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強

2004年 2010年 2010年7月

基本信息

學者劉曉強

劉曉強,男,漢族,1931年4月24日出生於山東蓬萊,大學學歷。
學者簡歷:
1947年—1951年,燕京大學社會學系,讀書。
1951年5月—1954年5月,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西藏工作隊。
1954年4月—1958年,中央民族學院研究部。
1958年—1980年,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
1980年—198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
1986年—至今,中央民族學院後改為中央民族大學。
個人成果詳述:
深入康藏高原 探尋祖國寶藏(合著),中國青年報,19540,2-3月連載
康藏高原上(合著),中國青年出版社,1954
雲南省民族識別小結,(共兩期,合著),內部1955
有關涼山彝族社會歷史的若干情況,(合著),全國人大民委辦公室,1957
又載於陳永齡著《民族學淺論文集》PP.439—535台北弘毅出版社,1995
昭覺縣城南鄉社會調查(台著),全國人大民委辦公室,1957

小說作家劉曉強

筆名蕭潛,兩岸三地知名的玄幻小說作家,著有《 飄邈之旅》 、《 超級進化》《歧天路》(鮮鮮文化)等作品。
看玄幻的人,不會不知道《飄邈之旅》這本書,它被稱為網路玄幻中修真類作品的奠基之作,和《誅仙》、《小兵傳奇》一起被譽為“網路三大奇書”。作者的筆名叫蕭潛。他的新作《超級進化》作為英特頌玄幻系列的第三套,與台灣同步推出。玄幻寫手通常喜歡躲在書的背後,而記者從英特頌公司處探得訊息,蕭潛,原來是南京本土的寫手,而且,他絕對屬於“大齡玄幻寫手”,40歲開始寫玄幻。
南京本土玄幻寫手中的絕對老大哥
蕭潛本名劉曉強,40歲,供職於南京一家機關,工作很穩定,白天上班,晚上寫書。劉曉強身邊的同事,完全不知道他還有“蕭潛”這么個身份。上大學的時候,蕭潛和身邊所有同學一樣,迷戀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不同的是,蕭潛把這份迷戀一直保持到了現在!2000年,玄幻作品開始在網路上流行,在看過許多作品後,蕭潛開始手癢,當然他稱之為“閒得無聊”。很快,他在“鮮網”上闖出了名氣,保持了長達半年的榜首,台灣書商自動找上了門。玄幻寫手有自己的小圈子,蕭潛自然是當中的老大哥,其他寫手一般都是20幾歲,或者更小,“南京寫玄幻的人其實很多,已經出書的,有五六個,當然都是在台灣出的,比如甲子的《斬風》,游兮的《幻刃仙緣》,在內地出書的,目前只有我一個。”
玄幻小說出版門檻很低
作為南京本土玄幻的“龍頭大哥”,蕭潛把自己的經驗一一向“後輩”道來,“很多新進的寫手問我,我能出版嗎?寫什麼樣的書可以出版?我想簡單地說說我的一些理解。”蕭潛說,他覺得內地的作者,單靠出書是能活下去的,不少人還可以活得很滋潤。“大陸的作者在台灣出書並不難,台灣的奇幻市場很熱,出版門檻比較低,而80%的作者都來自內地。在鮮網,只要你爬榜進入前三名,並且保持兩個月以上,肯定就有書商找上你。一般來說,新寫手銷量可以達到兩千冊,這樣一本書可以收入一萬左右。有了名氣之後,賺的錢當然更多。”不過蕭潛不願說自己的收入問題,“太敏感了,只能說,還是很高的。”從2002年至今,蕭潛已經寫了三年《飄邈之旅》,寫了28本。“這么長的時間有點折磨,其實很多寫手寫著寫著就斷了,失蹤了,或者市場反應不好,出版社要求斷掉。”
期待一本“奇書”攪熱市場
那內地的玄幻市場又如何呢?雖然,在一般人看來,今年是個玄幻文學爆發的年代,但玄幻寫手們卻遠遠覺得不夠。雖然蕭潛的《飄邈之旅》名頭很響,但他現在卻處於一種尷尬之中。蕭潛一切出著作權都被台灣書商包下了,出版商有自己的出版計畫,為了配合由《飄邈之旅》改編成的網路遊戲在明年上市,出版商打算明年在內地出版《飄邈之旅》,今年先把《超級進化》推出。《超級進化》從未在網路上連載過,名頭當然遠小於《飄邈》,因此局面有點打不開。而對於整個玄幻文學的市場,蕭潛也不是太樂觀,他期待著,能有那么一本“奇書”的出現,一本能讓絕大多數人都讚嘆的玄幻作品,就像《哈利·波特》一樣等級的,這樣,才能讓讀者們進而對其他同類書籍產生興趣,真正攪熱市場。

東華大學教授

個人簡介

劉曉強,女,東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計算機信息技術系教授,碩士生導師。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及套用專業學士、計算機系統結構專業碩士,東華大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博士。

學術兼職

上海市計算機等級考試委員會委員;上海市高校計算機等級考試命題專家組組長;上海市計算機軟體評測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全國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理事;上海市計算機套用基礎教育協會理事;國家教委教育信息化專家;上海浦東新區信息化專家;機電產品國際招標評審專家;上海市計算機協會會員。

研究方向

分散式計算、智慧型信息系統、語義Web、軟體測試

科研成果

[1] 教育部“基於分散式認知的適應性軟體系統設計”
 [2] 教育部“全國高校本科教學基本狀態信息採集和分析系統”
 [3] 上海市信息委“政務信息資源統一描述、註冊管理和目錄服務標準”
 [4] 上海市科委中歐合作“服裝電子化量身定製EMTM”
 [5] “分散式公用計算機機房群綜合管理系統”獲上海教學成果獎
 [6] 教育部“高校現代化教學管理系統”教育部驗收穫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向資源自動發現的網路信息空間結構化

科研項目

 [1] 上海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面向領域軟體的基準測試”
 [2] 上海松江區科技創興項目“面向敏捷製造的產品協同定製系統”
 [3] 上海科委科技攻關項目“基於嵌入式技術的軌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統”
 [4] 上海市科委重點項目“珍貴歷史音頻資料修復與數位化保存系統”
 [5] 企業委託“產品數據管理系統”
 [6] 東華大學交叉學科“無縫針織產品的尺寸預測和虛擬加工”
 [7] 基於Internet的知識資源集成和共享以及學習管理系統設計

主要論著

 [1] 劉曉強 ,《信息系統與資料庫技術》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8.7
 [2] 何浩源,王洪亞,劉曉強,叢靜,樂嘉錦 數據廣播環境下實時查詢處理 2007.6
 [3] 鍾偉,劉曉強 基於Web的產品可視化定製系統的研究與實現 2007,12
 [4] 曹樂靜,劉曉強,閆紅漫 語義Web框架下e-Learning的系統設計 2006.4
 [5] 陳敏,劉曉強 擴展RBAC的CRM動態用戶訪問控制模型與實現 2007
 [6] Xiaoqiang Liu, Henk Koppelaar, Nico Bruining, Ronald Hamers Immersive Image Mining in Cardiology 2005
 [7] Min Wu, Xiaoqiang Liu, Yongsheng Ding, Jiaxun Chen Service Oriented Federated Identity System Framework, Advances in Intelligent Systems Research 2006.10
 [8] Liu Xiaoqiang, Wumin, Chenjiaxun knowledge aggregation and navigation high-level petri nets-based in e-learning Beijing 2002.11
 [9] Xiaoqiang Liu Data reconciliation in immersive heart inspection October 10-13 2004
 [10] Xiaoqiang Liu Towards Aggregate Knowledge Services System: A Distributed Cognition Framework Birmingham, British 2007,7
 [11]  申請專利2項,軟體著作權3項

獲獎情況

獲得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獎1項
上海市教學成果獎1項
錢之光教育科研基金獎1項
東華大學教學成果獎2項
東華大學優秀青年教師,三八紅旗手

玉文化專家劉曉強

個人簡介:

劉曉強,男,漢族,1973年9月出生,高級工藝師,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現任鎮平縣玉神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總設計師,獨山玉雕刻研究所所長,鎮平縣寶玉石協會秘書長。
多年來,致力於獨山玉雕刻藝術創新和玉文化研究,率先提出“順色立意、依形造勢”的藝術理論,帶領創作團隊開拓了巧用獨山玉自然色彩和天然紋路的獨特表現手法,創作出大批巧取俏色,簡約生動,貼近自然,返璞歸真的優秀作品,多次摘得“天工獎”、“百花獎”、“神工獎”等全國玉雕賽事金獎。注重提煉升華獨山玉的雕刻藝術風格,撰寫30餘篇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於各類論壇和刊物,參與主編《玉鄉之星》、《玉鄉瑰寶》、《玉人談藝》等專著,曾被授予“河南省優秀農村人才”、“第四屆鎮平縣十大傑出青年”等稱號。
代表作有《蘇武牧羊》、《國色天香》、《天路》等。

個人履歷:

1991年10月-1995年6月 河南省內鄉縣玉器廠花卉車間學習玉石雕刻。
1995年 創辦“天珍閣”玉雕工作室,擔任總設計師。
2000年10月-2003年12月 擔任河南省鎮平縣玉神工藝品有限公司常務副經理,主抓技術創新。
2003年 被南陽師範學院“中華玉文化研究中心”聘請為名譽研究員。
2004年元月至今 擔任河南省鎮平縣玉神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總設計師。
2006年 當選鎮平青年聯合會二屆委員會副主席。
2006年至今 擔任河南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常務理事。
2007年3月至今 擔任獨山玉雕刻研究所所長。
2007年至今 擔任鎮平縣珠寶玉石協會秘書長。
2010年11月 當選為中國珠寶首飾玉石行業協會第五屆理事會常務理事。
2011年4月 當選為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第二屆玉器專業委員會委員。
2011年12月 當選為中國商業聯合會珠寶首飾委員會玉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學術成就:

2002年 論文《黑白之間揚七彩》、《獨山玉鑑賞與收藏》分別發表於《中國寶玉石》雜誌總第46期、第66期。
2004年 參與主編《中國獨山玉》(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等專著。
2006年 主持完成“獨山玉的俏色工藝研究與套用”科技成果項目,該項目已通過河南省科技廳科技成果鑑定,成果編號:豫科鑒委字[2006]第1019號。
2006年 成功策劃舉辦“玉鄉印象”獨山玉雕刻藝術展。
2006年 主編《玉鄉瑰寶》專著(國際炎黃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
2007年 在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玉文化專業委員會、南陽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中國南陽玉文化高層論壇發表《談如何讓發展中的鎮平玉雕走向成熟》論文,後刊登《南陽日報》。
2007年 策劃組織“玉人談藝”系列學術聯誼活動,任組委會主任。
2008年 成功策劃組織“瑰麗綻放獨山玉雕刻藝術展”活動。
2010年 《獨玉收藏正當時》專題論文發表於《鑒寶》2010年2月刊。
2010年7月 成功策劃組織“玉韻襄陽——當代獨山玉名家精品展”活動。
2011年5月 在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與南陽市人民政府合辦的南陽當代獨山玉雕刻藝術研討會上發表了《順色立題、依形創意——我的獨山玉創作觀》專題演講。
2011年9月 在上海玉(石)雕神工獎組委會主辦的“當代玉雕創新發展論壇”上發表了題為《當代獨山玉雕創新的幾點體會》專題演講。
2011年12月 在第四屆中國·黃龍玉高峰論壇上發表了題為《關於玉雕創作的幾點感悟》專題演講。

媒體報導:

2007年8月6日《寶玉石周刊》報紙刊登了名為《劉曉強:獨山玉文化建設貴在創新》的新聞稿。
2007年11月21日《財富珠寶》報紙刊登了名為《玉出獨山藝在玉神——訪高級工藝師、玉神公司總經理劉曉強》的專題報導。
2008年4月1日《河南日報》刊登了名為《劉曉強:一塊玉石的“文化之旅”》的新聞稿。
2008年出版的《獨山玉文化概論》(作者:江富建,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出版)一書中第八章第一節《文心鑄造玉神魂》高度評價了劉曉強的事跡。
2009年出版的《中國玉雕:南陽名家名品》(作者:俞偉理,上海三聯書店出版)一書收錄了對劉曉強的專訪:《劉曉強——當代獨山玉雕琢第一人》。
2010年《收藏界》雜誌在新年第1期“收藏·當代”欄目中刊載劉曉強的人物傳記《獨玉文化年輪里留下的足痕》。
2010年5月9日做客河南電視台《華豫之門》欄目。
2011年4月《南陽廣播電視報·都市周刊》刊發了對劉曉強的專訪文章——《劉曉強:一個人影響一個行業》。
2011年第11期《收藏》雜誌在其子刊《收藏·趨勢》刊發了對劉曉強的專訪文章——《獨山玉,重估河南勢力》。

社會評價:

“他以玉神工藝品有限公司為依託,將獨山玉雕的行業資源整合起來,積極培育行業文化,大力推出行業新人,探討了獨山玉雕發展的各種可能,提出了‘順色立意,依形造勢’的藝術理論,成為獨山玉雕的堅守者與領路人,推動了獨山玉雕的藝術發展進程。”
——獨山玉專著《玉獨神光》奧岩(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副秘書長,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玉石分會秘書長奧岩主編,地質出版社出版)。
“當代獨山玉雕琢第一人。”
——《中國玉雕:南陽名家名品》(作者:俞偉理,上海三聯書店出版)。
“劉曉強正以他一個人的力量,影響和推動著南陽整個玉雕行業的發展。”
——《南陽廣播電視報·都市周刊》(記者:徐道勝)。
“他是獨山玉雕創新理念的引領者,他走出一條繼承傳統與反傳統的創新之路,他用巧妙的構思,在石頭上描繪著中國畫的審美意境,把獨山玉天造地設的美發揮到了極致,一幅幅色彩斑斕的作品展現著自然造物,天地和諧!”
——河南電視台《華豫之門》欄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