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雷維噴泉

特雷維噴泉

特雷維噴泉(也稱許願池),是義大利羅馬市內最大的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噴泉。噴泉位在三條街的交叉口,在義大利語中Trevi也叫Trevio,就是三叉口的意思。

基本信息

簡介

1

特雷維噴泉(也稱許願池),是義大利羅馬市內最大的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噴泉。噴泉位在三條街的交叉口,在義大利語中Trevi也叫Trevio,就是三叉口的意思。

許願池總高約25.9米(85英尺),寬約19.8米(65英尺),是全球最大的巴洛克式噴泉。在電影《羅馬假日》風靡全球後聞名於全世界。

修建歷程

1

早在1629年教皇Urban八世,認為先前的噴泉不夠顯著,要求GianLorenzoBernini翻修,Bernini改造從另一側的廣場遷泉水,使之面對吉瑞納宮(教皇可以俯視並享受它)奠定了Salvi噴泉的基礎,但是,當教皇去世,此項目也因此被放棄。到了18世紀初,NicolaMichetti的FerdinandoFuga與法國的EdmeBouchardon建築成為巴洛克時代兩大建築風格。

1730年教皇克萊門特十二世(PopeClementXII)舉辦了二種風格競賽,其中NicolaSalvi最初輸給AlessandroGalilei-但由於羅馬舉行了抗議行動(即佛羅倫斯韓元,Salvi被授予委員會反正。)修建工作正式開始於1732年,共花了三十年於1762年完成,許願池噴泉是羅馬最後一件巴洛克傑作,成為羅馬的象徵之一。

建築特點

特雷維噴泉總高約25.9米(85英尺),高19.8米(65英尺)寬,是全球最大的巴洛克式噴泉。在電影《羅馬假日》風靡全球後聞名於全世界。池中有一個巨大的海神,駕馱著馬車,四周環繞著西方神話中的諸神,每一個雕像神態都不一樣,栩栩如生,諸神雕像的基座是一片看似零亂的海礁。

1

噴泉的主體在海神的前面,泉水由各雕像之間、海礁石之間湧出,流向四面八方,最後又匯集於一處。同時他也是著名羅馬假期的場景,尤其傍晚的時候來看,加上燈光和昏黃的天色,真的百聞不如一見的美。

這個雄偉的噴線雕刻敘述的是海神的故事,背景建築是一座海神宮,中間立著的是海神,兩旁則是水神,海神宮的上方站著四位少女,分別代表著四季。噴泉的設計者是沙維(Salvi),於1762年才完工,因此是羅馬噴泉中比較年輕的一座。

噴泉建築完全采左右對稱,在中央立有一尊被兩匹駿馬拉著賓士的海神像,海神像是在1762年雕刻家伯拉奇(Pie-troBracci)的設計。在海神的左右兩邊各立有兩尊水神,右邊的水神像上,有一幅「少女指示水源」的浮雕,而浮雕上面有四位代表四季的仕女像。

相關傳說

許願池,又叫做幸福噴泉,因為它的原名是特雷維噴泉(FontanadiTrevi),傳說會帶給人們幸福,池中有一個巨大的海神,駕馱著馬車,四周環繞著西方神話中的諸神,每一個雕像神態都不一樣,栩栩如生,諸神雕像的基座是一片看似零亂的海礁。噴泉的主體在海神的前面,泉水由各雕像之間、海礁石之間湧出,流向四面八方,最後又匯集於一處。

1

這個雄偉的噴線雕刻敘述的是海神的故事,背景建築是一座海神宮,中間立著的是海神,兩旁則是水神,海神宮的上方站著四位少女,分別代表著四季。噴泉的設計者是沙維(Salvi),於1762年才完工,因此是羅馬噴泉中比較年輕的一座。

許願池是力量的象徵。羅馬人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只要背對噴泉從肩以上拋一枚硬幣到水池裡,就有機會再次訪問羅馬。很多旅遊者在噴泉邊排著隊往裡拋硬幣就是被這座城市迷住了的證明。噴泉的名字特雷維是三岔路的意思,因為噴泉前面有三條道路向外延伸,也正是噴泉名字的由來。噴泉由在教皇克雷芒十二世主辦的噴泉大獎賽中得勝的尼科洛·薩爾維設計,巧妙地用借景手法將背後的宮殿借來,使得海神尼普頓和特里托內充滿生氣。1762年完成。通往噴泉的道路很窄,比較難分辨。

旅遊價值

義大利羅馬的特萊維噴泉(FontanadiTrevi)聞名已久,中央是駕駛戰車的海神波塞頓,背景是海神宮,兩旁有水神侍候,宮殿上方則有代表四季的少女雕像。

它在1762年建成,雖然羅馬有其他歷史更悠久的噴泉,但始終以許願池知名度最高,最得遊客歡心,相信這多少與以下兩個傳說有關。

1

第一個傳說,是遊客只要背對許願池,右手拿硬幣越過左肩拋入池中,便可以重返羅馬。

第二個傳說是用同樣動作拋三次硬幣,第一枚是代表找到戀人,第二枚是彼此真心相愛,第三枚是蜜月成功,婚後並一起重返羅馬。

許願池每天世界各地的遊客都絡繹不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