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壁

犁壁

犁壁,漢代大力推廣先進的生產工具和耕作方法,耕犁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並且在全國各地廣泛使用。解放後出土的一百多件漢代的鐵犁中,有鐵口犁鏵、尖鋒雙翼犁鏵、舌狀梯形犁鏵,還有大型的犁鏵。

基本信息

從山西平陸等地漢墓中出土的幾幅犁耕圖中,可以看出漢代耕犁的構造形式。當時的耕犁是鐵制的犁鏵,已經有犁壁的裝置。山東安丘、河南中牟和陝西西安、鹹陽、禮泉等地都有漢代鐵犁壁出土。犁壁的發明是耕犁的一個重大發展。沒有犁壁的耕犁達不到碎土鬆土起壠作畝的目的,還必須靠鋤類和鏟類農具的幫助才行;有了犁壁就能翻土碎土,犁壁有一定的方向,向一側翻轉土垡,把雜草埋在下面作肥料,同時還有殺蟲的作用。歐洲的耕犁直到公元十一世紀才有犁壁的記載,我國至遲到漢代就有了犁壁的裝置,比歐洲要早近一千年。漢代耕犁的木質部分由犁轅、犁梢(犁柄)、犁底(犁床)、犁箭、犁橫等部件組成。由此可以看出,漢代的耕犁已經基本定型,它除了有先進的犁壁裝置外,還有能調節耕地深淺的犁箭的裝置。漢代的犁有雙轅和單轅的,基本上是二牛抬扛式的。由於是直轅長轅犁,耕地的時候,回頭轉彎都不夠靈活,起土費力,效率也不很高。儘管這樣,它比戰國時期的耕犁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

唐代,陸龜蒙的《耒耜經》詳細記述了當時耕犁的部件、尺寸和作用。這種犁的構造是由金屬製造的犁鑱和犁壁,以及由木材製造的犁底、壓鑱、策■(é)、犁箭、犁轅、犁梢、犁評、犁建、犁盤等十一個部件組成。這些部件都各有特殊的功能和合理的形式。犁壁在犁鑱之上,它們是成一個曲面的複合裝置,用來起土翻土的;犁底和壓鑱把犁頭緊緊地固定下來,增強犁的穩定性;策■是捍衛犁壁的;犁箭和犁評是調節犁地深淺的裝置,通過調整犁評和犁箭,使犁轅和犁床之間的夾角張大或縮小,這樣就使犁頭深入或淺出;還可以通過犁梢來掌握耕地的寬窄;它的犁轅是短轅曲轅,轅頭又有可以轉動的犁盤,牲畜是用套耕索來挽犁的。整個耕犁是相當完備、相當先進的,也很輕巧,耕地的時候回頭轉彎都很靈便,而且入土深淺容易控制,起土省力,效率比較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