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雙芽巴貝斯焦蟲病

牛雙芽巴貝斯焦蟲病

牛雙芽巴貝斯焦蟲病是一種牛的寄生蟲病,多寄生在牛的血液中,由蜱作為中間寄主感染。

概述

病原病原
雙芽巴貝斯焦蟲(B.bigemica)是對牛危害較大的一種血液寄生蟲,蟲體經微小牛蜱、鐮形煽頭蜱二棘雪蜱等中間宿主傳播。當蜱叮咬牛體時,蟲體隨蜱的唾液進入牛體,隨即由血液進入紅細胞,在紅細胞內以成對出芽的方式進行繁殖。在我國,牛雙芽巴貝斯焦蟲病主要分布於南方各省。

臨床症狀

病牛表現為發熱,體溫高達40~41.8℃,呈稽留熱型;食慾下降,反芻停止,糞便呈黃棕色或黑紅色。早期病牛表現為呼吸困難,張口呼吸,個別病牛將舌體伸出口外不能收回,並伴有流涎的症狀。發病中後期,病牛明顯消瘦,可視粘漠黃染,有75%左右的病牛出現血紅蛋白尿。

病理變化

剖檢可見,患牛脾腫大,肝腫大、易碎、呈黃棕色,頜下淋巴結輕微水腫,尿液紅色,血液稀薄、凝固不全,全身實質器官廣泛性出血。

實驗診斷

採集30頭髮病牛的耳尖靜脈血製成血片,經甲醇固定5分鐘,用鞏姬姆薩染色30分鐘,沖洗,乾燥,採用400~1000倍顯微鏡鏡檢。可見紅細胞內有長度大於紅細胞半徑,呈香蕉狀、指環狀、卵圓形、逗點狀憚個或成對)和不定形蟲體。在1000倍光鏡下可見大量粘附在紅細胞內外的原生質小體,少則1~3個,多則達10個;受害紅細胞邊緣不整,呈齒輪狀、星芒狀或不規則的多邊形,大部分紅細胞有破裂現象。確診為雙芽巴貝斯焦蟲病。

藥敏試驗

用12頭病牛進行藥敏試驗,共分3組,每組4頭號。分別採用0.9%錐蟲淨,每30kg體重3ml;磺胺嘧啶鈉,每次用量為30~50ml;三氮脒(強力血蟲掙),用量為1g/300kg體重。緩慢靜脈注射,每天1次,連用3天,3天后採血製片鏡檢,結果:採用錐蟲淨治療的病牛,死亡4頭;採用磺胺嘧啶鈉治療組,病牛症狀有所緩解,但鏡檢仍見蟲體和異物;採用三氮脒治療的病牛症狀消失,鏡檢未見紅細胞內的蟲體和異物。

治 療

未發病牛全群採用三氮脒預防,用量為3mg/kg體重;發病牛用1g/300kg體重治療。均用生理鹽水配成7%的溶液,靜脈緩慢推注,每日1次,連用3日。同時,採用5%葡萄糖生理鹽水1500~2000ml、25%葡萄糖500ml、Vc40~60ml靜脈輸液,每日1次,連用3日。全群治療後,採集12頭牛的耳靜脈血製片,再次染色鏡檢,未見紅細胞內的蟲體和異物,病牛全部治癒。

討 論

牛雙芽巴貝斯焦蟲病是對牛危害較大的一種血液寄生蟲病。該病在我省普遍存在,因此,預防和治療該病是廣大基層獸醫工作者的當務之急。
在該病的預防上,關鍵是滅,套用殺蜱藥物(噴灑或藥浴)消滅牛體上所有的蜱,做到一頭不漏。作好環境保潔,消滅蜱的滋生環境,要作為制度堅持進行。
在治療上,首選藥為三氮脒,其治癒率達100%,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應對病牛進行能量補充,可採用葡萄糖和Vc進行補液,以更好的促進病牛康復,提高療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