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城鎮

琴城鎮

琴城鎮是江西省撫州市南豐縣下轄的一個鎮。是馳名中外的“中國蜜桔之鄉”——南豐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總面積7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635畝,其中水田面積3800畝,旱地11835畝;下轄8個社區居委會,12個村委會,92個村小組,總人口8116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4560人,昌廈公路和南建公路呈“y”字型穿鎮而過,與京福高速公路毗鄰,2004年完成琴城鎮國民生產總產值54381萬元,2005年財政收入827.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68元。

基本信息

自然地理

琴城鎮是馳名中外的“中國蜜桔之鄉”——南豐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總面積7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635畝,其中水田面積3800畝,旱地11835畝;下轄8個社區居委會,12個村委會,92個村小組,總人口8116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4560人,昌廈公路和南建公路呈“y”字型穿鎮而過,與京福高速公路毗鄰,2004年完成琴城鎮國民生產總產值54381萬元,2005年財政收入827.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68元。
琴城鎮鄉鎮概貌
琴城鎮隸屬江西省撫州市南豐縣,2005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9.8億元,農業總產值14440萬元;財政收入827.5萬元,農民人均收入4418元,1999年被《人民日報》評為“中國知名鄉鎮”。該鎮黨委、政府致力於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深化企業改革,鼓勵、扶持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形成了特色農業、鄉鎮企業、個體私營經濟三大支柱產業。琴城鎮交通便利,通迅發達,風光旖旎,物產富饒,發展環境得天獨厚。

琴城鎮南豐蜜桔面積1.8萬畝,年產量達5000萬斤,產值6500萬元,占農林牧業產值45%。南豐醃菜面積5000多畝,年產值1000多萬元,經濟作物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95%以上。商品甲魚養殖面積1400畝,年產值1500萬元左右。生豬年飼養量4萬頭,出欄2.5萬頭,年產值2000萬左右,養殖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40%。該鎮有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6家。其中與外商嫁接建成的騰飛塑業有限公司,總投資2800萬元,廠房面積4000多平方米,主要生產多種汽車塑膠配件,產品60多種,為江鈴集團的定點配件供應廠家,年產值2000萬元,稅收90多萬元。

琴城鎮屬中亞熱帶氣候,四季分明,物產豐富。風味小吃十分有名,魚圓蛋箍酸菜水粉清湯,深受人們喜愛。第三產業規模、檔次、實力、效益大大增強。據統計,2006年該鎮第三產業從業戶數3200戶,年稅收近1100萬元,其中年納稅10萬元以上的民營企業7個,年納稅5萬元以上的大戶12家。第三產業已成為琴城鎮的主體財源。

區劃人口

2008年下轄9個居委會,12個村委會,92個村小組,總人口81100,其中農業人口27237人。

2012年轄14個行政村,7個社區,常住人口約15萬人,其中戶籍人口近9萬人,非農人口近6萬人。

經濟發展

琴城鎮甲魚
琴城鎮根據其自身情況大力發展蜜桔產業。一是做大規模。琴城鎮現有蜜桔2萬畝,其中擴種3000畝,水田改良600畝,種苗102000棵,水田改良種苗20400棵;二是建立基地。在琴城鎮建立8260畝的優質豐產南豐蜜桔基地,成立實施領導小組,抽調3名農技人員組成技術服務小組;三是提高品質。編寫農技簡報5期,大力加強技術宣傳。2002年蜜桔產量可達2000萬公斤,可提供特產稅收100餘萬元,可為農民人均提供1810元的純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2%。

該鎮擴大醃菜產業種植面積。2002年種植醃菜面積4000畝,搞活產品流通。與水水醃菜廠、桔峰蔬菜加工廠等簽訂購銷契約,解決醃菜流通後顧之憂。並大力發展甲魚產業,甲魚養殖面積1000畝,其中商品甲魚200畝。2002年產蛋量可達400萬個,商品甲魚產量5萬公斤。在南豐縣甲魚產業不景氣的情況下,引導農民科學飼養,降低成本。

琴城鎮不斷加大發展生豬養殖業的力度。該鎮共有年出欄百頭以上的養豬大戶20餘戶,其中該鎮瑤浦村村民鄒文和是全縣最大的生豬養殖專業戶,該養殖廠年生豬出欄達5000多頭,琴城鎮不斷加大對養豬戶的扶持力度,成立生豬養殖銷售協會,通過協會為養殖戶提供技術、信息等方面的幫助,推動生豬養殖迅速發展,生豬養殖業正成為農民發家致富的又一項產業,使傳統的家庭養殖業正走向規模化、規範化飼養。

2011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21億元,財政收入5900萬元,農業人均純收入10428元。

民風民俗

跳儺 南豐儺舞班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起儺”開始活動,到元霄節後一至三日結束,謂之“收儺”(亦稱“完儺”、“園儺”、“介儺”)。活動時,各儺舞班串村過堡,出入城鎮,早去晚歸,巡迴演出。鄉民需看儺舞,只要俟其經過時,放一串鞭炮歡迎,儺舞班即會進入廳堂或禾場表演。俗雲“一面鼓,一面,爆竹一響就跳儺”。

插秧 統稱栽禾。栽禾要求栽得快,株行距均勻整齊。每坵大田開插時,由栽禾能手先下田栽第一行禾,其他栽禾手左右跟隨,栽插進度居後者稱“關進豬仔籠”,旨在促其加勁追趕。栽禾時,三餐必備酒肉款待栽禾人,上午下午小休時,還備點心招待。

砍伐 上山砍伐木竹,一般在農曆四月或八月,砍杉樹要求砍口“上碗下碟”,即砍倒的樹身底端呈碗狀,樹蔸上象碟,中低沿邊平斜。砍竹須將蔸部竹節戳通,以利蓄水養鞭,竹木倒向要求蔸朝山下,以利溜放。伐木時禁忌甚多,各種工具均使用代用語,呼喚同伴不叫其名,只以口哨或拉長音調呼喊,結伴下山,稱作“班師”。

經濟特產

琴城鎮南豐蜜桔
南豐蜜桔 南豐縣琴城鎮盛產南豐蜜桔,蜜桔屬於芸香科,和釉子橙子花椒同屬一科。南豐蜜桔為中國古老柑桔的優良品種之一,是江西省的名貴特產。歷史上就以果色金黃、皮薄肉嫩、食不存渣、風味濃甜、芳香撲鼻而聞名中外。據古籍《禹貢》記載,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南豐蜜桔就已列為“貢品”。1956年初史達林譽之為“桔中之王”。1962年、1985年及1989年三度被評為中國優質水果。1999年被評為“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2002年9月20日,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評價“南豐蜜桔是金牌”。1995年被中國農業部命名為“蜜桔之鄉”。“琴城牌”蜜桔 南豐縣盛產蜜桔,在2007年南豐縣為擴大南豐蜜桔的種植面積,和提高蜜桔的種植產量。開展了蜜桔“雙百工程”,因此,大面積的種植蜜桔,就保證不了蜜桔的品質,使得蜜桔品質參差不齊。在眾多蜜桔種植產地中,琴城鎮市山包坊的蜜桔品質最佳。 琴城鎮市山包坊所種植的蜜桔,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與獨特的氣候,使得蜜桔的品質極佳。是市場上貢桔唯一原產地。為提高桔農的經濟水平,南豐縣的一些有志能人,創辦了南豐縣光明蜜桔種植專業合作社,給桔農們提供優質的技術,(種植方面,採用天然無公害的農家肥,堅持不催熟,保證每個蜜桔的品質。)在桔子豐收時,為桔農賣出最好的價格。使桔農生活水平提升。 在2014年合作社與江西偉能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協定,創建了自己的品牌,為保證蜜桔質量,攜手打造了可追溯系統,讓消費者查詢蜜桔的各種信息,讓消費者買得舒心,吃得放心。

南豐醃菜 又稱“儺菜”,是南豐縣琴城鎮農家栽種、加工歷史較長的又一地方特色農產品。“南豐醃菜”色、香、味獨特,味比泡菜鮮,質比榨菜脆,酸中帶甜,香氣誘人,具有生津開胃、助消化、振食俗之功效。南豐醃菜歷史悠久,菜農有自製醃菜的習慣和技術。南豐醃菜以卷心芥菜為原料,結合傳統工藝,科學方法,採用多種配料加工成。成為美味群中獨特的一碟。是家庭、客宴、旅遊的上等佳品。1999年榮獲江西省名優特新產品金獎,2000年榮獲世紀之光優秀產品。在2000年江西首屆美食節上,用它製作的菜餚榮獲優秀獎。省政協港澳地區委員視察南豐時曾對用醃菜製作的一道菜餚特感興趣,屢吃不厭。

美食小吃

琴城鎮網油卷
網油卷 又稱網膏卷,其主料是豬網油(網膏),帶肥瘦豬肉、火腿雞蛋、水發墨魚、水發香菇香蔥等。炸好的網油卷,色澤金黃,外酥里嫩,進口香脆,回味無窮。榮獲2000年江西省首屆美食節最受歡迎菜餚獎。

魚圓 魚圓是琴城鎮民間的傳統菜品,魚圓製作起源於楚文王時代。據說文王熊資一次食魚時被刺卡住了喉,當即怒斬廚師,此後,文王食魚,廚師必先斬魚頭,剝魚皮,剔魚刺,剁細製成魚丸。從此將魚做成魚圓成了荊楚一帶的風氣。魚圓做得越來越誘人,尤其是春節前後,精製的魚圓成為城鄉人民招待客人的既方便快捷,又不失體面的好菜餚,也是南方的大眾菜餚。

油炸紙包 其主料為南豐特產豆腐皮、帶肥瘦肉、韭菜香蔥、水發香菇、水發墨魚火腿等。成菜的紙包,色澤金黃、形狀美觀、口味酥香。

旅遊文化

琴城鎮一河兩岸風光旖旎,美食文化風味獨特。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紀念館和讀書岩高屋建瓴,底蘊深厚;地藏、南台、壽昌等古寺佛寺增暉,令人流連;七層寶塔居山臨水,一枝獨秀;蜜桔園春華秋實,飄香溢彩;美食新村匯集南北小吃,食而往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