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漲價

在“蒜你狠”、“豆你玩”之後,“玉米瘋”又成輿論辦公禮品 熱詞。受年初南方乾旱北方寒冷影響,國內玉米減產,加上少數遊資囤貨炒作,玉米價格持續攀升。

在“蒜你狠”、“豆你玩”之後,“玉米瘋”又成輿論辦公禮品 熱詞。受年初南方乾旱北方寒冷影響,國內玉米減產,加上少數遊資囤貨炒作,玉米價格持續攀升。目前,全國玉米收購均價達到1999 元/ 噸左右,比上年同期上漲逾400 元/ 噸,漲幅達到26% ,而且價格短期內仍有繼續走高之勢。
廣東種植面積最多的是用於食用的甜玉米。目前已經達到全國的一半。在玉米整體價格領漲聲中,廣東的甜玉米也一路走高,收購價已經從往年的每斤不足1 元,一度上漲到1.4 —1.5 元,目前隨著供貨漸漸跟上,普遍仍有1.3 元的水平。

價格走高球類植物,效益也好,生長周期較短,甜玉米種植面積由南向北逐年擴大:由珠江三角洲向中西部以及禮品眼鏡 北方省市擴展,全國多地紛紛鼓勵農民引進或擴種,想在甜玉米市場分一杯羹。

玉米價格大漲已引起國家重視。日前,發改委提出要出重拳嚴厲打擊農產品炒作行為,國家糧食局等部門禮品計算器 將通過釋放玉米儲備,增加進口配額等一系列舉措,增加玉米供應,以期降低價格維持糧食穩定。

面對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急速擴張的種植面積,一旦這股玉米瘋消退後,位居多年甜玉米產量第一的廣東能否經得起考驗?

●現狀

漲價帶來擴種潮

全國由南向北紛紛上馬甜玉米

面對各地紛紛上馬甜玉米種植的情況,多位業內專家指出,甜玉米主要用於市民食用和食品加工環節,禮品雷射筆 雖然遠期市場前景看好,但甜玉米對大部分中國人來說仍非不可替代的主食。

“你有多少,我就要多少”,香港光頭佬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偉聯對南沙種植甜玉米的農民許諾。

鍾來老闆是徐聞的玉米流通大戶,每天出貨量達到90 噸。他的收購價很高,每斤1.2 元—1.9 元,交貨價更高達每斤2.8 元,“往年,收購價一般僅在1 元左右”。

受南方前期乾旱和寒冷影響,甜玉米市場供不應求的情況可見一斑,並引起收購價上漲。熱鬧背後,各地開始聞風而動,紛紛掀起甜玉米種植熱潮。

“目前甜玉米種植面積由南向北逐年擴大。”全國鮮食玉米協會會長、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所研究員石德權介紹,甜玉米具有生產周期短、複種指數高、市場價格好、種植效益高的特點,種植區域快速由珠江三角洲向廣西、江西、商務禮品套裝 雲南、福建、浙江和湖北等省市擴展、滲透,進入21 世紀後,甜玉米種植面積以 31% 的年增長率快速增加,目前全國種植面積約360 萬畝—400 萬畝。

據統計,廣東從2000 年的71 萬畝增加到2009 年的235.6 萬畝,種植面積占全國一半以上。2009 年廣東省甜玉米種植面積235.6 萬畝,直接增加經濟收入14 億元以上,。

廣東省農業廳副廳長蔡漢雄表示,甜玉米已經成為廣東地區最具優勢的農作物品種之一。目前廣東甜玉米的種植面積已經接近300 萬畝,居全國第一位。計畫在“十二五”期間發展吊床到350-400 萬畝。

然而,記者查詢相關資料發現,甜玉米產業已經成為從廣東至黑龍江等地政府和農戶同時相中的致富增收項目。運動休閒禮品 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劉紀麟介紹,目前湖北省甜玉米面積有20 多萬畝,且有逐年擴大趨勢。繼續北上,僅河北昌黎縣甜玉米種植面積就達30 多萬畝,而北京、山東、遼寧、黑龍江等地都在積極引進甜玉米品種,並大力宣傳甜玉米經濟效益。

面對各地紛紛上馬甜玉米種植的情況,多位業內專家指出,甜玉米主要用於市民食用和食品加工環節,雖然遠期市場前景看好,但甜玉米對大部分中國人來說仍非不可替代的主食。

而由於國內品種普遍存在甜度不夠、有渣、皮硬、汁少等缺點,一些食品精加工使用的甜玉米粒,還要從美國進口。

●廣東對策

均衡供應力避集中上市風險

廣東省農業廳農技推廣總站專家王子明建議,政府要做好優勢生產區規劃,農戶需按規劃合理安排播期,做到南北產區周年均衡供應,比如廣東劃分出珠江三角洲春、秋植生產區,粵西南沿海冬、春植生產區,粵東春、秋植生產區,玩具禮品 粵北春、夏植生產區四大優勢區。

“要吸取去年‘砂糖桔’一度大量積壓滯銷的教訓:各地大規模種植,會不會一哄而上,帶來供過於求的局面,目前還很難預計,況且甜玉米保鮮期更短,廣東有必要實行差異化模式,避免可能出現‘玉米賤傷農’。”

專家建議,這種差異化首先是,在發展規模化種植的同時,短期也要規避盲目擴種集中上市帶來的市場風險。

“目前甜玉米田間收購價為1.1-1.3 元/ 斤,然而半個月前還是1.4-1.8 元/ 斤。”徐聞玉米購銷商鍾來分析,往年在清明後20 天之內因為玉米大量收穫便開始降價,今年高價多持續了一個月左右, 休閒食品而且比去年高出0.2 元/ 斤。

集中擴種熱潮下可以預見的是,集中上市導致降價“寒潮”。廣東甜玉米種戶或許對去年7 月的低價記憶猶新,當時田間收購價跌至0.2-0.3 元/ 斤,按計算種子、農藥、肥料等投入,每斤甜玉米成本為0.4 元/ 斤,每畝地要虧100-200 元。

“去年‘砂糖桔’的教訓不要忘記。儘管國內市場遠期空間還很大,但這需要配合市場推廣和認可的過程,節慶用品 短期內中國人對玉米的食用習慣和剛性需求還未有很大改變”,業內人士分析,正是因為往年6 月底至7 月中旬,市場收購價不低於1 元/ 斤,農戶才擴大種植面積,可浙江、江西等地的甜玉米規模一旦擴大,大量上市後立即給廣東市場帶來“震盪”。

對此,王子明建議,政府要做好優勢生產區規劃,農戶需按規劃合理安排播種期,做到南北產區周年均衡供應,比如廣東劃分出珠江三角洲春、秋植生產區,粵西南沿海冬、春植生產區,粵東春、秋植生產區,粵北春、夏植生產區四大優勢區。此外,通過引進推廣集優質高產於一體的甜玉米新品種,積極打造優秀品牌建立產品忠誠度,也可以在市場震盪鞭炮 中增強競爭力。

●長遠之計

未雨綢繆打造優質品牌

“中國的甜玉米發展了十幾年,還是沒有一個較好品牌”,分管南方農村報的南方報業副總編輯江藝平說,一個農產品品種要長久保持優勢,最終的落腳點應該是打造優勢品牌。

另一種差異化則是形成獨有的優質品牌效應。記者了解到,面對專家提出的隱憂,廣東已經在未雨綢繆,為甜玉米產業的長遠發展思考應對。

五月中旬,南沙區橫瀝鎮馮二馬村的玉米田一片嫩綠,玉米棒包裹在寬大的玉米葉中,剔透的籽粒已飽滿對聯 得露出頭角,這是南沙區在該鎮示範推廣的超甜玉米示範基地。

“玉米可以當水果直接食用?這不是開玩笑”漁業機械,該村馬蘇明隊長欣喜地告訴記者。前年開始,新引進的超甜玉米綠色無公害種植開始在南沙區橫瀝鎮推廣,種出來的甜玉米不但營養價值高、口感好,而且在成本增加不多的情況下,實現增產增收,成為當地發展綠色經濟致富的渠道。

廣東省農科院作物所研究員胡建廣向記者介紹,國內甜玉米品種與美國、泰國、台灣地區的優良品種相比,食用品質較差,缺乏鮮穗出口型、優質加工型以及耐熱型、耐寒型品種,難於滿足出口貿易和周年生產、周年供應、周年加工的需要。

馮二馬村已經種甜玉米十幾年了,從2008 年開始,馬蘇明等十幾個農戶開始在政府和專家引導下,試驗種植華南農業大學研究近20 年的“農甜 88 ”超甜玉米新品種,“一年結三次果,畝產可以達到2300 斤—2500 斤”。

口碑逐漸傳開。隨著優質高產的甜玉米新品種推廣,廣州市南沙區已成全省甜玉米重要的種植基地之一,目前共有23 萬畝的種植面積,年產量達25 萬噸,而橫瀝鎮占了三分之一。甜玉米已成為不少農民增收的主要農作物之一。

優良品質是打造品牌的基礎。南沙區政府希望,將“橫瀝甜玉米”打造成好似“德慶砂糖桔”這樣的優質農產品品牌,增加農民加入,推動甜玉米產業發展收穫機械,為此,南沙區政府還找到南方農村報作為承辦方,舉行了首屆“廣州甜玉米文化節”和產業高峰論壇。

論壇上,南方農村報還與南沙區橫瀝鎮政府就當地“農產品推廣”項目簽署了戰略合作協定,雙方將共同致力於橫瀝鎮農產品推廣,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南方農村報承諾,將利用媒體積累的行業資源,為南沙區橫瀝鎮農戶提供科學先進的種養技術,指導農戶建立標準化生產模式,生產出優質、安全的農產品。

“中國的甜玉米發展了十幾年,還是沒有一個較好品牌”,分管南方農村報的南方報業副總編輯江藝平說,一個農產品品種要長久保持優勢,最終的落腳點應該是打造優勢品牌,希望通過引進良種和整合推廣活動,打造廣東甜玉米這童裝廠家 一農產業的“金字招牌”,加速推進該產業的良性發展。

記者觀察

廣東打造甜玉米品牌三大瓶頸有待破解

多年來,中國玉米都維持自產自銷的商業模式,大膽“走出去”,不失為廣東甜玉米未來突圍的新思路。

據統計,美國人均年消費甜玉米11kg, 中國人均年消費甜玉米2kg, 還有5 倍增長空間,中國甜玉米的遠期市場容量為1500 萬噸,相當於 450 億元。在美國、日本以及東南亞等國家,甜玉米都有廣闊市場。此外,甜玉米產品加工及貿易的增值和帶動作用也非常明顯,經加工每畝可增值1000 元以上。

甜玉米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種植效益無疑被行內看好,但行內專家認為,要進一步打響本地甜玉米品牌,做大產業規模,仍有三大瓶頸需要破解。

廣東的玉米絕大部分都是內銷,面對國外廣闊的市場,不少種植戶表示,甜玉米易退糖失水不易保鮮特點和他們掌握的保鮮技術尚不能達到出口的要求。

“甜玉米一般放兩三天,就會出水變‘老’, 煮熟吃可能差別不大,但如果按外國人習慣生吃的話,口感會下降很多”,馬蘇明說,而農戶們目前僅懂得使用冰水或保鮮劑溶液浸泡玉米,這個保鮮期限只能滿足玉米從南沙運到省內售賣的要求。

此外,有行內專家提出,銷售渠道的利益分配也會影響甜玉米種植積極性。“中國農產品銷售的各個環節,無論是利益分配還是風險承擔都還不盡合理。”長期經營收購甜玉米的香港原達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旭海認為,按照原先的“農戶—菜販子—批發商—零售商”的流通模式,農戶承擔著最大的風險,卻享受不到主要利潤。“要引進國外先進的地區專彩蛋 營代理制,代理商靠農戶的佣金賺錢,農戶才能成為流通鏈條的甲方。”

國家農業部玉米專家指導組、廣東省農業廳農技推廣總站專家王子明表示,廣東甜玉米區域化生產仍處於起步階段,產業化經營水平還不高。產品主要以鮮苞在蔬菜市場銷售為主( 約占全省生產量的65%) ,加工生產規模較小( 約占全省生產量的35%) ,加工產品種類較少,深加工的比例低,缺少生產規模大、輻射帶動力強、產業化程度高的龍頭企業。

他建議,應該加快培育輻射帶動力強的甜玉米加工和銷售的龍頭企業,通過龍頭企業的帶動實行區域化、組織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並進一步開拓產品市場,擴大市場發展空間,通過“公司+ 基地+ 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電阻供應商 推進甜玉米產業化生產經營,提高產業化生產水平。鼓勵加工企業到甜玉米產區辦生產基地和加工廠,加強產品綜合利用研究、加快加工企業的產品技術創新和規模改造升級,拓展產品加工開發領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