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山玉網

獨山玉產於河南南陽的獨山,也稱“南陽玉”或“河南玉”,也有簡稱為“獨玉”的。
早在6000年以前,古人已開採獨山玉,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器中,有不少獨山玉的製品。西漢時曾稱獨山為“玉山”。
獨山玉由於色澤鮮艷、透明度好等優點,躋身我國“四大名玉”之列。高檔獨玉的翠綠色的品種,與緬甸翡翠相似,故有“南陽翡翠”之譽。一般獨玉主要用於雕琢各種陳設件以及手鐲、戒指、項鍊等飾物。
獨山玉是一種多色玉石,按顏色可分為八個品種。
①綠獨山玉:綠至翠綠色,半透明,質地細膩,近似翡翠,具有玻璃光澤。
②紅獨山玉:又稱“芙蓉玉”。色呈淺紅至紅色,質地細膩,光澤好。
③白獨山玉:色呈白或灰白色,質地細膩,具有油脂般的光澤。其品種包括奶油白玉、透水白玉等。
④紫獨山玉:色呈暗紫色,透明度較差。
⑤黃獨山玉:色呈黃綠色。
⑥黑獨山玉:色如墨色,故又稱“墨玉”。
⑦青獨山玉:色呈青綠色,透明度較差。
⑧雜色獨山玉:多種顏色混雜的獨山玉。
獨山玉以色正、透明度高、質地細膩和無雜質裂紋者為最佳。其中以芙蓉石、透水白玉、綠玉價值較高。此外,利用玉塊不同顏色模仿自然製作的俏色玉雕獲得好評。
1952年人們在研究早年殷墟出土文物時,就曾注意到已出土的7件玉器均為獨山玉製品。稍後,1959年在南陽黃山出土的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的文物中,又發現了用獨山玉製成的"玉鏟"、"玉鑿"、"玉璜"。從而把獨山玉利用的歷史追溯到更古老的年代。有關獨山玉的文字記載,已知最早始於東漢。班固在《漢書》中就曾稱獨山為"玉山"。張衡在《南都賦》中曾對南陽玉作了淋漓盡致的讚譽。現今獨山腳下的沙崗店村,還遺有當年東漢時期盛極一時的"玉街寺"的遺址。今獨山西南坡有眾多的星羅棋布的古代采坑,可見當年獨山玉受人鍾愛的。南陽齊梁時期的陶弘景曾讚譽說:"好玉出蘭田及南陽徐善亭部界中,諸處皆善。"後來由於戰亂等原因使獨山玉的利用漸趨衰弱而淹沒。宋代成書的《本草圖經》中說:"今蘭田、南陽不聞有玉,唯于闐國出之(即和田玉)"。直到清代末期,獨山玉才被重新開發利用。
1、獨山玉的特性
優質的獨山玉具有十分近似於翡翠的艷麗的翠綠色,且質地細膩、堅韌、緻密,具有半透明至微透明感,玻璃光澤,硬度一般6-7,可有較大的變化,比重2.73-3.18,折射率1.560-1.700。總的說來,它不如翡翠的質地純淨,常有深淺不同的綠色或灰、白、黑、褐色等色浸染變雜。這種特徵與獨山玉礦物組成的複雜性密切相關。
從物質組成來說,獨山玉是世界上已知獨一無二的蝕變斜長岩構成的玉石。其組成礦物以白色斜長石(主要是鈣長石)、白色黝簾石為主,前者一般占20%-90%,後者占5%-70%,此外還有翠綠色的含鉻雲母(5%-15%),以及數量更少的黃綠色角閃石、深綠色綠簾石、褐紅色金紅石、深褐色榍石、黃褐色褐鐵礦等。正是這些不同色澤礦物的共存,導致了獨山玉色澤的複雜性。
2、獨山玉的品種
通常根據顏色可將獨山玉劃分為五類,這五類是:
(1)白獨山玉:以乳白色為主,帶有灰色色調和粉紅色調。略有透明感,有水白玉、乾白玉、奶油白玉、烏白玉、芙蓉玉等品種。
(2)綠獨山玉:以綠、翠綠色為主。有綠玉、翠玉、青玉、天藍玉等品種,顏色似翡翠,半透明至微透明。
(3)紫獨山玉:暗綠色質地上分布著淡紫色斑點,不透明。有紫玉、亮棕玉等品種。
(4)黃獨山玉:呈均勻的黃綠色或橄欖黃綠色,也稱橙玉。
(5)雜色獨山玉:具有兩種以上顏色的獨山玉。有墨玉、翠白玉、菜花玉、五花玉、間彩玉、斑玉、黑花玉等品種,這類獨山玉最多,占獨山玉的50%以上。
上述五類中,以透明水白玉、芙蓉玉、綠玉價值較高。
3、獨山玉的工藝評價
顏色、質地、塊度是評價獨山玉玉料優劣和分級的主要因素,色正、均一者為上品,色不正不均者則次之。顏色的優劣次序通常為純綠、純藍、淡藍綠、淡綠、藍中透水白、綠白、乾白、雜色。好的玉料,質地應細膩,緻密堅硬,無白筋(白色細脈),無雜質,無裂紋。光澤越強越好,透明度越高越好,塊度越大越好。
獨山玉屬中檔玉料。不同級別的玉料價格相差很大。獨山玉擺件的價格隨玉石品級、雕刻工藝、造型、產品大小等因素的不同而定,各類佩件、章坯等,依質地、顏色、大小及加工工藝等的不同,價格相差很大。
4、獨山玉的產地
河南南陽至今仍是獨山玉最重要的產地。近年在四川和新疆,均發現了與獨山玉成分相似的新玉料,但組成礦物有所不同。四川所產者因產地而稱"雅翠"。新疆產的,也因產於哈密,而被譽為"哈密翡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