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龍[原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

王武龍[原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

王武龍(1942年2月-),江蘇淮安人,大學學歷,1965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7年8月參加工作。曾經擔任中共第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共江蘇省委副書記、南京市委書記、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1942年2月生;

南京王武龍 南京王武龍

1962年9月南京林學院林化系林產化學工藝專業學習;

1965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7年畢業於南京林學院林化系。

1967年8月留校待分配;

1968年8月江蘇紅旗農場勞動鍛鍊;

1970年任徐州電解化工廠技術科科長。

1977年任徐州市化工研究所副所長。

1980年3月徐州市氣體廠副廠長;

1981年5月徐州市化工廠黨委書記;

1983年後,任中共徐州市委常委、徐州市副市長;1984年7月中共徐州市委副書記,徐州市代市長、市長。

1989年10月徐州市委副書記、代市長;

1990年4月徐州市委副書記、市長;

1991年5月,任江蘇省計畫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主任、黨組書記。1992年8月省計經委主任、黨組書記;

1993年後,任中共南京市委副書記、南京市代市長、市長,中共南京市委書記。

1994年3月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

1995年6月南京市委書記;

1996年11月任中共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1998年1月當選為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中共第十五屆中央候補委;

2001年10月省委常委、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2001年11月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2003年1月起省九屆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

2006年10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布公告,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王武龍(曾任南京市委書記)因嚴重違紀,收受賄賂,並干擾紀檢部門辦案,已涉嫌犯罪。江蘇省人大常委會罷免了王武龍的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職務。

黨的十四大、十五大代表,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省九屆、十屆人大代表。

個人政績

王武龍 王武龍

海水淡化作為解決中國淡水資源不足的重要手段目前受到四大因素制約:有關決策部門對利用海水淡化技術解決沿海城市缺水問題認識不足,對海水淡化所帶來的社會經濟效益認識不夠;缺乏統籌規劃和巨觀指導,具體配套政策有待完善;國家對海水淡化技術研究成果的工程化套用投入不夠,缺乏規模化的示範工程,關鍵材料的製造和關鍵設備的國產化水平不高;國內尚未建立起海水淡化的標準和規範體系,關鍵技術不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為加快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王武龍委員提出以下建議:

大力宣傳海水淡化的優勢和戰略意義,提高全社會對發展海水淡化的關注度;由有關部門牽頭組建海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機構,負責全國海水利用及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的指導、協調和規劃;國家加大對海水資源開發利用領域的投入,並吸引民營資本進入;逐步放開自來水價格或實行海水淡化水價補貼,對經營海水淡化水及裝備製造等企業給予特殊優惠政策;儘快建設萬噸級和10萬噸級的海水淡化示範工程;建議合理引進國外海水淡化的先進技術,加快提高自我創新能力。

相關事件

王武龍 王武龍

王武龍在任南京市市長期間,當地百姓對他在城市建設方面的做法評價不高。其中由他主張建設的、事後被證明破壞主幹道容貌、浪費大量財力的南京鼓樓隧道被百姓戲稱“武龍洞”。另外,他曾要求相關部門砍伐南京市主幹道的行道樹,目的是讓城市更加明亮,遭到媒體和百姓反對,又被戲稱為“砍樹市長”。

2006年7月13日,因涉嫌貪污腐敗問題,被中紀委傳喚談話,從此在公眾場合失蹤。在此之前,他任南京市市長期間的兩任秘書魏竹琴、傅成均已被雙規。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2006年10月31日發布公告,宣布王武龍的全國人大代表資格被依法終止。2006年12月6日,中央紀委公布了王武龍的嚴重違紀違法案件。有關新聞中稱其索賄受賄數百萬元,已被開除黨籍和公職。涉嫌犯罪問題已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重大案件

王武龍[原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 王武龍[原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

1995年初至2002年4月,王武龍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江蘇金大地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辦理黃埔項目土地出讓手續、減免土地出讓金、土地置換手續以及會見外商等事宜提供幫助。為此,王武龍先後9次收受該公司負責人朱某給予的人民幣200萬元、港幣20萬元、美元2萬元,折合人民幣237萬餘元。 1997年初至2006年6月,王武龍利用職務便利,為力聯集團有限公司承攬寧高一級公路K7標段工程、南京長江第二大橋南汊橋景觀照明工程、收購南京南北建設實業總公司、追要欠款及緩交土地出讓金等事宜提供幫助。為此,王武龍先後8次索取或收受該公司負責人翟某給予的人民幣總計445萬餘元。檢察機關認為,王武龍受賄情節特別嚴重,應以受賄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合肥中院審理查明,1995年初至2006年6月,王武龍先後擔任南京市市長、南京市委書記、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和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期間利用職務便利,為兩家公司謀取利益,索取或非法收受上述公司負責人錢款,總計折合人民幣683萬餘元。

案發後,王武龍親屬退繳贓款人民幣130萬元,偵查機關扣押其用贓款購買的轎車一輛。

65歲的王武龍,1993年5月被任命為南京市代市長。此後,王步步高升,由南京市代市長而市長、市委書記。1996年11月,王獲任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達到其仕途的頂峰。

2006年年中,王武龍因涉嫌受賄問題被立案調查。

2006年10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終止了王武龍十屆全國人大代表資格。此後,王武龍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

2007年底,安徽省檢察院起訴,王武龍涉嫌受賄,共折合人民幣683.64萬元。

個人結局

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王武龍,以受賄罪被安徽省合肥市中級法院一審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落馬原因

在2005年下半年,南京市紀委在調查一起案件中帶出了時任南京市玄武區區委副書記、區長傅成的腐敗線索,於是便開始著手做外圍調查。 到2006年初,江蘇省紀委的同志按照通常的調查程式,也是出於對時任省人大黨組副書記、副主任王武龍的尊重,向他了解他的秘書傅成的有關情況。同時也想證實一下有關對他秘書傅成的反映是否屬實。

儘管這種了解並不能說明什麼,最多也是一種例行公事而已。但王武龍卻顯得很不高興,他幾乎是出於一種本能反應似的堅定說道:“我以黨性保證,我的秘書沒有什麼問題,傅成絕對不會做這樣的事。”

然而,江蘇省紀委並沒有因為王武龍的擔責而停止對傅成的調查。

當王武龍得知前秘書傅成被“兩規”的訊息後,不禁冷汗直冒,久久說不出話來。

王武龍在南京經營多年,任上曾有過多名秘書,其中傅成是跟他時間最長的一位,也是關係最密切的一位。然而,最不希望出事的人偏偏就這樣出事了。他不得不開始擔心起自己的處境來。

傅成於1963年7月生於北京,大學畢業後留在南京,長期在市委辦公廳工作。工作期間,還拿到了黨校研究生的文憑。四十出頭的傅成個頭不高,習慣於留短髮。沉穩內斂,確實像一個長期在領導人身邊工作那種頗有城府和精通服務工作的類型。

傅成在王武龍身邊幹了多年,職務從副科級秘書一直乾到處級秘書。由於組織部門一直將領導人的秘書職務按實職對待,因此傅成相當於在王武龍身邊乾到了處長(正處級秘書)。當然,王武龍是不會虧待自己秘書的,由於傅成已年近四十,再乾長久也不是個事。於是,在他換秘書時,暫時將傅成安排到了看上去不怎么顯眼的南京市外事辦當了一名主任。這個位置使傅成經常有機會到境外走走,陪陪來自五湖四海的客人。但是,這個部門畢竟地位不高,呆久了還是不行。於是,到了2004年7月,在本人的多次請求和王武龍的運作下,傅成被調到南京市中心城區的玄武區擔任區委副書記、區長。

想不到,這位長期在領導身邊工作的年輕幹部,在學會了領導工作方式方法的同時,也極不應該地學會了一些權錢交易的手段,在有些方面甚至還有所創新,有所發展。

作為中心城區的玄武區,前來投資發展的企業不少,搞房地產生意的商家也不少。負責經濟工作的傅成手握大權,但沒有把握好自己,有時甚至以為有高層領導為他撐腰,更沒有把黨紀國法放在眼裡。由於收受了一些不法商人的賄賂,在另一起案件中被扯了進來,從此惹上了麻煩。

讓他想不到的是,反腐敗的力度如此之大,以至於他的主公王武龍最終沒有能夠保住他。

在紀檢機關強大的政策攻勢下,他意識到自己只有向組織上檢舉揭發、立功贖罪才是獲得從輕處理的唯一道路。畢竟,紀檢機關已經掌握他的犯罪數額達數百萬元。

於是,他向紀檢機關交代了他所了解到的有關王武龍違法違紀問題的事實。

社會評價

被戲稱“砍樹王” 鬱鬱蔥蔥的行道樹是南京給人的第一印象,也是最深刻的印象。這些大樹大多是清朝和民國的時候栽的,都是百年古樹,在夏天的時候,號稱在主幹道馬路中心是曬不到太陽的。

而許多市民認為,南京市砍樹的始作俑者就是王武龍。當時王武龍恰好在南京市長任上,並提出了“亮化城市”的工程,而其亮化手段就是砍樹。“當時有關領導說是南京的懸鈴木太厚太大,把商場的霓虹燈光都遮住了,不利於塑造大都市形象。”一位知情人回憶道。

有些市民認為,樹砍掉後南京的原先道路、護城河與城門的關係完全被改變了,一個優美的地景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開闊的草坪、寬闊的馬路,無遮攔的視線,使得城門變得分外矮小。砍樹引起民憤,王也因為砍樹被南京市民戲稱“砍樹市長”、“砍樹書記”。時至今日還有人提起那時的“砍樹王”。

造出“武龍洞”

王武龍並不只是砍樹,他比較擅長的還有修建豆腐渣工程。比如他在主政南京時花大力氣修造的鼓樓隧道,儘管並非一無是處,發揮了一定功能,但問題仍然較多,小修家常便飯,大修連續不斷,南京人在認識這一隧道的過程中就交了不少學費。最近一次大修時,一位自稱建設系統老員工給鼓樓隧道算了一筆賬:當初建隧道的時候預算不超過1個億,由於一邊設計、一邊施工、一邊規劃的工程實施操作,直接造成工程預算不斷增長,前前後後共花了近4億元人民幣,現在又要花4100多萬元大修,真不如填平恢復路面。對於工程建設質量差,常年滲水漏水的鼓樓隧道,南京市民更是無奈地稱之為“武龍洞”。

中國落馬官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