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與自由:陳寅恪論學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2月28日)
平裝: 24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20809988X, 9787208099883
條形碼: 9787208099883
尺寸: 22.8 x 14.8 x 1.6 cm
重量: 386 g

作者簡介

王震邦,歷史學者,出生於台灣省新竹市,原籍江蘇省泰興市黃橋。長期擔任台灣聯合報系記者,現任台灣玄奘大學歷史系主任。

內容簡介

《獨立與自由:陳寅恪論學》主要內容簡介:獨立與自由,是陳寅恪論學的核心價值和贏身火節之所在。《獨立與自由:陳寅恪論學》由王震邦著。《獨立與自由:陳寅恪論學》主旨任於探求史家陳寅恪學術思想發展的淵源和軌跡,以期通過史實的考掘,及陳寅恪淪學思維和學術發展之間的關聯,重新呈現陳寅恪過去長期為人所忽視的一些側面,補充和增強對陳寅恪的理解和認識,不但具有新史料,更具新視野和新觀點。陳寅恪嘗言“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非僅事關學術發展,也是個人出處進退的考驗。作者論證陳寅恪的為學與為人,試圖把握並驗證陳寅恪於其學術研究的路徑和運用,非僅有其自信,且胸中另有丘壑,但期後人能為其“發皇心曲”。《獨立與自由:陳寅恪論學》追溯陳寅恪的求學歷程和相關論述,推論應可上接希臘占典辯證思維。作者將看似不相干,把得之兩學傳統的辯證法和歷史語言學,以及得自傳統中學的“體用論”依序論述,且輔以少年認同的心理,探尋陳寅恪的學思發展。

媒體評論

王震邦教授寫成《獨立與自由——陳寅恪論學》一書,萬里外閱之,歡欣鼓舞。揭出陳氏所強調之學術獨立與自由思想,尤為其書之最大特色。
——杜維運
震邦研究陳寅恪,並無意研究陳寅恪之全面,力求略人所詳,詳人所略,足以稱道。然於具有爭議之議題,未嘗迴避;所論雖未必人人信服,卻有其一家之言,獨到之見。震邦勤於收集材料,且具記者查詢的眼光,更力求別出新解,其志可嘉,其書可讀。
——汪榮祖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思想認同及淵源
第一節 史家的童年和思想發展
第二節 遊學——蘭克史學或東方語言學
第三節 從西方漢學轉向中國史學
第四節 小結
第三章 古典辯證法和“假設”的提出
第一節 陳寅恪“假設”和“辯證”淵源——與胡適的“假設”對照
第二節 陳寅恪“假設”與“辯證”的中古史實踐
第三節 陳寅恪的“假設”與“辯證”的“頌紅妝”實踐
第四節 小結
第四章 失焦的辯論:對對子和文法
第一節 對對子成為話題
第二節 對對子和漢語文法研究方向
第三節 沒有對話的辯論
第四節 沒有真正的對話
第五節 《馬氏文通》與走向格義式的中國文法
第六節 “孫行者”和“三白”考題及胡適與義寧父子
第七節 小結
第五章 “中體西用”與“西體中用
第一節 “體用論”及“中體西用”溯源
第二節 陳寅恪與“體用論”
第三節 《論韓愈》和“天竺為體”
第四節 “體用論”與文化本位
第五節 從《辟韓》至《論韓愈》
第六節 《論韓愈》的現實背景
第七節 “體用論”的實踐矛盾——以中醫為例
第八節 小結
第六章 餘論
徵引書目
附錄陳寅恪“不古不今之學”新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