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骨咒

本詩為遼代詩歌,作者已不詳。原載《契丹國志》,為契丹人火化其先人屍骨時,祈禱先人靈魂不死和四季平安,並保佑自己多多捕獲獵物,以利繁衍種族的咒詞,最初當為契丹語。後來隨喪葬習俗的更變,逐漸演化成一首祭祖祈福性質的歌謠。據《隋書》卷84《契丹傳》記載,契丹早期喪俗“父母死而悲哭者,以為不壯(勇武),但以其屍置於山樹之上,經三年後,乃收其骨而焚之,因酹(灑酒祭奠)而祝(禱告)曰”云云,只是其中所錄無“夏月時,向陰食”二句,而後幾句或作“冬月時,向陽食。若我射獵時,使我多得豬鹿。”查《新五代史*四夷附錄》載此謠為:“夏時向陽食,冬時向陰食。使我射獵,豬鹿多得。”在句式上似有率意加工,且“陰”、“陽”二字筆誤顛倒之嫌。

原文

冬月時,

向陽食。

夏月時,

向陰食。

我若射獵時,

使我多得豬鹿。

譯文

寒冬時節,

你在向陽處活動飲食。

盛夏時節,

你在背陰處飲食安歇。

在我射獵的時候,

你保佑我多多捕獲獵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