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筋魚

玉筋魚

玉筋魚(學名:Ammodytes personatus)為玉筋魚科玉筋魚屬的魚類,俗名麵條魚。又名沙里鑽,近海砂泥附近小型魚類,最大體長約可達30公分,廣泛分布於世界三大洋的寒帶到熱帶域。玉筋魚又稱銀針魚,俗稱麵條魚。魚綱,玉筋魚科。體細長,稍扁,成魚長約10厘米,呈青灰色或乳白色,半透明,口大,有犬齒;背鰭長,無腹鰭。棲息於近海沙底,常潛伏於沙內。分布於渤海、黃海沿岸。為北方重要經濟魚類之一。主產於小長山島以北有大長山島一喧海域。漁期在5-6月之間。表層水溫升高后,潛入沙底,捕食停止。

基本信息

簡介

玉筋魚 玉筋魚
中國魚類學家、已故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員成慶泰博士在其《山東魚類志》中對麵條魚有以下的描述:
麵條魚,學名玉筋魚,體長65-90mm,屬於冷溫性小魚,分布在北 太平洋以及我國的黃渤海區域,生活在海水的中上層,有鑽沙的習性,以浮游生物為食。每年春天海水溫度5-9℃時,游向近海產卵,卵沉到水底發育。黃渤海魚汛期從4月初到7月下旬。當秋天水溫降到8℃以下時,游向深海越冬。麵條魚味美產量較高,有一定的經濟價值。
玉筋魚是一種具有細長身軀的小型魚類,每天成群地游泳,夜晚感到危險時,便躲入沙地中,下頜比上頜厚,並且有突起,可作為挖掘沙地的鐵鏟,當水溫在20℃以上時,晝夜都躲在沙地中睡覺。

形體特徵

玉筋魚體細長,稍扁,成魚長約10厘米,呈青灰色或乳白色,半透明,口大,有犬齒;背鰭長,無腹鰭。玉筋魚棲息於近海沙底,常潛伏於沙內。分布於渤海、黃海沿岸。也是我國北方重要經濟魚類之一。其漁期在5-6月之間。表層水溫升高后,玉筋魚會潛入沙底,捕食停止。

生活習性

玉筋魚的體積延長體長10-30厘米,體重10-50克,呈圓柱形。頭長。口大,端位;下頜突出於上頜;上下頜齒細而呈絨毛狀,或無齒;鋤骨及齶骨均無齒。鰓蓋膜分離,不與喉峽部相連;具假鰓。體被小型圓鱗或無;側線完全。背鰭單一,基底長,具軟條40-69;臀鰭基底較短,軟條14-36;腹鰭小或退化,喉位;尾鰭亦小,淺分叉。

玉筋魚在全世界計5屬約18種(Nelson,1994),台灣紀錄1屬2種(台灣魚類資科庫,2002)。近海砂泥底附近的小型魚類,亦常出現於內灣或河口區。最大體長約可達30公分。通常聚集成群的遊動覓食或隱於砂泥底里。肉食性。廣泛分布於世界三大洋的寒帶到熱帶域。

繁殖習性

在黃海35N°以北近海,存在著範圍很廣的玉筋魚產卵場,主要產卵場有3處,各自相互隔離。北部產卵場玉筋魚產卵盛期為11月,Ⅳ~V期卵巢內相同卵徑的頻率分布十分集中,為明顯的單峰型,屬一次性產卵類型。1齡玉筋魚95%以上性成熟,作為小型魚種,個體絕對生殖力很高,純重在1.8~13.8g、體長在90~200mm,個體絕對生殖力一般在0.60~4.20×104粒,個體生殖力隨年齡增長而增長。玉筋魚群體組成簡單,生殖群體最高僅為3齡,以1~2齡為主,年度發生量有波動,但不大。過度利用剩餘群體以及對幼魚的破壞,已導致了北部及西部產卵場的發生量連年銳減。

分布區域

我國的黃渤海產量最多。

經濟價值

玉筋魚(AmmodytespersonatusGirard)俗稱麵條魚、沙鑽,為冷溫性小型的地方性經濟魚類。玉筋魚資源豐富,營養價值高,味道鮮美,可用於食品加工、魚粉加工和冷凍品加工,冷凍品作為魚類養殖餌料暢銷國內外,成為近幾年出口創匯的重要品種之一。1998年春汛,黃海區玉筋魚資源開始被大規模地開發利用,使海洋捕撈業形成新的生產格局。

漁業資源

玉筋魚屬魚類作為一種重要的餌料魚類,對海洋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近幾年,由於捕撈強度的加大和環境變化,其資源量日益減少,亟需對其進行合理的利用和保護。
玉筋魚在渤海和黃海北部應有數個地方群系,它們不作遠距離洞游,僅在淺海各產卵場及其外側近海之間作深、淺水遊動。冬季,1月份開始產卵,12月中旬在嘮山近岸蒐集的1齡魚標本來看,絕大部分已產卵完畢,掛子網中極少見到大、中型魚,產卵後的親魚多移向深水。近岸停留的幼魚及部分小型魚,構成春末、夏初定置漁具的漁獲對象。
漁場在黃海北部,1999年漁獲量一躍達到50萬t上下。和鰻魚漁業一樣,它對緩解多種大、中型經濟魚、蝦類的衰退進程,減輕對這些經濟種的捕撈壓力有重要意義,還為海區內大功率漁船全年漁場安排找到了一條出路。
但是,玉筋魚的年齡結構極為簡單,構成拖網大規模捕撈作業的大體上僅兩個年齡組,資源量極大地依賴世代發生量,一旦殲滅戰式的漁業方式發生,很快就會導致親體嚴重不足,資源衰敗就會很快發生。1999年近50對大功率拖網船已經使作業船隻的航次作業時間比1998年增加了三分之一。玉筋魚作為一種小型魚種,生物量大而集中,浮遊動物食性,在生態系統中處於食物鏈的底層,它既是人類無法利用的一些環境生物資源的收集者,又是諸多大、中型經濟生物的重要餌料。
實踐證明:處於食物鏈頂端的生物資源被殲滅後,食物鏈底層將會為我們提供更多一些的低質漁獲量,對玉筋魚資源適度利用可以,但是處於食物鏈基礎地位的大宗生物資源一旦動搖,則有帶來嚴重經濟和生態問題的可能。

有關事件

日本福島縣第一核電站泄漏的高濃度輻射水流入海洋,給海鮮市場敲響警鐘。2011年4月5日,日水產部門首次檢驗出一批從茨城縣北部漁場(該漁場距離福島第一核電站70公里)打撈的玉筋魚(sand lance,日本叫konago,俗稱麵條魚),每公斤含放射性碘137濃度4080貝克勒爾。此外,也在這些魚身上驗出447貝克勒爾的,略低於所設的安全標準值500貝克勒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