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吸吮線蟲病

牛吸吮線蟲病

吮線蟲病(thelaziasis)是一種寄生蟲病,多在牛、犬等多種動物眼部發生病變。

基本信息

概述

病牛防治病牛防治
吸吮線蟲病(thelaziasis)主要見於馬、牛和犬。牛發生時,常與牛傳染性角膜炎呈平行關係。據文獻記載本病曾多發於前蘇聯南部和歐亞中部,於夏秋放牧之時大批流行。我國河南、南京等地區曾發生過,東北地區奶牛場及鄉村牛群也有流行。此病在流行期間,嚴重影響犢牛發育和乳牛的產奶量,給畜牧業帶來一定的損失。

病原

病原病原
最常見的病原是羅氏吸吮線蟲,在檢查結膜時可見到9~18mm乳白色絲狀活潑遊動的蟲體。

流行特點及生活史

本病多發於溫暖、潮濕、蠅類活動的季節,各種年齡的牛均易得,一般5~6月份開始發病,8~9月份達到高峰。蠅類是此病發生和流行的中間宿主。一些蠅類吸食牛眼分泌物時,將雌蟲在牛結膜囊內產生的幼蟲咽下,隨後在蠅體內發育成具有感染性的幼蟲,當蠅類再吸食牛眼分泌物時,又將感染性的幼蟲傳到該牛眼內,並在此寄居15~20d,發育成成蟲。

症狀

病原顯微結構病原顯微結構
病初患眼羞明、流淚。眼瞼浮腫並閉合,結膜潮紅腫脹,患眼有癢感,食慾減退,性情變得暴躁。由眼內角流出膿性分泌物(化膿性結膜炎)。角膜渾濁,先自角膜中央開始,再向周圍擴散,致整個角膜均渾濁。一般呈乳青色或白色,後則變為淺黃或淡紅色。角膜周圍新生血管緻密呈明顯的紅環瘢,角膜中心呈白色膿皰樣向前突出。此時若不治療,角膜便開始化膿並形成潰瘍。某些病例由於潰瘍逐漸淨化,潰瘍面常為角膜翳所覆蓋。化膿劇烈時,可發生角膜穿孔。病程約為30~50d。
檢查結膜囊,特別是第三眼瞼後間隙和潰瘍底,尋找寄生蟲。也可作淚液的蠕蟲學檢查。有時多次他動地開閉眼瞼後,常可在角膜面上發現蟲體。天亮前檢查患眼,也可在角膜面上發現蟲體。

診斷

通過臨床症狀並仔細檢查患眼,在眼內發現蟲體即可確診。

治療

內服

伊維菌素-奧芬噠唑混懸液,一次量,每10kg體重0.7mL。
伊維菌素-阿苯噠唑片,一次量,每50kg體重2片。

皮下注射

阿維菌注射液或伊維菌素注射液,每1千克體重0.2mg。

點眼

用1%~2%敵百蟲溶液點眼殺蟲,每天2次,連用2d。

沖洗眼結膜囊

用2%~3%的硼酸溶液強力沖洗患眼結膜囊,以殺死和衝出蟲體,每天2~3次,連用2d。

對症治療

患眼有發炎症狀時,套用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

預防

在本病流行地區,於冬、春季對全群牛進行預防性驅蟲,可選用磷酸左旋咪唑片,按8mg/kg內服,也可用阿維菌素或伊維菌素粉,按0.2mg/kg內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