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

產能

產能(Capacity)指生產能力,也就是是指在計畫期內,企業參與生產的全部固定資產,在既定的組織技術條件下,所能生產的產品數量,或者能夠處理的原材料數量。生產能力是反映企業所擁有的加工能力的一個技術參數,它也可以反映企業的生產規模。每位企業主管之所以十分關心生產能力,是因為他隨時需要知道企業的生產能力能否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當需求旺盛時,他需要考慮如何增加生產能力,以滿足需求的增長;當需求不足時,他需要考慮如何縮小規模,避免能力過剩,儘可能減少損失。

概念

生產能力是指在計畫期內,企業參與生產的全部固定資產,在既定的組織技術條件下,所能生產的產品數量,或者能夠處理的原材料數量。生產能力是反映企業所擁有的加工能力的一個技術參數,它也可以反映企業的生產規模。每位企業主管之所以十分關心生產能力,是因為他隨時需要知道企業的生產能力能否與市場 需求相適應。當需求旺盛時,他需要考慮如何增加生產能力,以滿足需求的增長;當需求不足時,他需要考慮如何縮小規模,避免能力過剩,儘可能減少損失。

定義

·產能:是指單位工作時間內的良品的產出數

·工作時間:員工的實際的作業時間,由出勤時間減去相關活動產生的等待時間

·良品產出數:生產現場的產出必須一定要是良品才能作為產能計算的依據

產能計算

產能的計算公式:

產能=單位工作時間/周期時間

·拉的周期時間是指該拉產出單位產品的時間間隔,它等於該拉的瓶頸時間

·單位工作時間是指出勤時間減去相關活動產生的等待時間

實際運用

實際運用中的生產能力有多種不同的表達方式,包括:製程設計產能、有效產能和利用的產能等。

製程設計產能是企業建廠時在基建任務書和技術檔案中所規定的生產能力,它是按照工廠設計檔案規定的 產品方案、技術工藝和設備,通過計算得到的最大年產量。企業投產後往往要經過一段熟悉和掌握生產技術的過程,甚至改進某些設計不合理的地方,才能達到製程設計產能。製程設計產能也不是不可突破的,當操作人員熟悉了生產工藝,掌握了內在規律以後,通過適當的改造是可以使實際生產能力大大超過製程設計產能的。

計畫能力

企業在年度計畫中規定本年度要達到的實際生產能力稱為計畫能力。

產能計畫包括兩大部分。首先是企業已有的生產能力,是近期內的查定能力;其次是企業在本年度內新形成的能力。後者可以是以前的基建或技改項目在本年度形成的能力,也可以是企業通過管理手段而增加的能力。

計畫能力的大小基本上決定了企業的當期生產規模,生產計畫量應該與計畫能力相匹配。企業在編制計畫時要考慮市場需求量,能力與需求不大可能完全一致,利用生產能力的不確定性,在一定範圍內可以對生產能力作短期調整,以滿足市場需求。

對於老企業可能由於產品方向有所改變,或者是產品結構重新設計,也可能因為工藝方法有所改進等種種原因,當初的設計能力已完全不能反映實際情況,這時需要對企業的產能作重新核准,稱此結果為查定能力。查定能力是企業的實際能力,對於企業各類計畫有指導作用,是企業計畫工作的基本參數.

能力計算

要計算生產能力需要首先確定生產能力的計量單位。不同類型的 企業生產能力計算方式不同。相比之下,機械製造企業的生產能力計算稍微複雜一些,主要原因是這類企業產品的加工環節多,參與加工的設備數量大,設備能力又不是連續變動的,而是呈階梯式發展的,所以各環節的加工能力是不一致的。計算工作通常從底層開始,自下而上進行,先計算單台設備的能力,然後逐步計算班組( 生產線)、車間、工廠的生產能力。生產能力的計算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流水線生產類型企業的生產能力計算,成批加工生產類型企業的生產能力計算和服務行業的生產能力計算。

步驟確定

在計算生產能力時,必須了解每條獨立生產線的情況、每家獨立工廠的生產水平以及整個 生產系統的生產分配狀況,一般可通過以下步驟來進行:

1)運用預測技術預測每條獨立生產線的產品的銷售情況;

2)計算為滿足需求所需投入的設備和 勞動力數量;

3)合理配置可獲得的設備與勞動力數量。

企業常常還要考慮一個生產能力餘量作為平衡設計生產能力與實際生產能力的緩衝。生產能力餘量是指超過預期需求的生產富餘能力。例如,某產品的預計需求為1000萬,而設計生產能力為1200萬。這樣,生產能力餘量為20%,即企業是以83%的 生產能力利用率生產該產品。相反,如果一家企業的設計生產能力低於為滿足產品需求應達到的生產能力,則說明該企業的生產能力餘量為負值。比如一家企業的產品年需求量為1200萬,而其生產能力僅為1000萬,則該企業的生產能力餘量-20%。

計量單位

簡介

由於企業種類的廣泛性,不同企業的產品和 生產過程差別很大,在作 生產能力計畫以前,必須確定本企業的生產能力計量單位。常見的生產能力計量單位如下:

產出量

調製型和合成型生產類型的 製造企業生產能力以產出量表示十分確切明了。如 鋼鐵廠、水泥廠都以產品噸位作為生產能力,家電生產廠是以產品台數作為生產能力。這類企業它們的產出數量越大,能力也越大。若廠家生產多種產品,則選擇代表企業專業方向,產量與工時定額乘積最大的產品作為代表產品,其他的產品可換算到代表產品。 換算係數ki由下式求得:

式中:

ki -- 代表i產品的換算係數;

ti -- 代表i產品的時間定額;

t0 -- 代表產品的時間定額。

原料處理量

有的企業使用單一的原料生產多種產品,這時以工廠年處理原料的數量作為生產能力的計量單位是比較合理的,如煉油廠以一年加工處理原油的噸位作為它的生產能力。這類企業的生產特徵往往是分解型的,使用一種主要原料,分解製造出多種產品。

投入量

有些企業如果以產出量計量它的生產能力,則會使人感到不確切,不易把握。如發電廠,年發電量幾十億度電,巨大的天文數字不易比較判斷,還不如用裝機容量來計量更方便。這種情況在服務業中更為普遍,如航空公司以飛機座位數量為計量單位,而不以運送的客流量為計量單位;醫院以病床數而不是以診療的病人數;零售商店以營業面積,或者標準櫃檯數來計量,而不能用接受服務的顧客數;電話局以交換機容量表示,而不用接通電話的次數。這類企業的生產能力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能力不能存儲,服務業往往屬於這種類型。

產能任務

電力行業:2010年底前淘汰小火電機組5000萬千瓦以上。

煤炭行業:2010年底前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不符合產業政策、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小煤礦8000處,淘汰產能兩億噸。

焦炭行業:2010年底前淘汰炭化室高度4.3米以下的小機焦(3.2米及以上搗固焦爐除外)。

鐵合金行業:2010年底前淘汰6300千伏安以下礦熱爐。

電石行業:2010年底前淘汰6300千伏安以下礦熱爐。

鋼鐵行業:2011年底前,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煉鐵高爐,淘汰30噸及以下煉鋼轉爐、電爐。

有色金屬行業:2011年底前,淘汰100千安及以下電解鋁小預焙槽;淘汰密閉鼓風爐、電爐、反射爐煉銅工藝及設備;淘汰採用燒結鍋、燒結盤等落後方式煉鉛工藝及設備,淘汰未配套建設制酸及尾氣吸收系統的燒結機煉鉛工藝;淘汰採用馬弗爐、馬槽爐、小豎罐(單日單罐產量8噸以下)等進行焙燒、採用簡易冷凝設施進行收塵等落後方式煉鋅或生產氧化鋅製品的生產工藝及設備。

建材行業:2012年底前,淘汰窯徑3.0米以下水泥機械化立窯生產線、窯徑2.5米以下水泥乾法中空窯(生產高鋁水泥的除外)、水泥濕法窯生產線(主要用於處理污泥、電石渣等的除外)、直徑3.0米以下的水泥磨機(生產特種水泥的除外)以及水泥土(蛋)窯、普通立窯等落後水泥產能;淘汰平拉工藝平板玻璃生產線(含格法)等落後平板玻璃產能。

輕工業:2011年底前,淘汰年產3.4萬噸以下草漿生產裝置、年產1.7萬噸以下化學製漿生產線,淘汰以廢紙為原料、年產1萬噸以下的造紙生產線;淘汰落後酒精生產工藝及年產3萬噸以下的酒精生產企業(廢糖蜜制酒精除外);淘汰年產3萬噸以下味素生產裝置;淘汰環保不達標的檸檬酸生產裝置;淘汰年加工3萬標張以下的製革生產線。

紡織行業:2011年底前,淘汰74型染整生產線、使用年限超過15年的前處理設備、浴比大於1∶10的間歇式染色設備,淘汰落後型號的印花機、熱熔染色機、熱風布鋏拉幅機、定形機,淘汰高能耗、高水耗的落後生產工藝設備;淘汰R531型酸性老式粘膠紡絲機、年產兩萬噸以下粘膠生產線、濕法及DMF溶劑法氨綸生產工藝、DMF溶劑法腈綸生產工藝、滌綸長絲錠軸長900毫米以下的半自動卷繞設備、間歇法聚酯設備等落後化纖產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