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鼻栓

牛鼻栓

牛鼻栓是一種樹身較大的灌木或者小喬木,生長在中海拔的山坡林下,在我國多個省市都有分布。

基本信息

牛鼻栓·植物

學名:Fortunearia sinensis Rehd et Wils.
英文名:China Fortunearia
科名:金縷梅科Hamamelidaceae
屬名:牛鼻栓屬Fortunearia Rehd et Wils.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9米;小枝和葉柄均有星狀毛。葉互生,具柄,紙質,倒卵形至倒卵狀長橢圓形,長7—13厘米,寬3—7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截形,邊緣有不規則波狀齒,葉脈伸入齒尖呈刺芒狀,背面只在脈上有較密的長毛,側脈6—10對。兩性花和雄花同株。蒴果木質,圓形,無毛,長約1.5厘米,密布白色皮孔,室間及室背開裂。花期3—4月,果期7—8月。我國特產。
產蘇州、揚州、宜興、溧陽、句容、江浦等縣,生於山坡雜木林中;分布在浙江、安徽、湖北、河南等省。 木材堅韌,常用來制牛鼻栓。

牛鼻栓·中藥材·版本一

【出處】《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拼音名】Niú Bí Shuān
【來源】為金縷梅科植物牛鼻栓的枝葉或根。全年可采。
【原形態】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可達10米。小枝、葉柄及花序梗均密生灰色星狀柔毛。葉互生;有柄;葉片倒卵狀長橢圓形,長5~15厘米,寬2~9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邊緣具不整齊的波狀鋸齒,上面沿主脈和下面均有星狀毛;托葉小,早落。花雜性,具短梗。成頂生的總狀花序;雄花序呈短葇荑狀,發生於秋季葉落以後,裸露過冬,翌年早春於葉未發前開放,基部無葉,有發育不全的雌蕊。兩性花與葉同時開放,花序長3~6厘米、通常基部有1~3苞葉;花萼倒圓錐形,5齒裂;花瓣5,鑽形,比萼片稍短;雄蕊5,花絲極短;雌蕊子房半下位,花柱2條,向外捲曲。蒴果2瓣裂,數至10個集成總狀果序,下垂,褐色,密布蒼白色皮孔。種子暗棕色,有光澤,頂端凹陷。花期4~5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於山坡雜木林中或岩石隙中。分布陝西、河南、湖北、江蘇、安徽、浙江等地。
【功能主治】《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治勞傷乏力:牛鼻栓根二至三兩。水煎,沖黃酒、紅糖,早、晚飯前各服一次。

牛鼻栓·中藥材·版本二

【拼音名】Niú Bí Shuān
【別名】千斤力
【來源】金縷梅科牛鼻栓Fortunearia sinensis Rehd et Wils.,以枝、葉入藥。
【生境分布】安徽、江蘇、浙江、河南、湖北、貴州、四川。
【化學成份】葉含有岩白菜內脂(bergenin)、牛鼻栓甙(fortunearioside,C15H20O9)。
【性味】苦、澀,平。
【功能主治】益氣,止血。主治氣虛,刀傷出血。
【用法用量】5~8錢,外用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金縷梅目百科(二)

金縷梅目(Hamamelidales) 雙子葉植物綱(木蘭綱) 木本。單葉互生,稀對生,多有托葉。花兩性、單性何株或異株,排成總狀花序、頭狀花序或柔荑花序;異被、單被或無被;雄蕊多數至定數;子房上位至下位,心皮1至多數,離生或合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