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葉飄拂草

無葉飄拂草

無葉飄拂草,莎草目莎草科植物,產於雲南;生長於沼澤地。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無葉飄拂草
種拉丁名:FimbristylisaphyllaSteud.
科中文名:莎草科
科拉丁名:Cyperaceae
屬中文名:飄拂草屬
屬拉丁名:Fimbristylis
命名來源:[Syn.cyp.2:114.1855]
中國植物資源名稱無葉飄拂草,Fimbristylisaphylla
數據標識符jiaoxuebiaoben_2151C0001C05006247
關鍵字植物標本;教學;Cyperaceae;無葉飄拂草
描述植物教學標本,無葉飄拂草Fimbristylisaphylla,採集區域為:雲南省,非模式標本,標本保存在雲南大學保存完整,可通過郵件或實物查閱獲取。
負責單位名稱四川大學
資源類目名稱生物標本
志:11:085

形態特徵

無葉飄拂草無葉飄拂草

根狀短,木質,具許多鬚根。稈密叢生,稍細,堅挺,高50-100厘米,具五稜,平滑,基部具少數無葉的鞘;鞘圓筒形,鞘口斜截形,頂端漸尖,邊緣膜質,棕色;常有不育的根出苗,僅具葉,葉片線形,邊緣向內捲。苞片3-5枚,較花序短很多,長6-25毫米,針狀,邊緣粗糙;長側枝聚繖花序多次復出,疏展,具5-8個第一次輻射枝,輻射枝纖細,最長達7厘米;小穗單個著生於各次輻射枝頂端,長圓形或橢圓形,長3.5-7毫米,寬2.5-3毫米,具多數花;鱗片較密地螺旋狀排列,膜質,寬卵形或近於橢圓形,很凹,頂端鈍或圓,具短尖,長約2.5毫米,銹色或黃褐色,邊緣色淡,背面具龍骨狀突起,有明顯的3條脈,黃色或綠黃色,沿兩側脈裡面常呈暗棕色;雄蕊3,花葯線形,藥隔不突出;花柱較短而扁平,基部稍擴大,無緣毛,柱頭3,長於花柱,密生緣毛。小堅果倒卵形,三稜形,長1毫米多,淡棕色,基部具短柄,表面有隆起的橫紋和稀疏的疣狀突起。花果期9-10月。

產地分布

產於雲南;生長於沼澤地。也分布於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亞(爪哇)、錫蘭。

莎草科·飄拂草屬

飄拂草屬(Fimbristylis Vahl ),莎草科,200種以上,全產溫帶地,中國有47種,全國均有分布,南部尤盛。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常見於田間或曠野濕地上;花序頂生,為單生或復生的傘形花序或退化為一單生小穗;小穗有花多朵;鱗片螺旋排列於小穗軸的四周或下部的多少2列,下位剛毛缺;花柱基部收縮成一小球體;柱頭2-3;堅果平滑或有條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