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目人

獨目人

公元2000年時逢“世界之王”成吉思汗崛起800周年及蒙古西征780周年,由台灣民間組織“山河探險協會”發起了一項跨世紀探險之旅--“尋找成吉思汗”遠征活動,探險隊計畫歷時一年半,以徒步與畜力相輔方式穿越十二個國家、17000公里。2000年8月,筆者有幸與探險隊在新疆境內同行十二天,實地考察了阿勒泰地區青河縣多處石人石堆墓、岩畫、鹿石、烽火台、古棧道等文物古蹟,事後經過對大量文獻的追索,牽出了一連串令人震驚的發現。

簡介

1898年以前在青河縣境內曾發現一顆隕鐵,重達32噸,為世界第三大鐵隕石。有鑒於此,探險隊在GPS的指引下,向青河地區西北方尋察數十公里,偶然在一山溝中發現上百塊酷似隕鐵的大型神秘金屬物質,其散布面積約有數平方公里。該物大多為圓形,表面呈鐵鏽色,布滿凹陷坑洞和疤痕,敲之錚錚作響好似用編鐘在演奏,聲音十分悅耳。就在我們欣賞這一奇觀的同時,無意中發現這些奇石上刻滿了牛、羊、馬、駝等古代動物岩畫,其中有一奇特人物岩畫引起了探險隊員的極大關注。圖中人物頭部呈圓圈狀,中間刻有一圓點,兩隻手環抱於胸前,胸以下左右被兩道圓弧包裹,雙腳暴露無遺。從人物外形看似作騰空飛翔及舞蹈狀,充滿了歡樂的情緒,整個畫面怪誕莫測,其比例遠遠大於周圍的動物圖案。隊員們紛紛產生疑問:“這是什麼人?”經過仔細辨認,依據平時積累的知識,當時我初步判定,它很有可能就是公元前七世紀古希臘學者所說的新疆阿爾泰山“獨目人”。由此,該圖應為靈物崇拜圖。歷史上該地為薩滿教先民居住,主要為賽人、匈奴、突厥、蒙古人等,他們刻繪岩畫多是依照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具有忠實於原物的寫實性,或依據崇拜某種神巫的傳統。

“獨目人”

給我印象最深的“獨目人”故事是在希臘荷馬史詩《奧德賽》中的情節。奧德賽在特洛伊城被攻破後乘船返鄉,和夥伴駛到一個荒島,為補充給養,他帶領十二名水手進入了一個山洞,發現有羊羔、牛奶和乳酪,正在這時,一獨目巨人突然外出歸來,他在裡面用巨石封堵了洞口,隨後吃掉了幾名水手。為了逃離,奧德賽用紅酒灌醉了獨目巨人,趁他酣睡之際,用火紅的木箋將其僅有的一隻眼睛戳瞎。為截住奧德賽一行人,獨目巨人把守洞口,只準羊只出洞,奧德賽等人急中生智緊抱羊腹,一個個逃出了山洞。從此,獨目巨人的父親海神波塞冬懷恨在心,他掀起狂濤巨浪,弄翻了奧德賽的船隻,迫使他在海上飄泊了十年之久,歷盡艱辛。

令人不解的是,類似的傳說在歐洲各國史籍中,以及《一千零一夜》和中國的《太平廣記》等文獻中均有記述。而在赫西俄多斯筆下,獨目人是烏勒諾斯和該亞的三個兒子,他們常常被關押在地下。而克洛諾斯在獨目巨人的幫助下取得了統治宇宙的權力後,害怕這些野蠻力量,給他們釘上了鐐銬。宙斯將他們釋放,他們成了赫準斯托斯的助手,幫他給雷神鍛造電火,給英雄們鍛造武器。在希臘神話中講到用巨石砌成建築物是從呂喀亞來到希臘的獨目巨人們建造的。希臘人認為,凡是有“巨人”建築物的地方都是獨目巨人居住過的地方。而在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作品中,他們被刻畫成額上有一隻眼睛的神靈。

古文獻記載阿爾泰山在很久以前恰巧存在過“獨目人”。公元前七世紀,最早到中國探險的歐洲人--古希臘人亞里斯底阿斯,從黑海的東北方出發,向東行至中國的阿爾泰山一帶,前後花了兩年時間,完成了有史記載以來西方人最初的中國之行,並將旅行見聞寫成《獨目人》一書。據所留殘句稱伊賽頓人戴下垂的髮飾。而阿里馬斯普人則人口眾多,勇悍善戰,畜牧發達,羊馬成群。他們毛髮毿毿,面貌奇特,只在前額當中長著一隻眼,故名“獨目人”。他們經常與看守黃金的格里芬人戰鬥,以爭奪黃金。由於阿爾泰山盛產黃金。所以這一描繪更證實了獨目的阿里馬斯普人居住在阿爾泰山地區。後來,公元前五世紀時的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歷史》一書中對中亞北部作了一些描述,記載了三個民族:禿頂的阿爾吉帕人、伊賽頓人和獨目的阿里馬斯普人,他們分別分布在哈薩克丘陵、伊犁河與楚河流域、阿爾泰山麓。其文日:“他曾在阿波羅神鼓勵下遠遊伊賽頓,過了那裡就是獨目人國,然後就是看守黃金的格里芬人。除希波爾波利安人外,一些民族均在獨目人統領下,侵犯過他們的鄰邦,伊賽頓人被獨目人驅趕出他們的故土。”成書於公元前四世紀的中國著名先秦典籍《穆天子傳》,講述了阿爾泰山和額爾齊斯河上游的地理、民族狀況,與希羅多德所寫的獨目阿里馬斯普人居地十分相似。由此看來,我們發現的岩畫怪人是否就是傳說中阿爾泰山的“獨目人”呢?

上古奇書《山海經》,以中國為中心,以八卦方式來定位,真實記載了遠古自然與文明狀況。其《海外北經》、《海內北經》及《大荒北經》都曾經提及“一目國”和“一目民”,所謂“有人一目,當面中生”。通過對所記方位的判斷,與希羅多德的記載可謂不謀而合。

隨著文獻翻揀的不斷深入,我們發現操突厥語民族、蒙古乃至整個阿爾泰語系民族中都有英雄勇斗獨目巨人的神話母題。可以說阿爾泰山地區是世界上“獨目人”母題蘊藏量最大、流傳最久的地區,其中古代突厥諸部均有巴薩特斬除神靈“獨目巨人”的傳說。故事講到烏古斯部遭遇戰亂,被棄於野的可汗之子巴薩特由一頭母獅撫養大。部落里另有一留駐冬牧場的牧人,有一天在“長泉”突遇一場大風,看見帶翼的神女從天而降,牧人扔出氈被,罩住了其中的一位神女,隨即他撲了過去。後來神女展翅飛到空中對牧人說:“來年你會從我這裡得到你所想要的東西,但是你會因此給烏古斯部帶來無窮的災禍。”第二年牧人又來到這裡,看到一個圓圓的、閃閃發光的球體,他嚇得驚慌而逃。人們見到神秘球體,紛紛踢打它,那球體便慢慢打開,從裡面走出一個只在額部正中有一隻眼睛的小人,可汗將他養大,成了獨目巨人。然而他卻以怨報德,以活人活畜為食,併到處欺壓百姓,可汗只好將他趕入深山。在山中他仍攔路劫掠,專門吃人。正當獨目巨人兇殘作惡時,巴薩特遠征歸來。他巧妙進入巨人山洞,趁獨目人不備之際,用燒紅的鐵釺刺入其獨眼,最終將他斬殺,從而使烏古斯部民擺脫了災難。

除了古代突厥語文獻外,至今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烏孜別克族、哈卡斯人,以及肖爾人和圖瓦人等都有“獨目人”傳說,其中心區域即阿爾泰山區。由此來看,我們發現的岩畫怪人很有可能就是傳說中阿爾泰山的“獨目人”,根據傳說內容判斷,“獨目人”遺存與天神崇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生物學探秘

相傳約5000年前,古希臘的水手在現今義大利西西里島上一個叫愛特那山的岩洞裡,發現了一大堆酷似巨人骨頭的巨大骨骼,只有一個眼眶的龐大頭蓋骨橫七豎八地散布在洞裡,水手們認為這就是可怕的獨目巨妖,以前可能就住在這個島上。而今冒犯了這些巨人的墳墓,必將招致災禍,水手們深感不妙,立即離開了這個荒島。於是希臘人更加相信西方那邊住著一些獨目巨人,是他們妨礙了希臘人在西西里島建立殖民地,這種說法代代相傳,有好幾個世紀之久,人們都對獨目巨人的存在深信不疑。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認定,愛特那山正是獨目巨人所居住的地方。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獨目巨人的傳說更是甚囂塵上,因為探險家陸陸續續在西西里島等地發現許多獨目巨人的骸骨。阿拉伯人也認為獨目巨人存在。 關於“獨目人”高級生物的存在,南太平洋和英國的發現竟與希臘方面相吻合。1989年,日本考古學家富齊塔在南太平洋斐濟以南80公里處一個名叫卡達吾的荒島上,發現了一個獨目人的頭蓋骨。一個拳頭大的眼窩位於頭顱中央,富齊塔聲稱:“這並非是化石,而是四十年代還活著的人的頭骨。”另據高棉《赤道周圍》報導:九十年代初,21歲的英國婦女珍妮特.莫利珊生下一個獨目嬰兒,他的各種器官都具備,身體也健康正常,但只在額頭上生有一隻眼睛。此嬰比其他同齡嬰兒更聰明,在給他洗澡或看到玩具時非常高興。菲利普.沃納醫生說,他從醫多年,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怪現象,這對醫生來說是個不解之謎,醫院的研究尚未找出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但不久人們又發現,脊椎生物無論是動物還是人,出現獨目現象比率占16萬分之1。有人認為有的對稱器官是由一個“原基”分裂而成,雙眼即是由一個“原眼”分裂而成的,獨眼的形成有可能是眼的“原基”向左右兩側分離時因某種因素影響而失敗,最後形成一隻眼睛。這一推測有沒有道理呢?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最近,中國旅美學者饒毅等人解開了這個謎。他們在研究中發現一個新基因--ET基因,這是眼睛早期發育的標誌基因。他們在用雞和青蛙胚胎作實驗時發現,胚胎髮育早期,ET基因的表達是一個“點”,之後,分離為兩個“點”。這一過程在青蛙身上均為6小時。該研究結果符合獨目人發生機理為一個“原基”分離為兩個“原基”。他們還發現ET基因具有發出信號消除“原基”分離的能力。不過獨目生物通常有另一種嚴重的缺陷,即大腦的兩半球融合成一體,成為腦部畸形,出生後很快就會死亡,以致整個生物體很難存活長大,獨目人也就變得極其罕見了。那么,歷史上大量“獨目人”傳說和形象的出現,說明了什麼呢?!

真面目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科幻片與恐怖片是一對聯體兒,這可能緣於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給人們心理上造成的恐懼。1939年拍攝的《獨目巨人博士》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它不僅使用了一些迷人的特技技法,故事情節更是超文明的大展示。然而,有誰能想到“獨目巨人博士”幾千年前就已存在,並且始終綿延不絕,默默地與青河“獨目人”岩畫遙相呼應。

在同屬西北的寧夏有一座賀蘭山,刻有兩幅獨目人圖騰崇拜岩畫,與青河圖紋非常相似,特別是在山口北側第6號地點的獨目人岩畫與前者幾乎如出一轍:圓圓的頭部中間刻有一圓點,頭以下也無脖頸,人物兩隻胳膊顯得很發達,為一圓弧狀,腰部亦有兩個稍短的半圓弧,不過腰部兩側圓弧略短,腿部略顯長些。另一幅獨目人岩畫,圓圓的頭顱,眼部為一視窗狀獨目,頭以下兩側兩道圓弧。這些岩畫與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中名為“偉大瑪斯神”的八米高古代岩畫異曲同工,此圖的出現對“獨目人之謎”可謂道破“天機”。“宇宙考古學”專家們認為,畫中人物身著太空衣,頸部是呈水平褶紋的密封衣領,戴著圓球形頭盔,其正中有一獨目式觀察孔,活靈活現的展示了超文明使者的風采和神韻。同樣在撒哈拉的塔西里山還有一幅岩畫,畫中人物頭戴圓形頭盔,身穿緊身的宇宙服,雙手向前平伸,儼然一個太空人形象。更為神趣的“獨目人”還有澳大利亞的來林兄弟岩畫,他身著聯體式太空衣,頭盔正面有一獨目式觀察孔,並且頭頂有三根天線,衣服上明顯有一拉鏈狀圖案,其整個身體外有一個大而橢圓的防護罩。類似於這樣的圖像還有一些,如與星辰圖案繪於一處的內蒙古陰山獨目人岩畫和加拿大安大略湖岩畫等等。 通過以上啟發,我們驚奇的發現,青河“獨目人”在新疆並不孤獨,他在神秘的羅布泊還有一個兄弟,隱藏在一個陡峭的溪谷上,經歷著千年的風吹雨打,他就是瑞典考古學家貝格曼發現的庫魯克山“獨目人”岩刻。

內蒙古陰山岩畫、寧夏賀蘭山岩畫、加拿大安大略湖皮托波洛岩刻、北撒哈拉岩畫、埃及‘德耶德支柱’上均有‘獨目人’圖案,在青和發現的這幅獨目人造型與賀蘭山岩畫中的獨目人形象如出一轍。

古代獨目人是什麼?除了岩畫以外,還有其他一些文物可作形象生動的精彩註解。《殷周金文集錄》收錄了1950年在殷墟武官村發現的十二副金文天神,有兩副從總體形象上看與來林兄弟和庫魯克山“獨目人”岩畫極為相似。在埃及古老的金字塔下發現了德耶德支柱,上面繪有很多獨目人,很大的腦袋中間只有一隻眼睛,兩臂環垂於兩側,與賀蘭山及撒哈拉獨目人岩畫實為一物。更為奇特的是,在日本發現了古代立體“獨目人”雕塑。它的收藏者為前蘇聯作家亞歷山大.卡桑采夫,看上去是一個身穿太空衣,頭盔處有一觀察孔,帶有明顯太空人特徵的雕塑,經考古專家鑑定其年代應為公元前,也就是說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藝術來源於生活,在人類文明還處於蒙昧落後的古代,是怎么構思出極具現代意味的頭盔和太空衣的呢?!顯而易見,超文明使者曾造訪過我們的祖先,而這正是一個廣泛的世界性的現象和課題,值得探討,絕不能視而不見。

現代目擊報告記載,1979年秋,梁洪海等四名解放軍戰士於寧夏賀蘭山一處人跡罕至的山溝里,突然看到一閃光不明飛行物在距離500米處自下而上飛行,此物似扁圓的鋼精鍋,兩側各有一大團極為刺眼的桔紅色“弧光”,它的頂部和下部並不鏇轉,外部並不光滑,速度加快時,呈現出碟狀。據估算,此物直徑約有40--50米,高約20--30米。據美國民俗學家喬.尼克爾著《不明現象調查》載,1963年有人遇見很高的“獨目巨人”。另據法新社報導,前蘇聯阿賽拜疆軍事學院的一批學生,在巴庫地區連續遇見“獨目巨人”,其身披黑衣,額頭下有一隻“大眼睛”。又據最新出版的《飛碟與外星生命新觀察》報導,1973年10月19日夜晚,一名叫德莫洛的男子與其女友在法國馬爾蒙山區碰到一個個子很高,有一隻圓洞狀發光眼睛的智慧生物,他身穿連褲服,一跳一跳的,兩位青年驚慌萬分,感到四周有熱浪湧來,並聞到一種異味。書中還記載了1957、1965、1977等年份均有“獨目人”的目擊例證。

其實,“獨目人”是什麼?很多科學家心中早已有了答案,美國宇航局把搜尋地外文明的計畫命名為“獨目巨人”,這就足以證明科學界已將世俗社會遠遠地拋在了後面,他們正在享受著了解某種宇宙秘密的快樂。

巨石堆

據史料記載,成吉思汗曾六次跨越阿爾泰山,青河縣是蒙古西征大軍的必經孔道,因而此處留下許多與蒙古及成吉思汗有關的文化遺存,三道海子地區被認為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處。它位於青河縣東北,公路距離140公里,海拔2700米高處的山間盆地,三處湖水面積3.5平方公里,水深兩米。這裡水草豐美,山水相映,空氣清新,魚游鳥鳴,風景十分秀麗,似乎是一處大量屯兵的理想之地。此外該地地理位置險要,北經阿爾泰山分水嶺,是西征的咽喉之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在三道海子西側有一條古棧道,為當年成吉思汗所開鑿。最為引人的是在其東部有一處被稱為“敖石”的巨石堆形建築,其外觀造型獨特、規模宏大,多少年來一直被當地牧民傳說為成吉思汗或其孫貴由汗的陵墓。該石堆高22米,底座直徑92米,由大小基本相似的石片組成。石碓四周分布著7通古老的鹿石碑。緊貼石堆以石塊鋪成一包圍石圈,其寬7米,現已深嵌於地表。距此70米處,還有一外石圈,其周長700米,寬5米,內外石圈之間有四條石道相連,呈十字形,每條石道長70米、寬3米。據計算整個石堆使用石塊超過三萬立方米之多,占地十餘畝。整個巨石堆地表形制完整複雜,規模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是絕無僅有的。西方研究亞歐草原文化的權威哈佛大學尼古拉.喬教授,儘管見過許多巨石大墓,但看到如此規模的石堆後仍深感震驚。

那么,此巨石堆究竟是什麼時代,為何人所建?其中有可能埋藏著什麼呢?

1948年,蘇聯考古學家魯登科在西伯利亞接近蒙古邊境阿爾泰山脈大草原上,發掘了一座公元前石堆大墓,其中埋有一具男性屍和一具女屍,屍體均經香料塗敷。男子手臂、大腿和軀幹大部分地方都有紋身花紋。圖案多為神話怪獸:長著貓尾和帶翅膀的動物,身體像蛇的鷹頭獅及長了鷹嘴有角的鹿。但他的頭骨已被戰斧擊穿,頭皮已被剝去,他可能是在戰鬥中陣亡後,由其部屬收屍埋葬的。在此墓及附近墓中發掘了很多隨葬品,可謂奢華異常,其中有數量很多的馬的遺骸、馬具、盔甲、地毯、絨襪、木質品、角質品,以及毛皮、珠串和金器,還有豎琴、單面鼓、大麻種子和假鬍鬚,最令人吃驚的是在這些墓中發現有中國的絲織品、玉器、漆器、銅鏡、青銅器等等。它說明中國的商品早在漢代從絲路向西方傳播之前300年,就已通過遊牧民族傳到了新疆及阿爾泰山,並為當地民族所珍愛。從石堆墓來說,其主人為求得堅固耐久,屍體不腐,隨葬品永保新鮮,他們將屍體在深秋季下葬,在石堆以下直達墓底處灌水結冰,凍結層以內是木結構的墓室,即墓室內的一切都被冰雪裹封,形成永凍層,亘古不化。考古學家揭開石堆發掘冰封古墓時,用熱水澆注,使凍結層融化,打開墓棺時,人們異常驚訝,墓中所葬屍體及紋身、藝術品和衣服,顏色鮮艷,光彩奪目,使人難以想像它們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根據以上墓葬形制和其他一些石堆墓考古成果,以及我們所看到的巨石堆周圍的7通鹿石判斷,巨石堆應為公元前七世紀以前的賽人遺存。就其規模而言,此中很有可能埋葬著一位權勢極大的塞人大王。而據北大教授林梅村先生研究認為,這座巨石堆墓的主人很可能是獨目人部落酋長。此部落在公元前七世紀或更早時候為中亞草原霸主,有人認為他們人人頭戴一獨目面罩,似在崇拜、模仿“某種現象”而進行的巫術打扮。而“獨目人”一語正是出自塞語Arimaspu。另據《山海經.大荒北經》:“有人一目,當面中生。一日威姓,少昊之子,食黍。”威、鬼古音相近,威姓即鬼姓,即指北方草原遊牧民族鬼方部。因此,希羅多德所說中亞草原“獨目人”部落就是先秦文獻所記鬼姓“一目國”,而這一與天界有著密切聯繫的部落酋長很有可能就是三道海子巨石堆真正的主人。

為了便於更多的了解與此巨石堆的相關信息,我們攀上石堆以東300米的山上進行勘察,在一洞中意外發現一古代動物肩胛卜骨。而從這裡看巨石堆可以清楚的感到它是一個以中間凸起石堆為中心,與四方有石徑連通,外套一大石圈,構成一“”形。它為何要如此安排呢?此圖形令我自然聯想起了世界許多國家的古老遺蹟:如具有3000年的英國威爾特郡巨石陣;漢普郡羅馬山谷圖形;中亞古國花拉子模城池圖形;美洲印第安人圓形城邦布局等。其中,在歐洲有四座1000年前的內十字連圈式城堡相距上千公里,但卻分布在筆直的一條直線上,令人不可思議。最為相似的還有新疆和靜縣開都河石堆石圈墓等。令人難以置信但不可忽視的是,在天文學家統計的1989年以前的不明飛行物落點及麥田圈等圖形中,幾乎囊括了石堆墓的所有圖形,其中包括石堆石圈墓、石堆石圈外帶環狀小石堆墓,內十字形石堆石圈墓 、內連弧紋石堆石圈墓、水滴狀石堆幕、鬍鬚狀石堆幕、月牙形石堆石圈墓、石堆石圈上帶四小石堆墓 、石堆矩形石圈上帶四小石堆墓、橢圓形外圈石堆墓和車輪狀石堆墓等圖形,而三道海子擁有其中大部分圖形的石堆墓。據加拿大科學家邦達丘克研究,不明飛行物著陸痕跡可歸納為四類,它們是:燒痕、地面下陷、土壤脫水和著陸痕跡內的壓痕。在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也有一座內圓外圈中聯十字石道形石堆墓,比青河巨石堆墓稍有不同的是,在其圈內空白處又多埋設了七個小石堆。而在科學家亨利 迪郎著《外星人的足跡》一書中,記載了一發生於1965年7月11日法國南部的圓形飛行物落地印痕為:外圈內有六個支柱的著陸點,以及中心軸留下的圓洞,洞裡的土壤開始是泥濘的,過了不久,它變得比水泥還要堅硬。此印痕與前兩者可以說有著極大的相似性。麥田圈是指在世界各地田野里由不明原因所致的各種各樣有規律、體現高超智慧水平的奇異圖案,例如從單一的圓到五個一組的連環,從啞鈴圖案到各種線條和幾何圖形的組合等等。其發生地不僅限於麥田,在稻田、玉米地、菜地、草地、沙漠、戈壁、雪地等處均有發現。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全球發現各種麥田圈2000多個,並被記錄在案,遍及蘇俄、巴西、美、英、加、澳、印度、日本和中國等近百個國家。科學家總結麥田圈的特徵有:“寂靜無聲的形成,且速度很快,頂多不超過一分鐘;無損傷的瞬間使植物傾倒;壓倒植物的乾莖;誘發植物水平生生;調查困難;極其莊麗;複雜多圓的組合;不受各種氣候所影響;周圍沒有其他印記;不受地形限制;遍及全世界杳無人煙處……”起初一度被好事者自稱是自己所為的麥田圈,後來當他們面對上千個規模宏大,極其複雜、精美、深具現代工業時代特色的圖案時,已是啞口無言。很多麥田圈占地面積之大,非常人所能想見,如果是人為,所需人力有的需要數十人乃至上百人乾很長時間,而麥田圈從空中看有的複雜和精美程度不僅僅是人多就能達到的。假設那些都是人為的惡作劇,那么為什麼在製造過程中從來沒人發現他們和半成品的麥田圈?而很多麥田圈的結構方式是一種前所末見的設計圖樣,圖象十分清晰,不可能是由氣象原因或電擊等所致;而且許多圖案的結構十分完整,毫無破綻。據多位天體物理學家共同認為它們絕不可能是人為的產物。經測試,麥田圈正中央部位均有異狀物質,有些具有微量放射線,磁通量亦很大;在事件發生的晚上,附近都曾出現不明亮點或有爆裂聲;附近均找不到任何人或機械留下的痕跡等。為深入研究這一神秘現象,國際上成立有專門的麥田圈研究中心,其坐落於英國首都倫敦,並經常舉行國際性交流會議。其主要目標就是要用整合包括考古學的在內的各個學科的方法,提示麥田圈之謎及研究由此產生的影響。各國資料顯示,研究者在非常荒涼的地方實地考察到“麥田圈”式的圖案,拍攝到數千幅照片,無可計數的報告與文章刊登過它。就連世界最嚴肅的科學家,如喬治.米登博士,也不得不承認“每年出現的新事實都會修正我們早先的看法”,稱麥田圈研究為“這個費力而複雜的研究,在本質上超越了調查開始的狀況,並且將有影響深遠的結果。”麥田圈現象在歷史上已存在很久了,最早記錄見於815年的法國里昂,1678年出現的英國南部。在中國清人袁枚《子不語》卷24中有對這一現象的珍貴記載:“乾隆壬辰八月二十三日,平湖乍浦之海濱有物突起,自東南往西北,所過拔木以萬計,中間有類足跡大如圓桌子者,竟不知是何物”。此現象1890年又在蘇格蘭發生,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在歐洲時有出現。麥田圈直到1918年才有公開報導,1950年才有正式記錄。我們從1678年一名英國人目擊麥田圈發生情景來分析,便可知道這一現象是怎么發生的:“漆黑的天空中,一個光點由遠至近,我看見原來是一架神車,駕車者是一個魔鬼打扮的人,神車悄然降落在麥田上。翌日,我發現田裡的小麥無緣無故被割去似的,構成一幅奇怪的圖案。”根據種種跡象研究,麥田圈極有可能為不明飛行物施放的某種能量所致。英國機電學家安德魯和電子學家德爾加發現,麥田圈大部分是出現在斯通亨奇和埃夫伯里等一些古老地區,在這些地區會看到一些奇怪的石柱呈圓形整齊排列在一起,而至今也沒有人知道它們是如何產生的。

國際麥田圈研究中心專家約翰.哈汀頓等曾經探尋過麥田圈與古文明的關係和在歷史上出現的證據。他們發現分布於西北歐處於羅馬時期的古居爾特人曾經把當時所出現的與世界各地現在所見的一樣的麥田圈圖形,繪製在藝術品和巨石上,並且在古居爾特人舉行宗教儀式的地點和古墓旁發現大批麥田圈。最著名的是在英國亞當古墓附近,一個如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巨大、美麗、複雜神秘的圖像,吸引了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探訪者;另有一呈啞鈴狀長150碼的麥田圈,其位置很精確地位於肯尼特長帶古墓 東西方的正中央。對於到過現場的人而言,那種興奮和畏懼的感覺久久縈繞在人們的腦海。大多數人認為它是一種高級智慧者的創作,其所傳達的是一種具有象徵意義,但令人難懂的信息。在英國還有巨石陣附近,在白堊山上的雕刻旁均發現有麥田圈。而在澳大利亞發現的麥田圈是位於靠近一個很重要的、遠古時代土著們舉行祭奠儀式的地方;在美國肯塔基州出現的麥田圈剛好接近古印第安部落的墓葬群……麥田圈文化在歷史上涉及了諸多方面,如天文學、宗教、祭祀、狩獵、遊戲、舞蹈、農耕及各種民俗和藝術裝飾等等。 而作為塞人石堆石圈墓形狀,在全國很多地方均有發現,如甘肅秦魏家和大河莊齊家文化中有六處神秘石圈遺蹟,還有陝西、四川、雲南等地也有類似遺存。值得注意的是,在西南少數民族拜天祭天的宗教活動中,均有向天神敬獻和占卜動物肩胛骨的現象,而我們在青河三道海子地區先後發現了三塊分別帶有人工鑽孔和灼燒痕跡的動物肩胛骨。可以說石堆石圈墓應屬於原始宗教性的建築。在這裡對於塞人而言對大自然的神奇所在不能理解,即產生了萬物有靈的觀念,他們在墓葬表現出對神靈現象的崇拜和信仰,而這些現象主要來自於天上。由此前蘇聯考古學家彼奧特羅夫斯基在《斯基泰藝術》一書中稱:“斯基泰國王據信是天神的後代。”在著名的弗雷澤《金枝》一書中也講到,未開化的野蠻人敬畏大自然那種他們無法控制與了解的巨大力量,所以就象我們看到的那樣託庇於愚昧的迷信和無益的巫術崇拜中。由於石堆石圈墓的奇特,遊牧人往往把它們說成是“魔圈”,認為誰要觸動墓石,就會觸犯神靈,遭到災異。因此我們可以推測,三道海子塞人石堆墓及其他同類墓葬和遺存,很有可能是模仿或建立在不明飛行物落點和類似麥田圈圖案或原址上的,原始先民認為這些圖形是通靈通天的,把逝者埋入這樣的圖形中,不僅可以將靈魂帶上天堂,亦能抵禦某種侵犯,而對這些圖形產生崇拜和信仰。因而塞人石堆墓也具有一種超現實的精神意義,它們具有溝通天、地、神、人的作用,被塞人視為相當神聖的宗教信仰的載體。世界許多原始民族和我國的許多少數民族一樣,均有十分濃厚的靈魂觀念,與此相對應,古人把世界分成彼此間相關的界限較為模糊的不同層面,並認為人死後,靈魂便會去祖先居住的地方,而與祖先共聚的靈魂是永生不滅的。靈魂不滅觀念及祖先崇拜信仰的實際存在,必將導致對超現實的彼岸世界即所謂的祖先居住地的肯定與信仰,古人自然要想方設法與之溝通。以上正如張光直先生在其所著《考古學專題六講》中所言:“中國古代許多儀式,宗教思想和行為的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在這種世界的不同層次之間進行溝通。”這也許就是塞人冰封冷凍亡者於神秘通天印痕之中的真正原因吧?! 關於麥田圈等問題的真實性,一些歷史資料亦可作很好的輔證: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神話傳說選》中,有一篇名為《星之女》的北美印第安人神話,講的是一個叫阿爾供的獵人,有一天在草原上發現一個奇怪的“仙人圈”,並且聽到天上發出很大的聲音,他抬頭看見一個籃子,後來落在了“仙人圈”內,上面下來十二位仙女,阿爾供抓住了其中一位,其他的受到驚嚇均跑入籃子中飛走了。阿爾供後來娶了這位留下的仙女,當他們有了孩子以後,都進入了仙人圈並乘著籃子一同飛往天國。讀罷此文,“星之女、”“仙人圈”和“藍子”是什麼,不是一目了然了嗎!在發現於中東地區1686年的一本書中有一幅圖畫記載了很多飛行物飛向空中後,在地上留下了清楚的圓圈痕跡。 在距離三道海子巨石堆不遠處另有一中心為圓石堆四周為外圓內連弧式墓,其圖形與1994年8月出現在英國威爾特郡阿佛布雷的麥田圈圖形非常相似。1986年6月22日晚9點,遼寧地礦局實驗研究中心的張冰及其丈夫、孩子在地礦所樓前目擊到一不明飛行物,其形狀即為內連弧花瓣狀,後來此事得到多人證實。此類問題亦可從中國古代文物,例如瓦當與銅鏡中得到驗證:如在陝西出土的大批雙圈內十字紋戰國秦漢瓦當,在其空白處均飾有來自天上的星雲圖案;而在湖南、陝西、四川、吉林等地出土的內連弧紋銅鏡中均飾有星雲紋及雲雷紋圖案,這恐怕不能說僅僅是出於巧合吧?

1955年,在俄羅斯圖瓦薩格雷河谷發現了四座巨石堆建築,1968年發掘了其中的1號堆,其高2.4米,直徑25米,外圍石圈直徑66米,石圈寬3-5米,高0.5米。從石堆到石圈比較均勻地分布32條輻射狀線條,在發掘過程中,發現鹿石兩尊,刻有鹿和羊的岩刻石一塊,它們均橫置於石圈內堆積層中。除此之外,包括中間大石堆中均未發現其他任何文化遺物,因此,它被認為是斯基泰時期的宗教神殿建築或象徵性建築,其祭祀與象徵對象與“天”有關。值得一提的是建築材料亦與三道海子巨石堆一樣,都是從不遠的山上取來的巨大石材。

1993年,新疆考古研究所中亞考古專家呂恩國先生,在哈薩克斯坦發掘了一座巨大的石堆建築,令人不解的是,石堆中竟然沒有任何東西。由此證明,巨石堆的形狀是至關重要的,巨石堆很有可能只是一種象徵性建築,也就是說它是一種對某種特定形狀進行崇拜的建築。

自然界存在什麼符號、圖案,古人即會模仿、崇拜或信仰某種符號或圖案,尤其是古人無法解釋的具有一定神秘色彩的信息,更是如此。以往人們在分析石堆墓形狀之謎時,僅僅根據其象什麼進行命名,但這些命名之間幾乎沒有任何關聯,而由於某種特殊原因在大地上留下的印跡使古石堆墓形狀之間具有了一定說服力的內在聯繫。這種在兩大系統之間用數學交集取共同點,對比相同點越多越可認定矛盾雙方的聯繫,這,也許正是我們走出很多亘古謎團的黃金通道。

獵鹿人

遙遠的時代,神秘的墓葬圖形,並不是三道海子全部的榮光,還有一個最大的秘密被隱藏著,等待著千年謎破,這就是立於巨石堆旁及其廣闊周邊區域內的名叫“鹿石”的遠古文化遺存。據段連勤先生研究,它亦與鬼方“獨目人”部落有密切聯繫。

何為鹿石,顧名思義--刻著鹿的石頭,然而這只是一個概稱,有很多名叫鹿石的各類形狀石碑並沒有鹿紋。它分布極其廣泛,橫跨蒙古高原、俄羅斯圖瓦和南西伯利亞,我國新疆的阿勒泰地區,經過吉爾吉斯、哈薩克斯坦、黑海沿岸,直到歐洲的德國和保加利亞等地,幾乎遍及整個歐亞草原。現已發現可稱作鹿石的碑狀石刻有近600通之多,尤以蒙古國最為集中。它歷史悠久,最早可以上溯至3000年以前,俄蒙學者認為更早,有3500--4000年的歷史。

鹿石之謎、“獨目人”之謎、巨石堆之謎,三者均可謂諜中諜,謎中謎,鹿石的存在更使巨石堆日顯撲朔迷離。關於鹿石,人們的認識還非常模糊,有人認為它是圖騰柱、始祖祭祀柱和神人拴馬樁,有人則認為它是世界山、世界樹和男根。對它的解釋有一些看似合理,但卻經不起推敲。鹿石一般形態為長方形石碑狀,最上端刻有一圓圈,稍下刻有一直線或點線紋,線以下一般有鳥喙狀鹿群頭朝上向圓圈作飛翔狀。對此很多人稱這是古人向太陽敬獻犧牲,認為在古代遊牧人的心目中惟有世上跑得最快的鹿和馬,方能追隨宇宙中最光輝最富有生機的太陽。然而這種解釋有其很大的局限性。在已發現的數百通鹿石包括三道海子鹿石在內,大家很容易看到,在圓圈的位置上有很多種神秘圖案,並不能用太陽一物以蔽之,其中有一條斜線,兩條、三條或五條斜平行線紋,帶點雙套環紋,大小平行對應或一上一下雙環紋、上下左右分列三環紋、四環紋、五環紋、三角形、圓錐體、陰陽雙套環紋,以及帶三根支架狀圖案的圓圈紋等等。而很多鹿石上的動物也並非只有鹿和馬,其種類可說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其中有羚羊、牛、驢、野豬、狼、虎、豹、天鵝和鴇,以及其它種屬不明的動物等。我們很難想像古人會不分青紅皂白將什麼動物都拿去祭獻給太陽,可以推測那些鹿石上一般性及非一般性動物應該是一些特定現象或事件的記錄載體。前蘇聯學者薩維諾夫曾說過鹿石問題的分析並最終得以解決,要求助於獨立於風格研究之外的另一種論證體系。由此,我們應該將視線擴大,應多藉助於多學科、交叉學科、邊緣學科等多領域的研究資料的成果,不能囿於傳統,並最終嘗試揭開鹿石之謎的謎底。根據鹿石所有的特徵,我們可以分析它的基本形態是最上部為特殊天體現象區,一條點線紋和一條直線分別代表天上的星星和天地之分;而線以下為大地上的動物和象徵動物被獵殺所用的各類兵器等。由於鹿石上的圖案並非同一時期所形成,有關它具有人形的時代特徵,出現較晚也並非主流,因此並不影響上述判斷。關於對鹿的崇拜是一個全球性的神話和宗教現象。從內蒙古趙寶溝文化所出的陶尊和一些漢文史籍中的記載,人們可以發現鹿很早就被古人作為人格神,成為通光明界和幽冥界的靈使和溝通地下界與天上界的象徵,這一意識可以說是血脈相承、廣泛流傳的。在中國社科院民族研究所《薩滿教研究》一書中認為:把鹿刻在石碑上這件事情,可能是和遊牧民族把鹿作為神靈崇拜物有關。 這一點與新疆博物館考古專家王博先生《新疆鹿石綜述》一文不約而同,他多年前就感到:“鹿石中最典型的是雕刻有圖案化鹿紋樣的。所謂的圖案主要表現在鹿嘴雕刻成鳥喙狀,鹿的造型有些千篇一律地格式化,並且成組地上下整齊排列。這類鹿石的碑體修整也很規範,在新疆主要是刀形和方柱形。鹿的頭也有些象鳥首,可以說是一種鳥首鹿身的動物。因此,鹿石可能是用來表現溝通天、地與人聯繫的立狀石刻,將它立於墓地除有崇拜紀念意義外,還能起到巫術的作用。”由此,有一個問題顯得日益重要,那就是鹿石上的鹿形為什麼是鳥喙狀?好似神幻之物,從古至今的動物世界均未發現這種鹿類,它似乎是一種藝術變形,但這種變形為什麼是鳥喙狀?對此,“許多研究鹿石的國際學者均避而不談。”一個至為關鍵的問題是,塞人風格的鹿形從整體到細節均為寫實手法,未有鳥喙狀,其前後肢的表現亦是如此,這就說明鹿石中的鹿形是某種特定情況下的樣子,然而,這究竟是一種什麼特定情況呢?在中國古代神話中常可見到風神飛廉的形象,《三輔黃圖》:“飛廉神禽能致風氣者,身似鹿,頭如雀,有角而蛇尾,文如豹。”可見飛廉風神的形象是“鳥頭鹿身”,與鹿石中的鹿形象相一致。據國際岩畫委員會委員孫新周先生研究發現,“飛廉”與阿爾泰語中的“風”音同,幾乎在鹿石分布區的有關民族的語言,對於“風”的稱謂都與“飛廉”的發音相近。而至今在北亞地區流行的薩滿教中,其風神的形象也是一隻長著翅膀的鹿,與趙寶溝陶尊鹿紋一致。究竟是誰讓鹿生了翅膀;這鳥喙狀是由於風所致,而這風是從何而來的呢? 生活在蒙古高原以西的民族有一則傳說,將鹿與天體聯繫在了一起。這則傳說講,有一個天上的獵人帶著三隻大鹿及其小鹿飛向天上的獵戶星座。這則神話傳說幾乎為我們開啟了研究鹿石之謎的大門,雖然它一直塵封在歷史的角落裡,但終有一天就顯現了它的存在價值和輝煌。據《人類神秘現象全記錄》記載:美國桑迪亞化學研究所科學家裡查.蒙迪斯調查了一起新發生的動物遭獵殺事件,一農場的農民們看到距離100多米遠的高空中,飄浮著一直徑大約30米閃光物,其下方有一頭牛像被無形的繩索吊吸著離開了地面。據《飛碟與外星生命新觀察》記錄,1980年3月華盛頓大學瑞歐博士,向外界公布了一起著名的動物遭獵殺事件:目擊者們先是看到一團強光照到汽車上,然後有動物被吸引到高空的亮光中,後來又由空中亮體中被向下拋出,以致摔死,一動不動。另據英國著名科學家、作家蒂莫西.古德調查刊布的資料:1970年10月,在巴西帕爾馬韋哈牧場,發生一起動物被垂直吸上天空閃光物中的事件……

動物被吸上天空後,遭獵殺事件早在19世紀就已引起部分國家的關注,但對此人們無法解釋這是什麼現象。在中國早於明代陸容《菽園雜記》卷15中即載有此類事件:“弘治癸母,薊州大風雷,牛馬在野者多喪其首。”據《中國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專題文化卷》記錄,在黑龍江沿岸原始森林區新石器時代格特坎河畔岩畫上,即刻有不明飛行物獵殺鹿頭事件:畫中有一內“十”字大圓圈,旁邊地上有許多鹿角和盤成一圈的蛇,而在一側的人像,穿戴十分寬大,形象古怪奇特,“其中有許多形象簡直不是人,而是天神,他們都長有三個指頭,圓形腦袋為一些短線條所環繞……”近年來,世界各地出現了大量動物被神秘獵殺事件,涉及動物不僅有馬和牛,種類十分繁多,包括各種羊、兔子、雞、貓、狗、狼、犀牛、野山豬、海鷗、海豹等等,其中還有鹿。據《千萬個未解之謎》報導:僅美國一地就發生了數千頭各種動物被神秘獵殺並丟入荒野的事件,它們均被抽走了血液,技藝精淇的切去了眼睛、頭、大腦、內臟等器官,現場均沒有任何血跡,周圍沒有動物掙扎的痕跡,沒有人的足跡,也沒有輪轍,有些卻有燒成圓圈的焦土和被壓的凹痕;有些動物的骨骼有嚴重的碎折現象,極有可能是被從高空拋出所致。

由此觀之,當鹿被強力吸上天空時,其嘴部定會被高壓氣流所拉長,肯定將會出現長長的鳥喙狀,而有些鹿石正描繪了鹿被拋出下落時的情景和動物被獵入飛船中的情景。薩滿教先民看到這一神奇的“天獵”情景,定會被此所震撼,認為這一現象通天通神通靈,必會用鹿石這一方式崇拜、紀念、信仰這一神聖的事件。所以他們遇到災荒,便自發地匯集到鹿石旁進行祭祀,祈求蒼天、諸神的庇護。因此,“鹿石”被稱作“天獵石”似乎更為確切。這一切正如二次大戰期間南太平洋土著民族製作草扎飛機和土跑道,用以模仿紀念、崇拜、祈佑於曾在此降落的美軍“天神”一樣,而神秘的青河三道海子記述的正是這樣一個奇異的關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