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浩特四中

難怪有人說,四中不僅是培養學生的熱土,而且是教師成長的搖籃。 四中人明白,辦大教育需要有大樓、大師和大愛,於是,四中人的幹勁更加高漲。 教學成績的取得除了教師的培養,學生的努力,離不開先進的教學設施。

烏蘭浩特第四中學

學校簡介

 烏蘭浩特市第四中學始建於1963年,如今已走過了四十一個年頭。在這四十一年裡,四中人不斷奮鬥,不斷思考,不斷向前邁進。
四中人還記得建校初期四中連低矮的幾間磚木結構的教室、辦公室都是由師生們揮灑汗水,一點一點壘建起來的。四中人更不能忘記,四十一年來四中始終都在接納著被別人挑選後剩下來的孩子,還得讓孩子學有所成。為此,四中不知給多少個絕望了的家庭以無限希望。四中對社會的貢獻,對家庭的貢獻,對教育事業的貢獻早已在人們心中建起了一座豐碑。
四中人首先明白的是建設家園的偉大。一抔土,一筐石,師生共同填平了三百米跑道;一鍬泥,一塊磚,師生共同壘起了校園的輪廓。當一根旗桿聳立起來的時候,當國歌每一次在校園裡奏響的時候,烏蘭浩特市第四中學,就這樣在祖國的邊陲,內蒙古的東部,罕山腳下誕生了。四十年來,四中的師生始終發揚著艱苦奮鬥的精神,不斷建設自己的家園。低矮的教室、辦公室現在只能成為歷史的見證,取而代之的是寬敞明亮的教學大樓、辦公大樓和學生公寓樓。2004年學校又新建了一座教學樓,建築面積4700平方米現已竣工使用,進一步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
四中人更懂得的是建校要抓住根本的道理。建校的根本在育人。育人的前提要培養出一批德才兼備的優秀教師。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古人亦云:身教勝於言教。這就道出了教師不但要教書,還要用實際行動來感染人,教育人。德高者可以叫眾人仰視,才高者可以讓他人傾心。教師的自身修養和才智學識,直接影響著他所教的學生。所以四中從建校以來一直十分注重教師隊伍的建設,尤其是近幾年來學遼寧的魏書生,學北京的李金初,學上海建平中學馮恩洪,派教師外出考察,大力支持教師進修,參加各級各類教學大賽。在校內每學期都要開展每人一課,讓“十佳班任”講體會,叫骨幹教師談經驗等活動,以老帶新,以點帶面。實施課題研究,加強教改科研,培養出一支思想過硬,知識豐富,素質高,能力強的教師隊伍。四中現有特級教師2人,區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7人,盟級名師、學科帶頭人及骨幹教師42人。現在具有高級職稱教師29人,中級職稱教師99人。在這支隊伍中,還湧現出一大批各級各類先進人物,他們當中不僅有優秀教育工作者,還有十傑青年、黨的好乾部。難怪有人說,四中不僅是培養學生的熱土,而且是教師成長的搖籃。
人們常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對四中人來說,萬事俱備,送來春風。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隨著人們對知識的渴望,隨著社會對人才的渴求,隨著高中入學人口高峰的到來,四中已連續三年招生突破千人,現有學生3200人。四中的快速發展得到了社會的關注。2004年6月,從自治區傳來喜訊,在盟市局各級領導的關懷和幫助下,四中作為優秀高中擴招項目學校,獲得國家發改委專項資金扶持,將撥款150萬,來擴建校舍,這是今年上級分配給我盟的唯一指標。這像一股春風吹綠了四中校園裡那一棵棵挺拔的杜松、水臘和垂榆,也吹亮了校園裡那古樸典雅的漢白玉石雕、假山和甬路。
五年來連續的擴招,生源的急劇增長,給四中帶來了生機,也帶來了壓力。校園擁有占地26900平米,校舍不足,成了制約學校發展的瓶頸。
四中人創新思路,大膽嘗試,向校外拓展辦學空間,實現品牌擴張,四中分校應運而生。2003年9月,四中600多名師生以拓荒者的姿態開赴南校,艱苦奮鬥一年,順利通過了高考。
2004年,四中分校以超常規的速度利用閒置廠房改建校舍,兩個多月的時間,在烏市立交橋南方,一所學校初具規模,與興安北路的四中遙相呼應。
這裡有小巧別致的教學樓,有能容納300人的住宿的兩棟學生公寓;有高規格高水準的學生餐廳;有55座的微機教室,有可容200人的多媒體教室。更為獨特的是,這裡有一座1800平米的體育館,嶄新的籃球架、桌球台正招引著師生。
2004年9月,分校迎來了220多名來自各旗縣的高一新生,給他們上課的是四中的優秀教師。他們將進行封閉式管理,小班額教學和分層次輔導等方面的教改科研。他們將把分校建成四中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實驗基地。
四中人明白,辦大教育需要有大樓、大師和大愛,於是,四中人的幹勁更加高漲。2004年高考四中取得了振奮人心的好成績。本一、本二上線人數均比去年翻一番,本科上線239人,專一以上共502人,高考成績創歷年來的最高紀錄。而這一成績卻是在中考時錄取線低於重點校50分左右的學生身上取得的。
近年來,四中開闢了一條特色辦學的道路。四中從1998年開始辦音體美特長班,藝術體育類考生逐年增加,成績不斷提高。近年來,向高校輸送出300多名音體美特長生。他們曾先後被中央美院、上海戲劇學院、魯迅美術學院、西安體院、瀋陽體院等高校錄取。
2004年高考,音體美特長生本科上線36人,體育生本科上線12人。2004年學校加入了中學生體育協會。6月,有4名學生代表四中參加全區中學生運動會,並取得了一個單項第二名,實現了建校以來區級運動會零的突破。
教學成績的取得除了教師的培養,學生的努力,離不開先進的教學設施。四中的現代教育技術資源豐富,硬體設施齊全,教師掌握和運用電教設施的技術和水平在全盟乃至全區處於領先地位。現代教育技術與各學科教學整合,資源共享,物盡其用,為教育教學、學習管理服務,協助部門開展學生活動,豐富了學生課餘生活。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從四中第一任校長到現任校長,都經歷了許多的風風雨雨,經受了不同的坎坎坷坷。共同的是他們都懷有對黨的教育事業的無比忠誠。他們憑著堅忍不拔、獻身教育事業的精神,守著四中這塊育人的沃土,帶領著四中人辛勤耕耘,堅持以人為本,重視對師生的人文關懷,營造科學民主的氛圍。在師生中開展多姿多彩的活動,冬天老師帶領學生參加阿爾山的冰雪節,夏季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去泰山、大連等地觀光,校園內師生大合唱,共跳踢踏舞,校園外警民攜手,廣場演出,共建精神文明。
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近幾年來先後獲得“區級文明學校”、“全區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全區體育、衛生、藝術、國防教育先進學校”、“全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長安杯”、“全區現代教育技術優秀學校”等區、盟、市各級各類榮譽稱號數十種。
四中的今天已在凱歌聲中築起了一道靚麗的風景,四中的明天將會更加光輝燦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