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系統納米技術

生物系統納米技術

《生物系統納米技術》是2009年1月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格雷科(Greco R.S)、弗里茨·B·普林茨、R·萊恩·史密斯。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生物系統納米技術》是由三位著名的史丹福大學教授格爾夫·S·格雷科、弗里茨·B·普林茨和R·萊恩·史密斯合著,對納米技術在醫學生物領域的套用原理及最新的發展動向和成果作了較為詳細的介紹。全書分為21章,內容囊括了生物材料的發展史,生物體對外來材料的宿主反應,有機體中所涉及的納米級結構,微機械力傳遞,生物礦化晶體的形成,分子馬達的產生及操縱,DNA電解質行為等。《生物系統納米技術》最大特色是介紹了納米技術將在臨床、外科手術、幹細胞、組織工程、微生物膜、小動物模型活體成像等領域的套用及其相對應的納米技術的基礎知識。《生物系統納米技術》還用兩章的篇幅介紹了如何關聯納米結構、納米計算與DNA結構的模擬,及如何跨越性地將一種新理念發展成為商業化的產品並套用到臨床上的各個階段。

《生物系統納米技術》適合作為大專院校高年級學生的選修課參考書,相關領域研究人員和臨床工作者可藉此書補充新知識、新技術,以拓展視野、開啟思路。

《生物系統納米技術》是由三位著名的史丹福大學教授格爾夫·S·格雷科、弗里茨·B·普林茨和R·萊恩·史密斯合著,對納米技術在醫學生物領域的套用原理及最新的發展動向和成果作了較為詳細的介紹。內容囊括了生物材料的發展史,生物體對外來材料的宿主反應,有機體中所涉及的納米級結構,微機械力傳遞,生物礦化晶體的形成,分子馬達的產生及操縱,DNA電解質行為等。最大特色是介紹了納米技術將在臨床、外科手術、幹細胞、組織工程、微生物膜、小動物模型活體成像等領域的套用及其相對應的納米技術的基礎知識。

圖書目錄

譯叢序言

譯者前言

原著前言

第1章 生物材料:歷史回顧與當今的發展方向

1. 1 引言

1. 2 歷史背景

1. 3 第一代生物材料(1950~1960年)

1. 4 第二代生物材料(1970~2000年)

1. 5 第三代生物材料(2000年以來)

1. 6 總結

參考文獻

第2章 植入裝置引起的宿主免疫應答

2. 1 免疫系統概述

2. 2 宿主對植入裝置引起的免疫應答

2. 3 納米科技和免疫系統

2. 4 結論

參考文獻

第3章 納米生物技術

3. 1 引言

3. 2 以自然為師

3. 3 DNA納米技術

3. 4 納米顆粒

3. 5 未來之路和商業思考

參考文獻

第4章 測量活細胞內跨膜離子流的下一代感測器

4. 1 引言

4. 2 背景

4. 3 納米探針和納米尖表征

4. 4 探針陣列

4. 5 納米探針測量的潛在影響

4. 6 總結和展望

參考文獻

第5章 細胞結構的合成

5. 1 引言

5. 2 組織和器官的多維結構

5. 3 細胞圖案成形

5. 4 人工生物裝置

5. 5 高級細胞共培養體系的微加工

5. 6 圖案成形細胞降解聚合物結構合成

5. 7 結論

參考文獻

第6章 細胞機械傳導

6. 1 引言

6. 2 細胞的機械刺激

6. 3 細胞探測機械刺激

6. 4 細胞對機械刺激的回應

6. 5 總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納米構築. 納米計算. 納米技術和DNA結構

7. 1 引言和背景

7. 2 DNA及其相關結構

7. 3 動力學和計算系統概覽

7. 4 數據表示法, 流動模型和生物系統里的動力學

7. 5 結論和展望

參考文獻

第8章 單分子光阱研究和分子馬達中的肌球蛋白家族

8. 1 引言

8. 2 肌球蛋白

8. 3 肌球蛋白的早期研究

8. 4 單馬達光阱試驗

8. 5 肌球蛋白II

8. 6 肌球蛋白V

8. 7 肌球蛋白VI

8. 8 結論

參考文獻

第9章 生物礦化:納米技術中的物理化學與生物學過程

9. 1 引言

9. 2 晶體形核

9. 3 晶體生長

9. 4 結論

參考文獻

第10章 DNA中高分子電解質的行為——自組裝的環形納米顆粒

10. 1 引言

10. 2 環形DNA納米顆粒:實驗觀察

10. 3 “反荷離子凝聚”與“凝聚”

10. 4 什麼是“半柔性高分子電解質”,它們是如何成環的

10. 5 顆粒團聚

10. 6 總結及生物納米技術的意義

參考文獻

第11章 醫學與外科中的微米和納米機電系統

11. 1 引言

11. 2 材料科學

11. 3 特殊疾病的顯微技術

11. 4 結論

參考文獻

第12章 活體中的分子和細胞過程的成像

12. 1 引言

12. 2 基於細胞分子生物學的成像技術的進展

12. 3 已有的和新興的活體分子分析技術

12. 4 用於活體基因表達模式成像的報告基因

12. 5 染色劑和試劑:量子點

12. 6 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13章 組織工程和人造細胞

13. 1 引言

13. 2 人造細胞作為單元結構

13. 3 人造細胞原型和設計思路

13. 4 人造細胞作為脂質體

13. 5 人造細胞和納米結構膜體系

13. 6 紅細胞替代品

13. 7 安全性

13. 8 總結和未來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第14章 人造器官和幹細胞生物學

14. 1 引言

14. 2 幹細胞能力

14. 3 胚胎幹細胞

14. 4 成體幹細胞

14. 5 間質幹細胞

14. 6 造血幹細胞

14. 7 神經幹細胞

14. 8 幹細胞微生態環境和組織修復

14. 9 基體材料依賴性的分化

14. 10 納米技術和支架結構

14. 11 總結及展望

參考文獻

第15章 微生物膜

15. 1 引言

15. 2 微生物膜的普遍特性

15. 3 微生物膜的性質

15. 4 結論

參考文獻

第16章 套用於心臟病學與心臟外科術中的納米生物學

第一部分:套用於診斷的納米技術與納米生物學

16. 1 血管形成的分子成像

16. 2 細胞的成像

16. 3 人造分子受體

16. 4 流動加速度感測器

16. 5 在治療學上的套用

16. 6 基於DNA的納米機器人

16. 7 血管形成輔助設備

16. 8 呼吸細胞

16. 9 凝血細胞

第二部分:納米生物學與納米技術在心臟和心臟外科術中的套用

16. 10 套用在心肌缺血治療中的技術

16. 11 體外循環/冠狀流的恢復/再灌注. 游離基. 有毒氧以及有前途的納米技術的套用

16. 12 納米技術在外傷/出血/心臟手術後的傷口癒合中的套用

16. 13 納米技術與大動脈手術

16. 14 人造心肌的組織工程/心肌恢復的幹細胞移植與納米生物學

參考文獻

第17章 納米技術套用於血管病研究

17. 1 引言

17. 2 血管病的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

17. 3 血管生物感測器

17. 4 血管病納米治療傳遞系統

17. 5 引導性重塑:動脈血管工程實例

17. 6 從血管生成到脈管生成

17. 7 生物活性血管內支架

17. 8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18章 納米技術和癌症

18. 1 引言和定義

18. 2 細胞的研究

18. 3 診斷

18. 4 成像

18. 5 治療

參考文獻

第19章 器官移植中的納米技術

19. 1 引言

19. 2 移植微陣列

19. 3 人造器官

參考文獻

第20章 跨越鴻溝:新納米技術醫療設備的普及

20. 1 引言

20. 2 新技術普及的階梯

20. 3 Norian公司

20. 4 總結

參考文獻

第21章 通向無限小的路

參考文獻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