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街街道

牛街街道

牛街街道位於宣武區中部。面積1.44平方千米,人口5.6萬人(2006年末)。轄10個社區,辦事處駐牛街甲40號。古蹟有法源寺和牛街禮拜寺。駐有水利部、國家稅務總局、中國伊斯蘭教協會等單位。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牛街街道示意圖牛街街道示意圖

牛街街道(Niujie Jiedao)位於北京市宣武區中部,轄區東起菜市口大街,西至廣安門南街;南起南橫西街、棗林前街,北到廣內大街,面積1.41平方公里。

轄區內有菜市口大街、牛街、白廣路、南線閣、廣安門南街、廣內大街6條主要大街,26條胡同。牛街地區常住人口5.4萬人,由漢族和22個少數民族組成。在少數民族中,回族1.2萬人,占街道總人口的23%,是北京市最具民族特色的街道之一。

過去,牛街道路兩側危舊平房連片,道路狹窄,市政基礎設施差。從1997年起,牛街開始進行大規模危舊房改造和市政道路建設,建成了40米寬的道路和20餘棟高層居民住宅樓,逐步形成了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生活方便的新型社區。

多年來,牛街街道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創建活動中,結合自身特點,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促進了地區的社會進步和全面發展,同時成為北京市民族宗教工作的視窗。

歷史沿革

1958年由牛街、南半截胡同、棗林前街合併而置,1960年改公社,1978年復置。1996年,面積1.4平方千米,人口5.4萬,其中回族占境內人口總數的23.1%,轄菜市口胡同、北半截胡同、南半截胡同、銀行宿舍、爛縵胡同、醋章胡同七井胡同、南橫西街、南橫西街西口外、法源寺后街、教子胡同、小寺街胡同、春風小區輸入胡同麻刀胡同、牛街、糖房胡同、牛街四條、登萊胡同、棗林西街、棗林東街、棗林斜街、南線里、南馬道、南線閣、首都醫學院衛生學校、糖房三號樓、鋼鐵設計院、老君地29號、民政部白廣路七號院、橡塑製品廠、華石大華陶瓷廠32個居(家)委會。

文化特色

遠近聞名的牛街禮拜寺遠近聞名的牛街禮拜寺

牛街是指北起廣安門內大街南至南橫街,因為在這條街上回族聚居而聞名,亦因為在這條街上擁有牛街禮拜寺而聞名於世。,是北京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回教寺院,始建於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明正統七年(1442年)重修,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大修,近年又有修繕裝飾。寺院面積不大,但建築集中、對稱。

全寺主體建築有禮拜殿、喚禮樓、望月樓和碑亭等。主體建築禮拜殿坐西朝東, 殿宇寬敞, 殿內聖龕遍雕阿拉伯文和各種花卉圖案; 喚禮樓是一座歇山頂重檐方亭建築; 望月樓平面呈六角形, 重檐攢尖頂,構件裝飾帶有濃厚的伊斯蘭教風格。 牛街清真寺是中國傳統建築形式和阿拉伯建築風格相結合的代表。

牛街這個名稱的歷史遠遠沒有這條街悠久,明朝嘉靖年間張爵所著《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尚無牛街的記載,只有一條名叫“禮拜寺”的街道,相信就是今天的牛街。清朝末年,因牛街在庚子之變中較為安定,慈禧太后曾經頒詔將其改名為“太平街”,但始終未獲民間認同。

突出業績

如今高矗的居民樓如今高矗的居民樓

牛街民族團結進步的大好局面,是工作的動力,也是工作的目標。沒有牛街地區和諧穩定的小環境,就不可能有牛街地區的大變化、大發展。因此,牛街工委辦事處公務員恪守一個信念:民族平等、共同發展是我們神聖的使命。與地區公安工商等十幾個職能部門緊密合作,帶領9個社區的黨組織和居委會,以及一支千餘人的民族團結骨幹隊伍,想各族民眾之所想,急各族民眾之所急,創造一流的工作成績,打造一個嶄新的牛街。
關鍵時刻,他們每一名工作人員都沖在最前列,是戰士,是尖兵,不顧個人安危,維護各族民眾的利益。2003年春,一場“非典”疫情突如其來。在那“咳嗽一聲,嚇倒一片”的緊張情況下,從領導到一般幹部,24小時跟班防守,根本顧不上個人的防護措施,哪裡需要哪裡去,沒有一個退縮。有的甚至住到了單位,直到疫情解除。在那個特殊時期,被隔離的人員得到了工作人員溫暖細緻的照顧,除了生活日用品外,每天都能收到一束盛開的鮮艷的康乃馨。一束康乃馨,傳遞著深切的關愛。牛街幹部和民眾團結一心,眾志志城;臨危不懼,處變不驚,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在日常工作中,他們每一位工作人員,都是全心全意為各族民眾服務的公僕,民眾有困難的地方,就有我們的工作人員。居民的下水道堵了,捲起袖子就掏;屋子漏了,和房管人員上房就修…去年剛入冬,新返遷的幾座樓房供暖不好,一時間大家有點著急,情緒有些激動。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沒有推卸責任,而是主動聯繫施工單位和物業管理人員協商解決,同時,街道幹部全體上陣,從一層到二十幾層,一戶一戶地入門走訪,一片一片暖氣地挨著摸。經過反覆工作,終於解決了供暖問題。民眾感動地說,可把你們累著了!暖氣雖然是涼的,但我們的心被你們暖熱了!

榮獲“街道民族團結進步先進樓門”獎榮獲“街道民族團結進步先進樓門”獎

在牛街的各項建設事業中,他們始終把民族教育工作作為提高民族素質的發展戰略。抓好這項工作是提高牛街各族民眾素質的根本所在。我們的回民中學、回民國小的教育設施和師資力量完備,教學條件達到了全國一流水準。讓青少年接受最好的教育,培養孩子成為國家棟樑之材,更是牛街老百姓的夙願。三年來,我們先後向5所中國小捐贈特色教育經費30多萬元,向近百名特困生捐贈了助學金。二十年前,牛街地區每年僅有一兩名學生考上大學,去年,54名學生考上了大學,9人考上了清華北大等重點學校。牛街民眾欣喜的說:“有車、有錢、有房都不重要,關鍵是我們的孩子都能考上大學,這才是我們最大的心愿。”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他們從民眾的根本利益出發,不斷地探索新事物,解決新問題。1997年以來,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下崗失業人員如何實現再就業成為一個新的課題。我們率先在北京市開辦了第一家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成立了社區就業公益性組織。大力開發社區就業崗位,開展“連心助業工程”活動,安置失業人員從事社區巡邏、保潔、零售和再生資源回收,先後有600多名失業人員走上了新的工作崗位。
改革開放後,國家走上了繁榮富強的道路,牛街也迎來了迅速發展的歷史機遇。特別是在迎接2008年奧運會的進程中,牛街地區在黨和政府的傾力支持下,投資幾十億元,開始了大規模的市政建設。如今的牛街,高樓林立,綠草如茵,一萬多戶居民搬進了新樓房,人均住房面積從過去不足5平方米提高到20平方米;牛街即將成為沒有危舊平房的街區。寬頻進社區、轎車進家庭,牛街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前年,政府投資一億八千萬元,對牛街道路進行了拓寬改造,在保護千年古寺的同時,將一條只有七八米寬的馬路拓寬為40米。隨後,我們招商引資,建成了民族特色街,清真超市、清真餐館、清真茶莊等老字號商店遍布於街道兩側。為了最佳化發展環境,街道辦事處積極涵養稅源,加強區域發展環境的建設,連續三年保持經濟快速發展,去年,牛街的財政稅收達到了一億八千萬元,創造了歷史新高。
他們建設了3個社區民族團結文化廣場;建設了650平方米的政務服務大廳和300平方米的社保大廳,實行了“一站式”全程辦事代理制;建設了3000多平方米的社區服務中心大樓,社區衛生站、圖書館、科普活動室、文體活動室一應俱全;投資3200萬元的回民醫院擴建工程已經竣工,它將以一流的醫療條件為各族民眾服務;投資3000多萬、面積一萬多平方米的民族敬老院也已開工建設…如今,當你走進牛街—這條既古老而又年輕的街道,你就會為她巨大的變化而感嘆和振奮。一位旅居新加坡的華僑回牛街探親,激動得開著車在牛街轉了四五個來回不住地對親戚說:牛街的變化實在太大了,我一定要把在這兒發生的一切告訴國外的朋友們!一位名叫艾哈邁德的埃及記者在採訪了牛街後,無限感慨地說:生活在這個團結、安定、舒適的環境中,是許多國家的穆斯林求之不得的!
牛街在前進。牛街的各族民眾正在發奮圖強、正在用勤勞的雙手,書寫最新最美的篇章、描繪絢麗多彩的畫卷,譜寫激昂優美的鏇律,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宣武區行政區劃

宣武區轄8個街道,區政府駐白紙坊街道廣安門南街68號。2010年7月1日,正式國務院批准撤銷北京市西城區、宣武區,設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區,以原西城區、宣武區的行政區域為西城區的行政區域。
街道級大柵欄街道 | 天橋街道 | 椿樹街道 | 陶然亭街道 | 廣安門內街道 | 牛街街道 | 白紙坊街道 | 廣安門外街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