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縣四中

環縣四中

環縣第四中學簡稱環縣四中,位於甘肅省慶陽市環縣,坐落在環縣西灘新區。於2005年8月開工建設,2006年8月8日正式命名為環縣第四中學,至今雖說建校時間很短,但這卻是一所充滿活力和蓬勃發展的學校。目前,學校已投資1500多萬元,建成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的教學樓、辦公樓、實驗樓各1幢。

基本信息

教學設施

環縣四中 環縣四中

環縣第四中學位於環境優美、交通便利的環江新區西南段,占地55畝,為營造優雅的人文環境,學校綠化、亮化、硬化、美化工作正在有計畫按步驟地實施,花園式學校已初顯成效。在搞好現有校園建設的同時,該校又著眼於遠景規劃,已在教學區西面的生活用地上籌建學生公寓樓和師生餐飲中心各1幢,以解決學生的食宿問題;擬在辦公樓西面籌建面積為2147平方米的體育館1幢,以滿足學生體育教學及鍛鍊的需要。按照標準化、示範化的要求,環縣四中裝備了多媒體報告廳、電子備課室、電子閱覽室、圖書閱覽室、圖書室、微機室、廣播室、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美術教室、音樂教室等共16個。現配備實驗儀器和電教設備4320套(台、件),計算機170台。有圖書雜誌18000餘冊,電子圖書100餘冊。寬敞的房間,精良的儀器,豐富的圖書,嶄新的教學器材,現代化的辦公條件,為優質的教育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辦學思路

寓意深遠的文化長廊,面帶微笑的老師,彬彬有禮的學生……走在環縣第四中學的校園裡,總能感受到濃濃的書卷氣息。校園、教學樓內等懸掛的勵志名言,名人警句,傳統詩詞,充滿了溫馨的人性化語言,既改變了白色牆壁的單調,又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校園廣播站、校本刊物《詩歌伴我行》,更是做到了讓校園的每一面都能說話。在校園“文化力”的作用下,該校學風正了,教風濃了,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了融洽的師生關係……所有一切都體現了環縣四中校園文化對師生的核心教育作用,也反映了環縣四中高品位的精神追求。

“辦學歸根到底是辦文化,學校要辦出文化,歸根到底是要有思想;教育要呈現文化精華,歸根到底是要有自己的特色。”環縣第四中學校長沈浩潤如是說。為此,該校自建校伊始就提出了“以文化凝聚人心引領發展,以文化促進提升辦學品位”的發展思路。同時,以校訓“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作為精神標識,是全校的文化名片;校風“和諧、創新、文明、活力”作為學校的靈魂,是學校的立校之本,興校之源;“辦優質教育,創特色學校”,“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謀發展”的辦學理念和思路是學校發展的方向和途徑;“細化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規範常規管理、積澱優良學風,重視校本研發、打造書香校園,加強硬體建設、構建生態校園”的辦學策略更是基於學校發展、教師發展、學生髮展的重大舉措。秉承做大做強的理念,在慶陽市“統籌兼顧、調整布局、規模辦學”的重要思想指導下,該校結合環縣“高中向縣城集中、國中向中心鄉鎮集中、國小向中心村集中、山區學校向公路沿線集中、新增教育資源向城鎮集中”的辦學布局調整,確立了“一個中心”、“兩條主線”的特色學校創建目標和規劃,並通過三年的辦學實踐積澱,比較成功地實現了由校園文化建設到學校文化形成的整體跨越。

四年來,環縣四中無論從校徽的設計發放,到文化名人對學校校名的題寫;由學生“古詩行”詩歌吟誦活動長抓不懈而形成每日常規,到學生文明禮儀的養成教育;記者終於理解到: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綜合性系統工程,課延文化是校園文化的載體。在採訪中,記者感受到:校園文化建設使環縣四中每一個角落、每一次活動都充滿著文化的符號,滲透著育人的氣息,文化立校使環縣四中再次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教師隊伍

環縣四中的教師隊伍是一支團結奮進、年富力強、愛崗敬業、業務精湛的優秀群體。班子成員以“厚德樹人,博學育人”作為學校教師團隊整體的文化標識,謀劃著名學校的宏偉藍圖。教師以教育教學質量作為衡量工作職責的重要標準和各類評優選模的主要依據,目前,全校已經形成質量興校,以教學質量論英雄的良好局面。

在教育教學管理文化建設方面,針對新建學校年輕教師較多和學生學情實際,學校把師資隊伍建設,特別是把青年教師培養作為首要的校本課程來抓,實施了“125青於藍”青年教師培養計畫,即通過學校第一個五年的發展,能夠培養和打造該校10名領軍人才,20名骨幹教師,50名教有特長的教師團隊;對青年教師提出了“一年適應,站穩講台;兩年合格,教學有法;三年勝任,凸現成績;五年成為骨幹,形成風格”的培養思路。在具體的辦學實踐中,形成了“11333”教育教學管理文化,“一個中心”,即堅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中心不動搖;“一個突破口”,即以“將欲立人,先求立師”為突破口;“三個深入”,即深入教研組以督查科任教師備課、作業批改、平時到崗情況,深入課堂以掌握科任教師課堂教學具體情況,深入班級以了解學生學習情況;“三個嚴明”,即嚴明考試紀律以端正優良考風形成,嚴明課堂紀律以推進優良學風形成,嚴明教學紀律以促進優良教風形成。以期達到以考風促學風、以教風帶校風之目標;“三個重點”,即一是通過《落實教師教學常規》加強對科任教師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課外輔導、考試等五個方面的管理和評價,規範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效果;二是通過廣泛地聽評課等教研活動和教學基本功競賽活動的開展,對科任教師教學進行全程跟蹤管理,提高科任教師專業素質,打造該校骨幹教師團隊;三是通過落實學生課堂常規,著眼於全體學生的提高,開展各類學科競賽活動,以期“尖子生拔高、中等生提高、學困生穩定”,並細化各年級的教學管理重點,“初一高一抓規範、初二高二抓培養、初三高三抓提高”。

實踐證明,“11333”教育教學管理文化是符合環縣四中實際的特色教育教學管理思路,並取得了顯著的教育教學成效。學校先後派出參加國家、省、市、縣各級校長、優秀班主任、骨幹教師培訓21人次,有32篇教育教學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有17篇教研論文在省市教學研討會上獲獎,有10多名教師在省市縣教育部門組織的專業技能比賽及教學觀摩活動中獲獎,其中在2009年12月,環縣四中的數學教師韓淑明參加中英甘肅九年義務教育參與式講課活動,獲得省級一等獎。

辦學宗旨

環縣四中 環縣四中

本著“規範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既是德育工作的起點,也是德育工作的終點”的德育工作宗旨,環縣第四中學自創建以來,始終堅持“從實實在在的點滴小事做起”的德育工作出發點,以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形成了以素質教育為根本,以德育教育為核心,以校園文化為依託,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的教育教學管理體系。為了避免德育內容空泛、狹窄、無序,學校在具體工作中,一是通過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二是進一步理解以人為本的理念,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觀念,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三是重視樹立學生誠信人格教育,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增強學生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提高守法、守規的自覺性,牢固樹立守信為榮、失信可恥的道德觀念,從小立志做講信用、講道德的人,讓學生具備健康的人格;四是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在開展“做文明禮貌的學生”、“安全教育”、“感恩教育”主題班會等豐富多彩的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的同時,根據學生實際開展了青春期心理和生理健康教育,增強了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了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五是開展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生活,營造積極向上的人文氛圍,使校園處處見德育;六是認真抓好各項檢查評比工作,促進各項常規工作的落實,規範學生的言行,使其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七是堅持正面教育和引導,做好貧困生的幫扶,以及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八是拓寬德育教育工作社會化的空間,加強與社會、家庭的聯繫,形成學校、社會、家庭的德育教育綜合體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