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MK2型SAK57mm艦炮

瑞典MK2型SAK57mm艦炮

在MKl型57mm艦炮的基礎上改進發展,瑞典博福斯公司(Bofors)研製

研製背景

MK2型SAK57mm艦炮 MK2型SAK57mm艦炮

MK2型SAK57mm艦炮計畫 MK2型SAKS7mm艦炮由瑞典博福斯公司(Bofors)於1977年開始研製,它是在MKl型57mm艦炮的基礎上改進發展起來的。在全炮設計思想上突出了全自動、高射速、輕重量、高精度、多用途的特點,使它特別適應於作為小型快速攻擊艦艇上的重炮裝備,用以對空防禦和對海作戰。該型炮1981年完成樣機研製。在1985年正式服役的瑞典“斯德哥爾摩”(Stockholm)級飛彈快艇上首次裝備了MK2型57mm艦炮。隨後,加拿大、加彭、印度尼西亞等國海軍相繼購買並裝備使用。

艦炮基本組成

主要戰術技術性能

口徑(mm) 57

管長 70倍口徑

射速(發/min) 225

射程(km) 16.8

初速(m/s) 1020

炮重(t) 6.5

俯仰範圍(°) -10-+78

旋迴範圍(°) 360

高低瞄準速度(°/s) 40

水平瞄準速度(°/s) 55

電源 440V,3相、60Hz 115V,4001-Iz(遙控時)

基本組成

MK2型57mm艦炮分為上、下部結構。上部結構位於火炮甲板上,它通過上架承裝著發射、瞄準、自動裝填和驅動各系統,並固定在全焊接的輕合金旋轉平台上,支撐著俯仰部分的炮耳裝置也固定在旋轉平台上。旋轉平台通過滾動軸承支承在下架上。火炮炮塔由玻璃纖維塑膠板製成,它的外部造型,其側面呈三個平面折角過渡形。上部結構、炮塔和炮塔後視,發射系統包括有炮管、炮栓、反后座裝置和輸彈機構等部件。炮管為單層氣冷式結構,內膛為漸速膛線,炮口裝有消煙器;炮栓採用立式楔形栓;反后座裝置由液壓制退機和復進彈簧構成,它吸收了大部分的后座能量,僅有一小部分用於驅動開閂動作。輸彈機位於炮尾後端,火炮復進時由它完成向炮膛輸送炮彈的動作,火炮后座到位時,偏轉器向前拋出彈殼。

供彈系統

包括有揚彈機、自動裝填機構和微處理機等部件。該型炮有2部揚彈機,均與火炮甲板相連,並柔性地支承在下甲板上。這兩部揚彈機將炮彈從彈藥艙提升到火炮平台的裝彈位置。自動裝填機構有2個完全相同的分系統,分布在火炮的兩側。每個分系統均由炮彈接收機、中間彈箱、裝彈箱和火炮彈箱組成,圖4.2-9展示了自動裝彈機構左側分系統。裝彈箱、中間彈箱和火炮彈箱,它們的內部結構大致相同,均有2個並排隔間,每個隔間能放置10發彈。供彈時,艦艇作戰情報中心控制台給出控制指令,由一台微處理機對這些指令信號進行分配和協調,在火炮處於77°射角的裝彈位置時,控制裝彈箱移動到炮彈接收機的接口處並將第一個隔間與其對齊。此時,炮彈接收機上的擺動臂將提升上來的成夾炮彈(每夾2發),一夾一夾地推人裝彈箱內,直到第一隔間裝滿10發炮彈為止。然後,裝彈箱側向運動,使其第二個隔間對準炮彈接收機的接口,繼續裝滿10發炮彈。此時,裝彈箱已裝滿20發炮彈,它運動到火炮彈箱上方,將這20發彈同時卸人火炮彈箱內。接著,裝彈箱回到炮彈接收機上方,再次裝滿炮彈,將這20發彈送給中間彈箱。最後,,裝彈箱再次回到炮彈接收機上方,進行第三次裝彈,這次炮彈就留在裝彈箱內。至此,火炮一側的全部裝彈過程結束,另一側也以同樣方法工作,最後,炮塔內最多能裝120發炮彈,即2個裝彈箱40發,2箇中間彈箱40發和2個火炮彈箱40發。

技術特點分析與評述

MK2型SAK 57mm艦炮是80年代中期服役的新型中口徑艦炮,設計中吸取了許多高新技術,使艦炮的總體性能明顯提高,突出特點如下:

1.新型炮塔設計瑞典博福斯公司最早將隱身技術用於MK2型57mm艦炮炮塔的外形設計,在炮塔的側面採用三面折角過渡的外形取代了MKl型艦炮的二面垂直外形,從而有效地減小了敵方雷達的反射波。目前正在研製中的MK3型57mm艦炮的炮塔外形設計更加新穎,它的正前面和側面均呈三角形,在不執行作戰任務時,炮管可縮回到炮塔內,使該炮的隱身性能更加提高。瑞典海軍計畫將這種炮裝備“維斯比”級隱形輕型護衛艦。

2.廣泛採用計算機控制技術炮座上裝有2台微處理機,用於控制火炮的供彈、瞄準和射擊。機記憶體有所裝艦艇對火炮瞄準和射擊的限界預編程式。當艦艇上安裝新設備時,程式修改可在艦上進行。該程式將控制艦炮精確地沿各種障礙物的輪廓進行瞄準和射擊,因而擴大了艦炮的有效射界。

3.新型的瞄準隨動系統該系統以兩條伺服迴路為基礎,具有極好的穩定性,也不會增大火控系統輸入信號的高頻雜波。它可使火炮瞄準誤差降低到0.3mrad以下;如果與現代雷達火控系統相配,使用新型遠程炮彈,在3級海情下工作,3000m距離處的火炮系統總誤差可保持在1.9mrad的數量級。

4.高發射率兩條相對於火炮獨立的供彈線,使火炮在射擊過程中,可進行彈藥再裝填、彈種選擇,保證炮座上始終存有120發備用彈,從而為高的發射率提供了充足的彈藥。

世界主流艦炮

炮作為一種傳統的艦載武器,在世界海戰史上曾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20世紀50年代以後,飛彈武器的出現,對艦炮產生了很大的衝擊。當時,世界各國艦載武器的研究重點紛紛轉向各類飛彈,艦炮被冷落一邊。對此,不少人對它的生死存亡提出了疑議。在迷茫中,艦炮度過了它的60-70年代“低谷”時期。在經過了眾多次的實戰檢驗之後,艦炮在艦載武器中的不可替代性得到了重新確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