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移民

環境移民

環境移民是指由於環境惡化,部分區域出現的一種特殊的人口遷移類型,環境移民是人口增長與環境容量之間矛盾的必然結果。

簡介

環境移民環境移民

環境移民指由於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惡化而引起的人口遷移現象,其原因包括自然災害、生態環境退化、環境污染等環境因素。因洪澇、乾旱、土石流、滑坡和地震等災害性環境事件導致的環境移民稱為“環境災害移民”。

工業的發展、人口的不斷增長、經濟全球一體化、氣候變化等,導致生態環境的持續惡化,環境移民已成為困擾世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嚴重問題之一。國際社會的環境移民狀況表明,環境移民主要是自發性的移民,缺乏政府的主導,容易形成環境難民和種族衝突,移民的人權難以得到保證,也不具有可持續發展性;可持續的環境移民要以政府為主導,以國內遷移為主實施移民工程;環境移民工程需要借鑑世界銀行工程移民的經驗,關鍵是做好遷人地的選擇和評估。未來氣候變化和突發環境災難將不斷加大人口的遷移範圍和規模,需要給予特別的關注。

區分

因沙漠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態環境退化引起的環境移民可稱為“生態移民”;

環境污染事件導致的環境移民可稱為“環境污染移民”;

環境難民是因為氣候惡化、生態失衡、地質變異和環境污染原因,導致居住區域內原住民遷徙,這些人在失去原來的生存環境以後,生活更加艱難,因而被稱為“環境難民”。根據英國“眼淚基金會”的報告,目前已經有2500萬環境難民,預測未來50年,將會產生2億環境難民。中國也可能成為環境難民的國家之一。

特徵

環境移民的過程就是人口從人口壓力大的區域向人口壓力低的區域流動的過程。同時,人口對環境資源(包括土地資源、水資源、大地資源和森林資源等)的分配也相應的得到了調整。因此,環境移民是指是人口分布結構的調整和環境資源的再分配。

移民若繼續破壞遷入地的生態環境,這使得環境移民的輸出不僅是人的輸出,也是生態環境惡化和貧困的輸出,環境移民就像環境災害一樣,把惡劣的環境隨著移民帶到一個個新的區域。例如,在衣索比亞,隨著環境移民由北向南的推進,水土流失、環境惡化和貧困也隨之向南推進。

促成因素

1、人口總數超出人口環境容量的超負荷區域,這是導致環境移民的根本原因,主要體現為:因糧食和水資源不足,衛生條件差而生活貧困等;

2、人口環境容量大而人口不飽和區域,這使環境移民成為可能;

3、移民的意願(包括通過強制性手段而被迫實現的意願),這使環境移民得以實現。

反映現象

環境移民的產生主要起因於經濟、生態等物質性原因,它直接反映出人類與環境、人口與資源、勞動力生產資料的對比關係和主體對客體的渴望水平。

在中國,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長,如果不注意環境保護和總體規劃,有限的徒弟所承受的人口壓力會變本加厲,到一定程度,農村中過剩的勞動力和因為生態環境的惡化而喪失土地的人們會匯集成一支浩浩蕩蕩的環境移民大軍,它們將是社會穩定與經濟成長的隱患。

2012年3月14日,亞洲開發銀行發布報告,為未來可能出現的大規模“環境移民”拉響警報。報告指出,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上升、土壤退化和洪災,各國必須做好準備以面對因天災而引發的移民潮 。

2013年11月,據《紐約時報》網站11月22日報導稱,“正當數以億計的中國人,包括許多貧困的農民背井離鄉尋找工作,加入中國生機勃勃的城市熱潮時,少數城裡人卻決定進行相反方向的遷徙。其生活方式的改變清楚地表明了人們對污染、交通擁堵、生活費用不斷上漲、房地產價格,以及中國大城市中普遍存在的生活壓力的不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