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昆桐

張昆桐

張昆桐,男,1942年11月出生,1967年9月畢業於北京工業大學。1981年9月,任平頂山市城建局副局長,兩年後,被破格提拔為河南省計畫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1988年6月任河南省建設廳副廳長,1994年11月任河南省交通廳黨組書記、廳長,1998年當選為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2001年3月,張昆桐因受賄、挪用公款罪被判處無期徒刑。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張昆桐,男,1942年11月出生,1967年9月畢業於北京工業大學。

獄中反思

一失足而鑄成千古之恨。我悔恨、自責。在接受審訊的日子裡,平時不會吸菸的我,終日以煙相伴。我用自己的雙手毀掉了輝煌的一切,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

張昆桐 張昆桐

我在法庭上作自我陳述時曾講:願以我為例,以正國風,以示後人。這是我發自內心的懺悔。

奮鬥之路 一步步從基層到領導

我是黨培養出來的一名大學生,上世紀60年代末即到河南工作。在河南的30年裡,黨和人民將我一步步從基層培養到領導崗位上。我曾被評為市級先進工作者,曾在科長、經理、局長、黨委書記、副廳長、廳長等多種崗位上任職,40歲即被提拔到地廳級領導崗位上,曾是九屆全國人大代表。

在我踏入領導崗位時,也曾將“為事以忠,為人以誠”作為人生格言,也曾奉公守法、恪盡職守地勤奮工作。

在省委的領導和全省人民的支持下,河南省高速公路從無到有,並躍居全國前列,二級公路也在全國排名第二。

迷失之路 沉醉在金錢和私慾中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在這種環境中沉醉了,把不正之風、腐敗現象視為主流,一步步走上了犯罪道路。

“當你的擁有失去的時候,你才會感到它的珍貴”,今天我對這句話的感受刻骨銘心。

當我在職的時候,黨組織為我提供了優越的工作環境和辦公條件,汽車、電視、電腦應有盡有。我還有一個幸福的小家,上有慈母,旁有賢妻,下有一雙上進的兒女。在我即將安度晚年的時候,卻咎由自取而鋃鐺入獄,鑄成了我人生的悲劇。

由於自己的犯罪,給黨和政府造成了不可彌補的影響,也給親人們帶來了無法癒合的傷痕。

自責之路 獄中反思犯罪根源

在領導和警官的啟發幫助下,我認識到了自己犯罪的根源:自己較長時間在領導崗位上工作,總覺得自己有苦勞,也有功勞,權力是我勤奮工作的所得,沉浸在自己設定的功勞簿上,居功自傲。又總在想,自己一把年紀即將退崗,也該為自己和孩子們想想了,對自己放鬆了警惕和要求。

金錢至上的腐朽思想又長期潛移默化地腐蝕著我,使我在金錢和物慾面前越陷越深。

還有就是我的法律意識淡薄。身邊的法律書籍應有盡有,也曾多次參加法律知識教育,卻總以為我這樣的人不會違法,更不可能犯罪。

在檢察機關審查期間,認定我有挪用公款罪時,我還振振有詞地申辯:我是替朋友借的錢,我連錢都沒見,一分不圖,而且滿打滿算只借了兩個多月,這點人情世故,也算罪?

我平時相信出門靠朋友這句話,講哥兒們義氣,在朋友面前,沒有原則。總以人之常情、禮尚往來替自己找藉口,以庸俗的哥們義氣替代了黨性原則,終究落個可悲的下場。

警醒之路 以我為例以示後人

我的犯罪給黨和政府帶來了不可彌補的損失和影響,我唯有真誠的悔罪改過,才能感到一些向組織謝罪的安慰。在接受審查之初,我就將不義之財如數上交。

人常說“百善孝為先”,可我連這一點我都做不到了。今天,我才知道心痛的深切感受。

在我接受審查期間,省委領導在和我談話時,曾將我的這段歷史概括為6個字:有功、有罪、有路,這一席話,使我在茫然中得到清醒。在我的面前是一個新的人生十字路口。我會在跌倒的路上重新站起,用自己的雙手去洗刷身上的污垢。

中國落馬官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