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難民

環境難民是因為氣候惡化、生態失衡、地質變異和環境污染原因,導致居住區域內原住民遷徙,這些人在失去原來的生存環境以後,生活更加艱難,因而被稱為“環境難民”。

相關信息

根據英國“眼淚基金會”的報告,目前已經有2500萬環境難民,預測未來50年,將會產生2億環境難民。中國也可能成為環境難民的國家之一。

含義

環境難民”一詞最早見於聯合國人口基金前執行主席納菲斯·薩迪克博士的《1988年世界人口狀況》報告。目前國際上對“環境難民”還沒形成一個定義,但從字面上可以認為,是指因為環境惡化不能再維持生計而被迫長期離開原住地的人。

原因

造成“環境難民”的原因有多種,可能是土地乾旱、荒漠化擴大、水災、森林毀壞及海平面上升等引起。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乾旱、荒漠化日益嚴重,已有數百萬人因氣候變化淪為背井離鄉的“環境難民”;如美國卡特里娜颶風帶來堤壩破裂,造成紐奧良市被洪水淹沒。許多逃離這個城市的人不再想回到紐奧良市,他們也同樣成為“環境難民”;再如太平洋島國吐瓦魯就有因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沒的危險,一旦發生,這個國家的人民也將成為“環境難民”。
據有關組織統計,目前全世界至少有2500萬人淪為背井離鄉的“環境難民”。到2010年,“環境難民”的數量會達到5億、到2050年將達15億!“環境難民”已成為“新的人種”,而且其隊伍正在迅速擴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