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極

王建極,字用五,湖州(今浙江湖州)人。為金陵文學,能詩,工山水。 《金陵瑣事》、《無聲詩史》、《列朝詩集小傳》、《明畫錄》。

基本信息

明朝王建極

[明]字用五,湖州(今浙江湖州)人。為金陵文學,能詩,工山水。 《金陵瑣事》、《無聲詩史》、《列朝詩集小傳》、《明畫錄》

現代王建極

簡介

王建極(1864-1937.3),字撫辰,號筱東,山東省招遠縣人。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幼年隨父母落戶東北寬甸楊木川,後到安東八道溝經營蠶絲。1911年當選為安東商會會長。1918年創辦安東第一家也是最大的民營金融機構——東邊實業銀行。大力倡導振興教育興辦學校,帶頭捐獻並多方募集資金,興辦了東邊林科中學、商科中學和安東女子學校。一生“自奉儉約”,創辦濟良所、同善社、平民工廠、同善社和施醫院等慈善機構,冬舍棉衣,夏施茶藥。中國近代著名民族企業家、金融家、慈善活動家。

經歷

晚清時期,幼年與父母一道,跟隨著闖關東的大軍一路艱辛到東北,先在奉天府蓋平縣(今遼寧省蓋州市)居住了一段時間,後在寬甸楊木川金廠村(今寬甸滿族自治縣楊木川鎮金安村)落戶。成年後被養蠶的鄉親們推舉專做蠶繭的銷售。當時蠶絲的加工廠大多集中在山東,為給鄉親們謀得最大經濟效益,把蠶繭在安東集中後,再運到山東出售。但時逢亂世,每次運輸途中必遭勒索盤剝,有時到達目的地,又遭到當地絲商壓價,一來二去,“賠累者實多”。考察了一些蠶絲加工廠,聯繫安東倒運蠶繭商家,在八道溝、東坎子等地建繅絲廠。在其帶動下,安東繅絲產業迅速發展,深受蠶農和繭商的愛戴。蠶絲聲名鵲起,贏得了安東商界人士的尊重和擁護。清·宣統元年(1909年)當選為安東總商會協理(副會長)。
民主革命至大革命時期,1911年被選為商會總理(會長)。在擔任商會會長期間,贏得了一份分量很重的“榮譽”。1912年民國政府成立後,對各地商會會長的任職資格做了一個規定:凡出任會長者必須參加全國商會會長統一考試。在毫無考試經驗和準備的情況下,參加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商會會長考試,結果名列第二,上海商會會長名列第一。多次到外地或出國考察商業。1918年7月在安東縣縣長陳藝支持下,與商會會董一道發起組織安東商業儲蓄會(東邊實業銀行前身),辦理儲蓄、信貸、匯兌等項業務。1919年辭去安東總商會會長職務。雖不再擔任會長,但對安東的商業發展依然殫精竭慮,清醒意識到,七道溝一帶日本附屬地發展很快,但嚴重製約民族工商業的發展,由此建議政府擴展東坎子為商業區。建議被採納,東坎子一帶才得以繁榮。1921年7月儲蓄會增加資本,改組為東邊實業銀行,任專務董事、行長。當時的東邊實業銀行是一家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股票,成為安東埠內第一家也是最大的一家民營金融企業。不但在商業上有獨到之處,在人才的培養上也深謀遠慮。自捐3000銀元、募捐7000銀元,先後創辦兩所培養專業人才的學校——東邊林科高級中學和東邊商科高級中學,以及安東縣立女子初級中學,這些學校都招收平民子弟入學。除積極創辦學校,還倡辦“濟良所”、“同善社”、“施醫院”和“教養工廠”等慈善事業。對遭受天災病禍和無家可歸的人,冬舍棉衣,夏施茶藥;在七道溝、八道溝街頭設定多個“施粥處”,救濟災民;對街頭餓殍,施棺掩埋;把無家可歸的人安排進平民工廠就業。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34年辭去銀行所有的職務,同安東商會會長孫榮明一起為救國會獻計獻策,並捐助錢款。1936年患肺結核住進丹麥人開設的“丹國醫院”就醫,日本憲兵前去逮捕未能得手,派特務嚴密監視。1937年春節前夕,孫榮明在奉天被日本憲兵殺害,聞訊後悲憤交加病情惡化。
1937年3月病逝,終年73歲。病逝後安東埠內隆重祭奠,貧民乞丐自動參加送葬,沿街祭靈者哭者載道。《東邊日報》報導稱:安東市民“……萬民唏噓如喪考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