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胎髮

舊時漢族育兒風俗,流行於台灣竺地。為初生寶寶剃理胎毛,是特有習俗,願他從頭開始,一生圓滿。滿月後寶寶胎髮將會逐漸發黃髮枯,甚至自然脫落,如果不能及時理掉,不但會影響寶寶的發質,而且很容易使寶寶頭上出現濕疹。母嬰專家指出,理胎髮可以方便的為寶寶處理出生後尚未處理過的頭垢,可以更好的防止頭皮痱子、奶癬現象發生。

概述

舊時漢族育兒風俗。流行於台灣竺地。男嬰出生24天,女孩出生20天,或到滿月,要在產房內舉行理胎髮儀式。剃髮時,要將12顆小石、12枚銅錢、12隻紅雞蛋放在水盆中。剃後,取出紅蛋,在嬰兒頭上輕滾三下,又以蛋黃和蔥汁混合,在嬰兒頭上作塗抹狀,民間以為如此做,孩子會聰明,長大能做官。剃下的胎髮扔到屋頂,然後抱嬰兒接受客人祝賀。

相關

習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