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菜根

瓮菜根

瓮菜(甕菜)根。 即通菜根。《淳熙三山志·物產·菜蓏》引 宋 范正敏《遯齋閒覽》:“瓮菜本生 東夷 ,人用瓮載其種歸,故以為名。”又名藤藤菜、蕹菜、蓊菜、通心菜、無心菜、瓮菜、空筒菜、竹葉菜,開白色喇叭狀花其梗中心是空的,故稱“通菜”。中國南方農村普遍栽培作蔬菜。

【瓮菜根的功效介紹】:
蕹菜根 (《民間常用草藥彙編》)
【異名】蕹菜根(《分類草藥性》)。
【來源】為鏇花種植物蕹菜的根,植物形態詳蕹菜條。
【採集】9~10月採收。
【性味】《重慶草藥》:味淡,性平,無毒。
【功用主治-蕹菜根的功效】治白帶,虛淋,齲齒痛。
①《分類草藥性》:專治婦人白帶,虛淋,久咳,盜汗。
②《民間常用草藥彙編》:利水和脾,行氣消腫。
【選方】①治癆傷肺熱吐血:蕹菜根半斤,白茅根四兩,紅莧菜根四兩,鮮山紅根二兩,棕樹根一兩。
燉,加肉、白糖服。
(《重慶草藥》) ②治婦女白帶:蕹菜根一斤,白木槿花根半斤。
燉肉或燉雞服。
(《重慶草藥》) ③治齲齒痛:蕹菜根四兩。
醋水各半同煎湯含漱。
(《廣西藥植圖志》)
《中華本草》:蕹菜根
【出處】出自《民間常用草藥彙編》
【拼音】 Wènɡ Cài Gēn
【英語】 Root of Swamp Morningglory
【別名】瓮菜根
【來源】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鏇花科植物蕹菜。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pomoea aquatica Forsk.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蔓生。莖圓柱形,節明顯,節上生根,節間中空,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3-14cm,無毛;葉片形狀大小不一,卵形、長卵形、長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3.5-17cm,寬0.9-8.5cm,先端銳尖或漸尖,具小尖頭,基部心形,戟形或箭形,全緣或波狀,偶有少數粗齒,兩面近無毛。聚傘花序腋生,花序梗長1.5-9cm,有1-5朵花;苞片小鱗片狀;花萼5裂,近於等長,卵形,花冠白色、淡紅色或紫紅色,漏斗狀,長3.5-5cm;雄蕊5,不等長,花絲基部被毛;子房圓錐形,無毛,柱頭頭狀,淺裂。蒴果卵圓形至球形,無毛。種子2-4顆,多密被短柔毛。花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生於氣候濕暖、土壤肥沃多濕的地方或水溝、水田中。
資源分布:我國中部和南部各地常為無性栽培,北方較少。
【性味】淡;平
【歸經】腎;肺;脾經
【功能主治】健脾利濕。主婦女白帶;虛淋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00-250g。
【附方】 ①治癆傷肺熱吐血:蕹菜根半斤,白茅根四兩,紅莧菜根四兩,鮮山紅根二兩,棕樹根一兩。燉,加肉、白糖服。(《重慶草藥》)②治婦女白帶:蕹菜根一斤,白木槿花根半斤。燉肉或燉雞服。(《重慶草藥》)③治齲齒痛:蕹菜根四兩。醋水各半同煎湯含漱。(《廣西藥物植圖志》)
【各家論述】 1.《分類草藥性》:專治婦人白帶,虛淋,久咳,盜汗。
2.《民間常用草藥彙編》:利水和脾,行氣消腫。
【摘錄】《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