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影搖紅·賦德清縣圃古紅梅

《燭影搖紅·賦德清縣圃古紅梅》是宋代詞人吳文英創作的詠物詞。此詞上片寫作者看見梅樹而產生聯想;下片著重寫梅之花、枝、樹的風采,暗含感傷之意。

作品信息

【作品名稱】燭影搖紅·賦德清縣圃古紅梅

【創作年代】南宋

【作者姓名】吳文英

【文學體裁】

【作品出處】全宋詞

作品原文

燭影搖紅·賦德清縣圃古紅梅

莓鎖虹梁,稽山祠下當時見。橫斜無分照溪光,珠網空凝遍。姑射青春對面。駕飛虬、羅浮路遠。千年春在,新月苔池,黃昏山館。

花滿河陽,為君羞褪晨妝茜。雲根直下是銀河,客老秋槎變。雨外紅鉛洗斷。又晴霞、驚飛暮管。倚闌祗怕,弄水鱗生,乘東風便。

作品鑑賞

《燭影搖紅》,《能改齋漫錄》卷十六“王都尉(詵)有《憶故人》詞,徽宗喜其詞意,猶以不丰容宛轉為恨,遂令大晟府(徽宗所置音樂研究創作機關)別撰腔。周美成(邦彥)增損其詞,而以句首為名,謂之《燭影搖紅》雲。”王詞原為小令,五十字,前片兩仄韻,後片三仄韻。周作演為慢曲,《夢窗詞集》入“大石調”。九十六字,前後片各九句五仄韻。 

“德清縣圃古紅梅”,詞人在其《賀新郎·為德清趙令君賦小垂虹》詞中也提到過“但東閣、官梅清瘦”,可以互為參照。此系詞人晚年重游德清之作。 

“莓鎖”兩句。言德清縣縣圃內有株年代久遠盤旋如虹入天的紅梅樹,樹身上長滿了斑剝的莓苔。由此,詞人想起:我在紹興城外稽山下禹王殿見到的正梁,恐怕就是這種梅樹做的吧。“橫斜”兩句,嘆梅樹之無人賞識。言梅樹栽在縣圃中,無法使它象“疏影橫斜水清淺”似的受到詩人們的賞識,滿樹花蕊似珠網般的遍布枝梢,卻獨自在縣圃內放香,沒有人前來欣賞。前詞《賀新郎》也說到:“東閣官梅清瘦”,喻清高落魄之人遭受冷落,這裡也是一語雙關,以梅喻人。“姑射”兩句,贊紅梅樹。言其實這株古老的紅梅樹鬱鬱蔥蔥可以與姑射山上的仙樹相媲美;其蒼老的枝幹仿佛可以化為虬龍,駕乘它去遙遠的羅浮山。“姑射”,“羅浮”皆古之仙山名。“千年”三句,點題中一“古”字,並寫梅樹四周及遠處景色。此言紅梅樹的樹齡估計已經有“千年”之數,然而樹木蔥鬱,青春猶存。梅樹旁有一彎新月型的池塘,水面上蒼苔青碧;黃昏時分,從樹下眺望,隱約可看到牆外遠處山上的小館舍。上片見梅樹而聯想。 

“花滿”兩句贊花。“花滿河陽”句,用“晉潘岳為河陽縣宰時,在縣中遍植桃花,舉世傳為美談”的典故。說是河陽縣滿城桃花,在你紅梅花的對比下,將黯然失色,自愧不如,羞得消失了它們的紅顏色。“蒨”即紅色。“雲根”兩句,以誇張手法譽樹。言樹旁流入小水池的溪流仿佛是從山上流下來的“銀河”水,所以這株老梅樹恐怕就是仙人乘之而來後,被遺忘在這裡的仙筏變成的吧?“雨外”兩句,嘆花遭殘。言春雨瀟瀟樹上的紅梅花將會被淋去顏色,晴天轉暖後又將落盡了殘留在枝上的花萼。此雖自然規律,但由多情的詞人看來,仍覺傷感。“倚闌”三句,呼應首句。此言詞人倚欄凝望古梅樹,突生遐想:如果梅樹沾上了水,恐怕也會象禹廟梅梁那樣化作虬龍,乘東風而飛逝吧。下片著重寫梅之花、枝、樹。

作者簡介

吳文英,宋代詞人。字君特,號夢窗,晚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一生未第,游幕終身。紹定(宋理宗年號,1228—1233)中入蘇州倉幕。曾任吳濳浙東安撫使幕僚,復為榮王府門客。出入賈似道、史宅之(史彌遠之子)之門。知音律,能自度曲。詞名極重,以綿麗為尚,思深語麗,多從李賀詩中來。有《夢窗甲乙丙丁稿》傳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