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命科學概論

現代生命科學概論

現代生命科學概論,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現代生命科學概論

本書分三篇共20章,內容包括生命科學導論(生命科學的概念與研究內容、生命科學研究簡史、生命科學研究熱點與發展趨勢、生命倫理學)、生命科學基礎(生命的物質基礎、生命的基本現象、生物的遺傳與變異、生命的起源與進化、生物的多樣性、生物與環境)和現代生命科學(生命科學與現代生物技術、生命科學與農業科學、生命科學與環境科學、生命科學與生物能源、生命科學與現代醫學、生命科學與藥物的研究與開發、生命科學與海洋生物資源、生命科學與軍事生物技術、生物信息學與生物晶片、生命組學與系統生物學)。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生物學專業學生的教材,也可作為綜合性大學、師範院校、農林院校及醫學院校有關專業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師的參考用書。

編輯推薦

《現代生命科學概論》一書共分三篇共20章,內容包括生命科學導論、生命科學基礎和現代生命科學。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生物學專業學生的教材,也可作為綜合性大學、師範院校、農林院校及醫學院校有關專業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師的參考用書。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篇 生命科學導論

第一章 生命科學的概念與研究內容

第一節 生命與生命科學

第二節 生命的基本屬性

第三節 生命科學的研究內容

第二章 生命科學研究簡史

第一節 前生命科學時期

第二節 古典生命科學時期

第三節 實驗生命科學時期

第四節 現代生命科學時期

第三章 生命科學研究熱點與發展趨勢

第一節 生命科學研究熱點

第二節 生命科學發展趨勢

第四章 生命倫理學

第一節 生物醫學科學實驗中的倫理

第二節 人類生命質量的倫理

第三節 人類生命結束時期的倫理

第二篇 生命科學基礎

第五章 生命的物質基礎

第一節 元素、水分子與無機鹽

第二節 有機分子

第三節 細胞

第六章 生命的基本現象

第一節 新陳代謝

第二節 生長、發育和繁殖

第三節 遺傳、變異和進化

第四節 穩態、應激性和適應性

第七章 生物的遺傳與變異

第一節 遺傳的基本定律

第二節 基因突變

第三節 染色體變異

第八章 生命的起源與進化

第一節 生命的起源

第二節 生命進化的歷程

第三節 生命進化的理論

第四節 人類的起源和演化

第九章 生物的多樣性

第一節 地球生物種類

第二節 物種多樣性

第三節 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第十章 生物與環境

第一節 生物個體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第二節 生物種群關係

第三節 人口增長

第三篇 現代生命科學

第十一章 生命科學與現代生物技術

第一節 發酵工程

第二節 細胞工程

第三節 基因工程

第四節 蛋白質工程

第十二章 生命科學與農業科學

第一節 作物育種

第二節 農業動物品種改良”

第十三章 生命科學與環境科學

第一節 環境生物技術

第二節 生物技術治理污染物原理

第三節污水生物處理技術

第四節 現代生物技術在污染治理中的套用

第五節 廢棄物的生物利用

第十四章 生命科學與生物能源

第一節 生物質能

第二節 生物燃料

第十五章 生命科學與現代醫學

第一節 疾病的發生機制

第二節 疾病的分子診斷

第三節 疾病的生物治療

第十六章 生命科學與藥物的研究與開發

第一節 藥物新靶點的發現

第二節 先導化合物的發現與結構最佳化

第三節 新藥的研究與開發

第十七章 生命科學與海洋生物資源

第一節 海洋生物多樣性

第二節 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

第三節 海洋生物技術

第四節 海洋生物資源的利用與開發

第十八章 生命科學與軍事生物技術

第一節 生物戰劑

第二節 基因武器

第三節 新概念武器與裝備

第四節 生物武器的控制

第十九章 生物信息學與生物晶片

第一節 生物信息學和生物信息資料庫

第二節 生物晶片

第二十章 生命組學與系統生物學

第一節 基因組學

第二節 轉錄組學

第三節 蛋白質組學

第四節 代謝組學

第五節 系統生物學

附錄

圖版

同名圖書

基本信息

書名:現代生命科學概論

圖書編號:1066888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定價:25.0

ISBN:703008964

作者:劉廣發

出版日期:2005-08-08

版次:1

開本:大32開

簡介

本書首先介紹了生命科學簡史及發展動向,然後按生物分類等級分述各大門類生物的主要特徵。本書從微觀層次逐步向巨觀展開,依次論述生命的物質基礎,構成生命的基本單位,生命的新陳代謝,高等植物的結構、功能和調控,高等動物的結構、功能與發育,遺傳與變異,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和生物與環境等內容。本書通過深入淺出、圖文並茂的描述,使讀者對生命科學的全貌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和認識。

本書適合於大中專院校學生、中學教師、碩士生入學考試參考以及企事業單位的幹部提高綜合素質之用。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生命科學

第一節 生命科學發展簡史

一、前生物學時期

二、古典生物學時期

三、實驗生物學時期

四、分子生物學時期

第二節 21世紀生命科學發展展望

第三節 生命的基本特徵

第二章 生命的多樣性

第一節 生物分類與物種命名法

第二節 生物界別

第三節 病毒與類病毒

第四節 原核生物界

一、細菌

二、放線菌

三、藍藻

四、原綠藻

第五節 真菌界

第六節 植物界

一、藻類植物門

二、苔蘚植物門

三、蕨類植物門

四、種子植物門

第七節 動物界

一、原生動物門

二、海綿動物門

三、腔腸動物門

四、扁形動物門

五、線形動物門

六、環節動物門

七、軟體動物門

八、節肢動物門

九、棘皮動物門

十、脊索動物門

第三章 構成生命的物質基礎

第一節 原生質的主要無機物組成

一、基本元素

二、微量元素

三、水

四、無機鹽

第二節 原生質的主要有機物組成

一、糖類

二、脂類

三、蛋白質

四、核酸

第三節 生命是什麼

第四章 構成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第一節 細胞學說的建立和發展

第二節 細胞的結構與功能

一、細胞大小和形態

二、細胞膜和細胞外被

三、膜系構造細胞器

四、非膜系構造細胞器

五、細胞核

六、細胞基質

第三節 細胞增殖與分化

一、無絲分裂

二、細胞增殖周期

三、組織分化

第四節 生殖上皮細胞減數分裂

一、減數分裂Ⅰ

二、減數分裂Ⅱ

第五節 細胞工程

一、植物組織培養和植株再生

二、植物細胞培養和次生代謝物生產

三、人工種子研製

四、動物細胞組織培養

五、細胞融合和單克隆抗體

六、哺乳動物克隆

第六節 細胞重建

第五章 生命的新陳代謝

第一節 生命新陳代謝的本質和特點

一、生物代謝類型

二、酶的本質和構成

三、酶促反應原理

四、酶促反應的特點

五、影響酶促反應的因素

第二節 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基本要素

二、光合作用機理

三、CO2同化

四、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

第三節 生物中的基本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

一、糖酵解

二、三羧酸循環

三、電子傳遞與氧化磷酸化

四、四類生物大分子代謝的相互聯繫

第六章 高等植物的構造、功能和調控第一節 根的結構與功能

一、植物的根系

二、根的分區

三、根的初生結構

四、根的次生結構

五、根的功能

第二節 莖的結構與功能

一、莖的類型

二、雙子葉植物莖的結構

三、單子葉植物莖的結構

四、莖的功能

第三節 葉的結構與功能

一、葉的構成與形態

二、雙子葉植物葉片的構造

三、單子葉植物葉片的構造

四、葉的功能

第四節 植物的繁殖、生殖與發育

一、生物繁殖概述

二、被子植物的花序

三、被子植物兩性花的結構與功能

四、授粉、胚胎髮育與種子、果實形成

第五節 植物激素及其作用

一、生長素

二、赤黴素

三、細胞分裂素

四、脫落酸

五、乙烯

第六節 植物的感應活動

一、向性活動

二、感性活動

第七章 高等動物體的結構、功能與發育

第一節 消化系統與營養

一、消化系統

二、人類營養

第二節 循環系統

一、哺乳動物血液循環系統

二、人血液組成及功能

三、人的淋巴系統

第三節 呼吸系統

一、人的呼吸系統

二、呼吸與氣體交換

第四節 排泄系統

一、動物的排泄系統

二、人腎臟的構造與功能

第五節 感受器官和神經系統

一、感受器官

二、神經系統

第六節 運動系統

一、運動系統的演化

二、人的骨骼系統

三、骨骼肌

第七節 內分泌系統

一、內分泌腺

二、激素作用機制

第八節 行為與通訊

一、行為類型

二、通訊方式

第九節 生殖系統

一、雄性生殖系統

二、雌性生殖系統

第十節 胚胎髮育與個體發育

一、胚胎髮育

二、胚後生長

三、幼體生長

四、成熟發育

五、衰老與死亡

第八章 遺傳與變異

第一節 分離律與自由組合律

一、分離律

二、自由組合律

第二節 連鎖與互換律

第三節 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

一、動物性別決定

二、伴性遺傳

第四節 基因突變與染色體變異

一、基因突變

二、染色體變異

第五節 基因工程

一、密碼子

二、基因結構

三、基因工程

第九章 生命進化與進化論

第一節 生命的起源

一、化學演化

二、生命誕生

第二節 生命進化的主要歷程

一、太古代

二、元古代

三、古生代

四、中生代

五、新生代

第三節 生命進化的證據

一、胚胎學證據

二、比較解剖學證據

三、生化與分子生物學證據

第四節 生命進化的理論

一、早期進化論

二、達爾文進化論

三、綜合進化論

四、中性進化學說

第五節 生命演化的規律

一、進化不可逆

二、進化方式

三、非勻速進化

四、進化樹

第六節 人類起源與人類生物學

一、臘瑪古猿

二、南方古猿

三、人類——人屬的發展

四、人種的演化

第十章 生物與環境

第一節 生物與自然環境

一、光

二、溫度

三、水

四、土壤

五、大氣

第二節生物種間關係

第三節 種群生態學

一、動物種群的性別構成

二、種群的年齡組成與種群興衰

三、種群增長規律

第四節 人口增長

一、世界人口

二、中國人口

第五節植被生態學

一、森林生態系統

二、草原生態系統

三、荒漠及凍原生態系統

第六節 水生生態系統

一、淡水生態系統

二、海洋生態系統

第七節 人工生態系統

一、現代農業生態系統

二、城市生態系統

第八節 物流、能流與生物群落演替

一、物質循環

二、能量流動

三、植物群落演替

四、生態平衡

第九節 資源與生物多樣性

一、資源

二、生物多樣性

第十節 環境污染與環境保護

一、水質污染

二、大氣污染

三、垃圾污染

四、噪音污染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