十里,即元置八萬垌軍民府長官司所也,地周八十餘里,戶四五千,口二萬餘,都江、溶江界其左右,合為古州江……”。由此說來與木柄瑤自稱的“古州八萬寨”無差異。據傳,清雍正六年(1728年),古州苗變,清軍進剿,木柄瑤祖先從古州八萬寨向西遷徒進入廣西的東蘭、鳳山、懷遠一帶。後來有一年姓班家族的三兄弟帶著妻子兒女、兄弟三人各自背著一公一母的銅鼓和一隻紅色雙面牛皮鼓,一路游耕,歷盡千辛萬苦,經天峨、樂業兩縣進入田林和凌雲縣,老大在凌雲縣落腳,後來失蹤。老二在田林縣平山鄉老寨屯定居,老三在潞城瑤族鄉瑤怒屯安家落戶。銅鼓舞是木柄瑤特有的民間舞蹈,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田林已有200多年歷史。但因為沒有足夠的文獻或其他依據,究其發生、發展的歷史不能輕率地妄下斷語,因此,對木柄瑤銅鼓舞的歷史淵源,就只能從老藝人口傳和銅鼓產生年代來推算了。木柄瑤銅鼓舞的發生、發展,經歷雍正六年的形成期;清朝末期的成熟期;“文革”時期的冷落期;改革開放後的振興期。新千年後,縣政府已將木柄瑤銅鼓舞列入發展規劃,並爭取將銅鼓舞作為田林縣“民族文化品牌”立項推介。現在又為爭取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保護項目而努力。 
傳承譜系
銅鼓舞3
銅鼓舞3
 木柄瑤是一個漂泊的民族,祖始原住古州八萬寨。年代久遠。因無文字記載,銅鼓舞的傳承方式只能是口傳心記。因此沒有足夠的文獻或其他依據,無法追溯銅鼓舞的歷代師傳了。我們只能從他們帶來的銅鼓和清雍正六年古州苗變,清軍進剿的史料來推算其產生的年代。 
 據悉,木柄瑤銅鼓舞已有7代師傳。第5代以前的師傳已無法考證。第6代師傳是班家林,男,出生於1889年,終年86歲。第7代是當今的班點義,男,生於1944年,現年62歲,高小文化,田林縣潞城瑤族鄉三瑤村瑤怒屯人。他十三歲的時候就接過父親的鼓槌,保管銅鼓、主持銅鼓舞活動。曾於1984年率隊到南寧參加盤王節演出,深受中外專家學者和觀眾的高度評價。後來還多次帶隊到百色市、縣城和本鄉所在地演出,享有很高威望。為銅鼓舞的傳承與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器具、製品、作品
銅鼓舞4
銅鼓舞4
 
木柄瑤銅鼓舞樂器分為吹奏類、打擊類、彈撥類。 
 1、吹奏類。主要是長號和嗩吶。長號二個,嗩吶一般用三種規格:小嗩吶奏高音,中嗩吶奏中音,低音嗩吶奏低音。 
 2、打擊類。主要有一大一小的銅鼓(一公一母)和一個特大的紅色雙面牛皮鼓。還有小鼓、小鑼和小鈸。 
 3、彈撥類。在木柄瑤的樂器中,瑤琴是該民族自創的一種民族樂器。是其他民族所沒有的。這種樂器用竹筒製作,長約40公分,琴筒直徑6公分,兩頭留節,一頭穿孔,琴身留四根琴弦,系該竹筒的竹皮修剪而成。每兩根琴弦各放一個琴碼,用一根筷條大小的竹製琴捧彈出聲音。音色柔和婉轉、清亮厚重、音似銅鼓,絕無僅有。
瀕危狀況 
銅鼓舞5
銅鼓舞5
 木柄瑤銅鼓舞在田林縣委、縣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持下,曾經作了不少的發掘、搶救和弘揚工作,為木柄瑤銅鼓舞的繼承和發展起到了
積極的推動作用,活動開展正常,但仍然存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 (1)銅鼓舞得不到普及推廣。過去木柄瑤人人會跳舞,個個會唱歌。如今會跳舞的少了,會唱歌的少了,會敲銅鼓、雙面牛皮鼓的更少了。傳統精美的服飾也已經很少有人能縫製,更談不上紡紗織布了。長此下去木柄瑤自身特有的民族文化將會面臨險境。 
(2)文化設施嚴重缺乏。在整個瑤族地區,基本上無娛樂場所和設施,民族傳統節日少人過問,少人主持和管理,傳統文化很難進城演出,失去了活動的展現平台。嚴重製約著民族文化的發展進程。 
 (3)現代文化衝擊。木柄瑤銅鼓舞賴以生存、發展的社會基礎發生了變革,特別是現代文化和外來文化的不斷湧入,使年青一代目不暇接,對本民族的藝術不屑一顧,興趣愈來愈淡漠。寧願外出去打工,參加演出活動也愈來愈少。銅鼓舞舉步艱難,年青演員已經青黃不接。 
保護計畫 
 為保護木柄瑤銅鼓舞,制定五年保護計畫。此計畫由田林縣黨委、政府負責組織實施,田林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導小組和文體局負責瑤琴管理、督導,百色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導小組和文化、廣電局負責檢查、督促。保護計畫重點如下: 
 (一)靜態保護 
 1、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國辦發[2005]18號檔案和文化部辦公廳辦社圖發[2005]21號檔案精神,進一步全面深入細緻地開展普查工作,徹底摸清木柄瑤銅鼓舞的發生、發展的歷史沿革,以及師傳、道具、樂器及價值等全部狀況。 
 2、將普查到的所有資料進行歸類、整理、存檔。 
 3、進一步深入開展理論研究工作,不但要抓好木柄瑤銅鼓舞的基礎理論研究,而且要抓好木柄瑤銅鼓舞中的雙面銅鼓舞、豐收舞、迎春舞、扁擔舞、瑤琴等的本體研究,並把這些成果編纂成文本予以出版。 
 (二)動態保護 
 1、建立瑤怒、老寨二個木柄瑤銅鼓舞文化生態保護村,並對這二個寨的鼓手、樂手、師傅實行重點保護。 
 2、建立田林縣木柄瑤銅鼓舞民間藝術團,重點扶持輔導。使之能走出田林、走出廣西,成為品牌。 
 3、成立田林縣木柄瑤銅鼓舞研究輔導組,潛心挖掘,開發銅鼓舞藝術,不斷培養和指導新的鼓手、樂手和年青一代演員,從根本上解決新形勢下銅鼓舞傳承難的問題。 
 4、創辦田林縣“木柄瑤銅鼓舞藝術職教班”。從人才、演奏、鼓手、演員等方面著重培養,提高藝術檔次。 
 5、邀請專家前來指導,對木柄瑤銅鼓舞進行深加工,創立品牌,形成木柄瑤文化藝術產業,增添活動機會與場所,廣泛開闢木柄瑤銅鼓舞演出市場。 
 6、加強輿論包裝,組織和邀請有關專家學者,撰寫各類體載文章,擴大銅鼓舞的名聲和影響力;邀請圖像媒體採風拍攝,宣傳播放,為打造木柄瑤銅鼓舞品牌搭橋鋪路。 
 7、建立一年一度的木柄瑤銅鼓舞展演,檢閱和促進木柄瑤銅鼓舞的傳承和發展。 
  
五年計畫 
 保護措施: 
 2007年全面普查,全面掌握木柄瑤銅鼓舞的所有史料,建立“木柄瑤銅鼓舞藝術職教班”,開展教學輔導活動。建立瑤怒、老寨二個銅鼓舞文化生態村,設立木柄瑤服飾、瑤琴等民族服飾、樂器加工廠。 
 2008年整理普查資料,普及發展銅鼓舞隊伍、創作精品舞蹈節目。 
 2009年舞蹈精品腳本出台,進入排練精品節目。 
 2007—2009年預期目標:(1)完善普查資料整理為主的靜態保護基礎工作;(2)繼續抓好舞蹈精品創作的修改提高工作;(3)建立木柄瑤銅鼓舞文化生態村,加大民族原生態保護力度。 
  
 2010年至2011年 
 保護措施:精品節目出台,組織專業人員對銅鼓舞進行深入研究評估,建立田林縣木柄瑤銅鼓舞民間藝術團,籌建木柄瑤服飾、樂器加工廠,創建文化產業。 
 預期目標:(1)撰寫出版《木柄瑤銅鼓舞》專著;(2)精品節目走出家門、打進全國;(3)文化產業起步發展。 
 保障措施: 
 (1)建立有專家指導的,以縣黨委分管副書記為組長的木柄瑤銅鼓舞保護領導小組(已建立)。 
 (2)設立以縣委宣傳部部長為負責人,文體局具體操作的木柄瑤銅鼓舞普查工作隊(已開展工作)。 
 (3)設立以縣府分管副縣長為負責人,由縣委宣傳部、文體局具體操作的木柄瑤史料編寫組。 
 (4)實行招商引資、發展木柄瑤銅鼓舞文化產業。(5)縣政府每年要籌集6萬元以上的保護經費。 
  
 建立機制: 
 在實施五年保護計畫中,要重點建立五大保護機制,提高幹部、民眾的保護意識,逐步健全動態的持續發展的保護體系。這五大機制是: 
 (1)要從文化戰略上“定向”、發展藍圖中“定位”、工作決策時“定項”、領導班子內“定人”、幹部職責上“定責”、資金投入上“定額”為主要內容的制度建設機制。 
 (2)實現藝師、演員、鼓手、樂手與專家學者步調一致,互動互補的人才隊伍建設機制。 
 (3)原汁原味的原生態保護與不斷提高技藝,發展創新、協調發展的動態持續保護機制。 
 (4)品牌效應與日常演出相結合,以打造品牌帶動一般演出活動的新機制。 
 (5)發展木柄瑤銅鼓舞藝術與開發民族文化產業相結合,而以產業實體為依託,以發展銅鼓舞藝術為目的藝術市場營運機制。[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