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卵巢囊腫

牛卵巢囊腫

牛卵巢囊腫是指在卵巢上形成囊性腫物,數量為1個到數個,其直徑為1厘米至幾厘米,牛卵巢囊腫主要是卵泡囊腫和黃體囊腫兩種。另外,卵巢囊腫也可表現為子宮內膜性囊腫,包含物性囊腫和卵巢冠囊腫。

基本信息

概述

牛卵巢囊腫是指在卵巢上形成囊性腫物,數量為1個到數個,其直徑為1厘米至幾厘米,牛卵巢囊腫主要是卵泡囊腫黃體囊腫兩種。另外,卵巢囊腫也可表現為子宮內膜性囊腫,包含物性囊腫和卵巢冠囊腫

疾病分類

卵泡囊腫

最常見的一種卵巢囊腫,多見於牛、豬和狗,卵泡囊腫通常是後天性的,其發生原因不十分清楚,一般認為與促卵泡激素分泌過多和黃體激素分泌不足有關,一些影響排卵過程的因素,如飼料中缺乏維生素A或含多量雌激素激素製劑使用不當,子宮內膜炎胎衣不下以及卵巢其他疾病等均可促進卵泡囊腫的發生。
眼觀,囊腫卵泡比正常卵泡大,呈單發或多發,見於一側或兩側卵巢。與核桃或拳頭大小相當,牛的囊腫直徑多為3-5厘米,囊腫壁薄而緻密,內充滿囊液。有時囊腫破裂後引起出血,血液流入囊泡內形成血腫,血腫被增生的內芽組織機化則形成結締組織團塊。鏡檢時,可見卵泡的顆粒細胞變性減少,在基部僅留少量顆粒細胞,甚至完全消失。卵泡壁結締組織增厚,卵細胞壞死消失,卵泡液增多。卵泡囊腫時,同時見子宮肉膜肥厚,腺體增生並分泌多量黏液蓄積於腺腔內,內膜表面覆黏液與脫落破碎上皮細胞混合物,呈膿樣。發生卵泡囊腫時,常伴發腦垂體,甲狀腺和腎上腺增大,有時會繼發乳腺腫瘤

黃體囊腫

由於黃體囊狀化形成的囊腫,多發生於單側,大小不等,囊腔形狀不規則並充滿透明液體。其破裂後可引起出血,在囊腔內形成血樣液體。鏡檢,見囊腫壁多由多層的黃體細胞組成,其細胞漿內含有黃體色素顆粒和大量脂質。有時黃體細胞在囊壁分布不均。一端多而另一端少,當囊壁很薄時,貼有一層纖維組織或透明樣物質的薄膜和多量黃體細胞。發生兩側性黃體囊腫時,常為多發性小囊腫。當未排卵的卵泡壁上皮細胞黃體化時也可發展為黃體囊腫,也稱黃體化囊腫或黃體樣囊腫。囊腫常呈圓球形,囊壁光滑,缺乏正常動物排卵小泡黃體化產生的排卵乳狀。黃體囊腫可見於牛、馬、驢、豬、狗等動物。其發病機理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一般認為與黃體的功能異常有關。

子宮內膜囊腫

子宮內膜在子宮以外的組織器官種植,引起子宮內膜異位症。當子宮內膜種植到卵巢時,形成子宮內膜性囊腫,其囊壁由子宮內膜上皮細胞組成,囊腔內充滿棕褐色的物質,內含血源性色素,所以也稱朱古力囊腫。該種囊腫的發生主要是由於脫落的子宮內膜上皮細胞經輸卵管反流入腹腔,種植在卵巢引起。子宮內膜異位症也可見於腹膜、肺等組織器官。

包含物性囊腫

此種囊腫少見,多發生於老年動物。其發生是由於卵巢表面的一部分上皮細胞被包埋在卵巢基質中,並被分割形成一些小的囊腫,當其數量多時,卵巢的切面呈蜂窩狀。鏡檢可見囊腫由一層扁平上皮細胞形成。

卵巢冠囊腫

主要見於卵巢系膜和輸卵管系膜之間,其大小為1厘米至幾厘米,單個或多個分布。鏡檢見囊壁由單層扁平上皮,立方上皮或柱狀上皮細胞組成。此種囊腫的發生是由於胚胎時的中腎殘留管擴張形成的,由於中腎管發育成為卵巢冠縱管,故有時卵巢冠囊腫也稱為卵巢囊附屬檔案。在草食獸、水泡滌蟲(細頸囊尾蚴)的囊泡易與此種囊混合,應根據囊內是否有頭節進行鑑別。

病因

卵巢囊腫是引起奶牛不孕的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其經典定義是不排卵的卵泡持續10天或更長時間,直徑大於2~5厘米並導致不發情或成為慕雄狂。而目前發現部分卵巢囊腫的母牛,不排卵卵泡的直徑小於2~5厘米,並且不發情的比慕雄狂要遠遠普遍得多。
引起卵巢囊腫的原因有很多,如含高雌激素的飼料或雌激素藥物,引起皮質醇升高的應激,缺乏或飼料中可溶蛋白水平過量等。子宮內膜炎是導致卵巢囊腫的誘因,另外,乾乳期過肥的牛在下一個泌乳期也易發生卵巢囊腫。
因此卵巢囊腫可能是環境和遺傳2個方面原因造成的。可能包括子宮健康狀況差,營養或礦物質不均衡,慢性生殖道感染,應激、激素的相互作用和其他因素。

症狀

卵泡囊腫時,病牛一向發情不正常,發情周期變短,而發情期延長,或者出現持續而強烈的發情現象,成為慕雄狂。母牛極度不安,大聲哞叫,食慾減退,頻繁排糞排尿,經常追逐或爬跨其他母牛。病牛性情兇惡,有時攻擊人畜。直腸檢查時,通常可發現卵巢增大,在卵巢上有1個或2個以上的大囊腫,略帶波動。黃體囊腫時主要表現是母牛不發情。直腸檢查時,卵巢體積增大,可摸到帶有波動的囊腫。為了鑑別診斷,可間隔一定時間進行複查,如超過一個發情期以上沒有變化,母牛仍不發情,可以確診。

病理變化

卵泡性囊腫一般比正常卵泡大,一個或數個,大小不等,囊壁較薄且緊張度較高。囊內充滿清亮的液體。卵巢外的病變常波及其他部位,如陰蒂增大,陰唇水腫,卵巢冠縱管和前庭大腺也可能有囊腫,子宮頸變大、開放、分泌灰白色黏液,子宮壁水腫,子宮黏膜囊腫性增生。腎上腺、垂體和甲狀腺也可能增生變大。光鏡下,囊腫內不見卵子,顆粒層萎縮,內壁僅為一層扁平細胞,有時此層扁平細胞也可能消失。
黃體化卵泡囊腫常為單個的圓形囊腫。光鏡下表現為內膜黃體化,在襯有纖維組織的中央腔體周圍,常見一個完整的黃體組織環。
黃體性囊腫指黃體的中心部呈囊泡狀擴張所形成的囊腫,大小不一,部分突出於卵巢表面,形狀不規則。囊腫呈黃色,囊內含透明的液體。

發病機理

正常牛在發情期間,卵巢中發育的卵泡僅有一個成熟,其餘的相繼萎縮甚至閉鎖。當垂體分泌的黃體生成素(LH)不足或卵泡刺激素(FSH)過多時,可導致成熟的卵泡不排卵或閉鎖,粒層細胞仍分泌液體而形成囊腫。飼料中缺乏維生素A或含有多量雌激素、卵泡發育過程中氣溫驟變、虛弱和營養不良、過度勞役等均易引起卵巢囊腫。子宮內膜炎、胎衣不下、輸卵管炎及其他多日巢疾病在引起卵巢炎症的同時,也易伴發本病。此外,本病的發生還可能與遺傳有關。黃體性囊腫的發生除與上述因素有關外,有人認為當動物排卵時血壓增高,或血液凝固性降低,以致破裂的多日泡腔出血過多,不能形成完全的黃體而發展成黃體囊腫。

臨床診斷

根據臨床症狀即可確診。單純通過直腸檢查不易區分卵泡性囊腫和黃體性囊腫,運用超聲掃描術和測定血液黃體酮水平診斷更為準確。

用穿刺方法抽出囊腫卵泡內液體的治療方法不容易操作;採用捏破法,當直檢收縮時不好固定卵巢,並且容易引起出血。

直腸檢查不容易區分黃體囊腫和卵泡囊腫,需要結合病史。從臨床症狀上又不容易區分黃體囊腫和持久黃體,持久黃體是周期黃體超出消退時間而繼續保持功能。但是實際臨床上不用區分,因為消除黃體的方法都一樣。

治療方法

機械性療法

捏破法
此法是通過直腸壁握住囊腫卵巢,用手指把囊腫捏破,但一般在激素處理無效或一時得不到激素的情況下,捏破法仍是有用的,特別是對慕雄狂母牛可多次捏破。
穿刺法
難於用手捏破的卵巢囊腫,可以用針或卵巢手術刀,通過陰道壁,刺破囊腫放液或用抽吸器抽出囊腫液。

激素療法

促黃體素
其肌注量為100~200國際單位,孕馬血清注射用量為5000國際單位,一般1次治癒率平均為75%左右,常在治療後20~30天內恢復發情周期,不需重複用藥。
孕酮
實踐證明,套用外源性孕酮治療卵巢囊腫可使60%~70%的病牛恢復性周期循環,50%可在處理後45天左右受孕。對具有慕雄狂的病牛效果更顯著,一般注射2~3次孕酮的病牛慕雄症狀消失,經過10~20天恢復正常發情,而且可以受孕。孕酮採用長期處理效果更好,其中,孕酮陰道栓是一種簡便的處理方法。孕酮肌肉注射劑量一般為50~100毫克/次,注射2~3次後母牛發情症狀消失,經10~20天恢復發情周期,有效率60%~70%。對隱性型採用肌肉注射黃體酮100~150毫克和維生素AD10毫升,每日1次,5天為一個療程,連續2個療程,治癒率可達90%以上,對顯性型採用黃體酮、維生素AD和孕馬血清2000國際單位交替肌肉注射,6天為1個療程,一般為1~3個療程,治癒率可達80%以上。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
其使用劑量為肌注或靜脈注射50~250微克,促黃體激素釋放激素20毫克/次肌肉注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及其類似物在處理後2.5~3小時內能引起病牛出現與排卵相似的促黃體素峰。它能引起和加速囊腫或正常卵巢中成熟卵泡黃體化,約1周后出現類似正常性周期的黃體期,於處理後的30天內便有80%左右的牛進入正常發情期。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處理後19~35天內,80%以上的病例治癒,第一次輸精妊娠率達49%~65%,同時還有預防作用,產後第12~14天給母牛注射該激素,可以制止卵巢囊腫的發生。
前列腺素
其是牛黃體的強溶解劑,用其處理誘發囊腫黃體溶解和血清孕酮濃度下降後,1~8天出現正常性周期。黃體囊腫患牛肌注氯前列腺烯醇0.4~0.5毫克,在8天內有87%~96%治癒,12~27天內輸精妊娠率達53%~78%。其治療黃體囊腫可很快見效。
催產素
其對卵巢囊腫確實有療效,1天連續2次,用量200單位/頭/次,患牛在2周后大都發情、排卵。

其他療法

碘化鉀
缺碘和甲狀腺機能亢進都被認為是母牛卵巢囊腫的部分原因。卵巢囊腫母牛連續7天每天飼餵3~10克碘化鉀,16天后約有71%治癒,20天后100%治癒,愈後妊娠率達87%。碘化鉀還可以誘發母牛發情。

疾病預防

對舍飼高產奶牛,在加強飼養管理、適當增加運動、減少擠奶量的同時,主要採用激素療法。如促黃體素,一次肌注100~200單位,對卵泡囊腫和黃體化囊腫均適用,一般在注射後3~6天囊腫即可形成黃體,同時症狀消失,15~30天恢復正常發情周期。促黃體素釋放激素,一次靜脈注射0.5~1.2mg;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肌注一次,1000~2000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