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壩鄉

田壩鄉

田壩鄉地處會澤縣最南端,距會澤縣城112公里,距省會昆明200公里,距曲靖城區97公里,東接霑益縣德澤鄉,西、北與本縣駕車鄉、上村鄉相連,南隔牛欄江與尋甸縣河口鄉相望。雖然地處偏僻,但交通較為方便,西出29公里上“嵩待”高速,東行15公里連“會曲”線。地勢北高南低,最高海拔2703米,最低海拔1860米,平均海拔2191米,境內地形複雜,河流縱多,是一個集於熱河谷、山區、半山區為一體的農業大鄉。

基本信息

鄉情概況

田壩鄉田壩鄉
全鄉國土總面積為352.4平方公里,有19個村委會170個村民小組,居住著漢、彝、苗、壯四種民族。2006年末,全鄉有9020戶34743人,其中非農戶564戶870人,農業戶8456戶33873人,彝族284戶1089人,壯族59戶216人,苗族21戶51人,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4%;農業人口占總人數的9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4%。有耕地26015畝,其中水田4125畝,旱地21890畝,人均耕地0.78畝。
田壩鄉物產較為豐富。民眾主要以發展種養業為主,糧食總產1197萬公斤,人均有糧361公斤。主要農作物為玉米、薯類、水稻、小麥、豆類。烤菸產業是全鄉的支柱產業,是會澤縣優質烤菸生產基地,2005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曲靖市三年國際優質煙生產先進鄉鎮”,2004年以來連續四年均價居全縣第一,名列全市前茅。主要特產有香菇、黑木耳、雞縱、土蜂蜜等。國內生產總值7312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5683萬元,人均純收入1350元,農業收入2527萬元,占45%,畜牧業收入2638萬元,占46%,林業收入56萬元,占1%;其他收入462萬元,占8%。。
境內有縣鄉公路38公里(其中:四級柏油路面15.9公里、沙石路30.4公里),鄉村公路108公里,村組公路88公里。有村完小19所,教學點15個,教師178名,在校生298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9.7%;中學1所,教師71名,在校生1231人,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9.2%。衛生機構21個,醫務人員32人,病床數44張。
全鄉有農村黨總支19個,下設黨支部168個;機關有黨總支(支部)12個,其中黨總支1個。有黨員1256名,今年發展黨員63名,60歲以上的有238人,36—59歲的有551人,35歲以下的467人,大專以上文化的有81人,高中(中專)的有251人,國中以下的有924人。在實施“雲嶺先鋒”工程中,把110名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78名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有11名培養成村組幹部。
田壩鄉區位優勢較好,地理條件特殊,自然資源豐富,氣候適宜多物種生長,生態環境良好,畜產品深加工和無公害農產品開發潛力巨大。

基礎設施

田壩鄉田壩鄉
縣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大力關心支持下,田壩鄉基礎設施建設得到迅猛發展。19個村委會均可通車,170個村民小組大部分已經通車。有油路15.9公里,四級沙石路33公里。計畫投資600萬元的田壩至德澤公路、板坡至尹武公路改造工程已順利開工建設。淨投資665.7萬元的多著、魚塘、田壩、板坡村煙(農)田建設工程已投入使用。經過不斷地完善和改造,田壩集鎮建設初具規模,初步形成“三縱四橫”的新格局,安裝街燈50盞。卡竹、多著、李子箐、白岩農貿市場已經建成,市場功能凸現。農資農家店14個,帶動了農村商品貿易的發展。
建有大功率移動通訊機站3座,小型移動通訊機站7個,2007年底可基本實現移動通訊網路“村村通”。田壩鄉集鎮和卡竹片區開通了有線電視網、程控電話網和數字光纖網,信息閉塞的狀況有所改善。電力供應也基本實現村村通電,其中大部份村已完成了農網改造。

特色產業

田壩鄉烤菸
田壩鄉用抓工業發展的思路,積極推動農業發展,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田壩鄉2007年烤菸收購工作圓滿結束。共收購菸葉120萬公斤,實現產值1600.8萬元。綜合合格率達80%,均價13.34元,均價連續四年居全縣第一。
田壩鄉2007年共種植烤菸12000畝。在烤菸生產過程中,嚴格堅持“三化”種植,抓死、抓好各個生產環節。實行風險抵押,鄉村幹部掛鈎到組、指導到戶到地塊。在烤菸生產、中後期管理和收購工作期間,取消機關幹部雙休日,全力以赴抓好烤菸生產。
在烤菸收購工作中,田壩鄉始終堅持國標、契約收購,從嚴杜絕關係煙、人情煙;鄉四班子領導分片包乾到村,督導組督導到戶,認真做好指導菸農抓好烤菸中後期管理和成熟采烤、分級扎把、及時交售等工作,杜絕菸葉外流、確保菸葉質量;成立烤菸收購工作領導小組,採取有力措施,嚴厲打擊煙販,維護收購秩序,協調處理收購中的各方關係、各種問題,最大限度維護菸農利益,菸農上訪事件為零,私下契約交易為零。共收購菸葉120萬公斤,其中,中上等煙114萬公斤,綜合合格率達80%,均價13.34元,實現產值1600.8萬元,均價連續第四年全縣第一,圓滿實現了農戶、企業、政府三滿意。

畜牧產業:堅持“扶持重點、典型引路、規模養殖”,做好品種改良、飼草飼料生產、疫病防治、科學養殖等各項工作,不斷提升畜牧產業化水平。2007年,預計實現畜牧產值6000萬元。
林果產業:充分依託得天獨厚的氣候、區位優勢,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加大投入和引導,在現有核桃4000畝,板栗800畝的基礎上,培育乾果1萬畝。同時大力發展白楊柳按照誰栽誰受益的原則,力爭建成年間伐3萬方以上的“白楊柳生產基地”。

自然資源

田壩鄉國土面積352.4平方公里,境內最高海拔2703米,最低海拔1860米,距縣城112km。地勢北高南低,最高海拔2703米,最低海拔1860米,平均海拔2191米,境內地形複雜,河流縱多,是一個集於熱河谷、山區、半山區為一體的農業大鄉。全鄉氣候溫和,生態良好,平均氣溫13—16.2攝氏度,年降雨量為350—970毫米,年日照數為19874小時,全年無霜期為199—234天。
全鄉國土總面積為352.4平方公里,有19個村委會170個村民小組,居住著漢、彝、苗、壯四種民族34743人。有耕地26015畝,其中水田4125畝,旱地21890畝,人均耕地0.78畝。生態環境保護較好,森林覆蓋率65%。山溝山凹面積較廣,可大力發展白楊柳種植。天然草場面積較大,為發展養殖業提供了良好條件。土地肥沃,小區氣候良好,可發展特色農業。

人文風俗

田壩鄉田壩鄉
長期以來,田壩鄉四種少數民族和睦相處,共享太平盛世,是一個和諧的大家庭。少數民族中,尤以彝族居多,至今還有一個村委會和兩個村民小組保留著彝族傳統的文化,他們有自己的節日和自己的語言,平時很少講漢話,保留著較原始的紡車,穿戴自己紡織的民族服飾。每年的舊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的“火把節”,是彝族最熱鬧的節日。節日那天,彝族村寨里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前豎立若干火把,準備活動使用。同時在村寨附近選擇一塊開闊地,在地中央豎立一根長10~20米的青松,青松頂端橫放一根掛滿紅色紙花的木棒,緣青松四周用易燃柴草堆砌成一個寶塔形大火炬,作為活動場所。傍晚,節日活動的主持人率領鑼鼓隊敲鑼打鼓,寨中各家聞聽鑼鼓聲即出門點燃火把,男女老少舉著火把向活動場所匯集。人們到齊之後,主持人一聲號令,大家舉火把向寶塔形火炬奔去,將其點燃。一時火光沖天,歡聲四起,大家各舉小火把圍著大火炬,跳起“豐收舞”,唱起豐收歌,載歌載舞,熱情奔放。歌舞結束,各家各戶的人們舉著火把向自己的田土走去,分散舉行火把遊行,一直要游遍各自的田邊地角,以此表達消滅害蟲,祝祈風調雨順,確保五穀豐收,人丁平安,六畜興旺的心愿。
每年的“六月二十四”,岔河村都要舉行盛大的節日集會。屆時,彝族同胞用牛角斟滿自己釀造的美酒,歡迎遠道而來的八方賓客,邀請你一起跳“豐收舞”。

文化教育

田壩鄉境內有中學一所,有國小19所,國小入學率100%,國中入學率99%,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已通過省政府評估驗收,有幼稚園1所。
田壩鄉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促進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多方籌措資金,加快新建,改建農村校舍,確保農村孩子有學上,有書讀,鞏固好“兩基”成果,提高“兩基水平”。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增強人民教師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育水平。促進全鄉事業再上新台階。鄉中學2006年中考教育教學質量再創佳績,被會一中、實驗高中錄取80人,普高上線率達70%,教育綜合質量居同類學校第一名;春季學期期末統考,國小教育教學質量名列全縣第13名,達到了全縣國小教育中等水平,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