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羽玉屬

烏羽玉屬

烏羽玉屬(Lophophora Coult.),石竹目、仙人掌科植物,原產於北美洲西部地區,在美國西南部至墨西哥北部有廣泛分布。

基本信息

概述

翠冠玉翠冠玉
烏羽玉屬是原產於北美洲西部地區的一類仙人掌科多肉(多漿)植物,在美國西南部至墨西哥北部有廣泛分布。該屬植物可以經受長時的陽光直射、超過50℃的氣溫以及強烈的晝夜溫差。在周期很短的雨季充分吸收水份,旱季到來時植株整體會縮入地表下度過,等待下一個雨季的來臨。烏羽玉屬植物上部呈球型或扁圓型。大都呈現翠綠或深綠色,其中部分品種表皮具有防止曬傷的白粉。球體柔軟。根部呈蘿蔔外觀,且肥大。球體上部直徑1cm~20cm不等。圓形刺座,該屬大部分品種的刺座生有濃密棉毛(幼年期無毛或稀疏)。部分品種約在發芽3年後進入性成熟階段。果實棒狀,粉色或絳紅色。種子外形為壇型。
烏羽玉種疣成線形排列方式,具有棱,有呈螺鏇方向的發展,刺座有或無濃密棉毛。花色為粉白或淡粉色,在烏羽玉屬里體形最大。仔吹烏羽玉為群生烏羽玉。不易開花。
翠冠玉有或無疣,表皮顏色呈艷綠色或灰綠色,具有棱,S型或波浪型,刺座棉毛茂密。花色為淡粉或粉白色。 銀冠玉種有疣,表皮灰綠色,表面附有白粉具有類似烏羽玉種的棱,但無棱溝,發展方向為眼紋型或魚鱗狀,花色為淡粉、黃粉或粉白色。與其他品種相比較,花小。 
顯疣烏羽玉具有溝回分明的疣,其他特徵與翠冠玉相同。
小型烏羽玉在烏羽玉屬中體形最小,植株上部直徑在1cm~2cm左右,形態特徵與翠冠玉與顯疣烏羽玉相似。
有刺烏羽玉刺座具有軟毛刺。性成熟後棉毛逐漸取代軟毛刺。其他特徵與銀冠玉相似。易群生。花色為淡粉色或粉黃色。

基本信息

顯疣烏羽玉顯疣烏羽玉
該屬名稱
中文名:烏羽玉屬
原產地土名:peyote
科學分類
界:植物界 Plantae
門: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雙子葉植物 Magnoliopsida
目: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科:仙人掌科 Cactaceae
屬:烏羽玉屬(魔根屬)Lophophora

該屬物種

白花銀冠玉白花銀冠玉


烏羽玉 Lophophora williamsii
翠冠玉 Lophophora diffusa
銀冠玉 Lophophora fricii
有刺烏羽玉(喬丹魚)Lophophora jourdaniana
顯疣烏羽玉(考式翠冠玉)Lophophora koehresii
小型烏羽玉 Lophophora alberto-vojtechii
變種
烏羽玉 Lophophora williamsii :
williamsii var. decipiens (白肌烏羽玉)
williamsii var. texana (大型烏羽玉)
williamsii var. weisse Blüte (藍肌烏羽玉)
williamsii var. caespitosa (仔吹烏羽玉
williamsii var.Coahuila
williamsii var.Nuevo Leon
williamsii var.San Luis Potosi
williamsii var.Tamaulipas
williamsii var.Zacatecas
翠冠玉 Lophophora diffusa :
銀冠玉 Lophophora fricii :
fricii var. albiflora (白花銀冠玉)
有刺烏羽玉 Lophophora jourdaniana :
顯疣烏羽玉 Lophophora koehresii :
koehresii var.San Luis Potosi
小型烏羽玉 Lophophora alberto-vojtechii :  

代表種

有刺烏羽玉有刺烏羽玉

提起仙人球,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它滿身的刺,的確,“刺”是大部分仙人球品種的一個重要特徵。但也有一些仙人球沒有刺,烏羽玉就是其中之一,其刺座上只有絨毛,球體飽滿圓潤,色彩素雅,而且摸上去軟軟的,富有彈性,就像橡皮似的,手感很好。因此又有“橡皮球”的別名,有人將其暱稱為“烏魚”或“魚”,在品種繁多的仙人球中獨樹一幟,點綴窗台、陽台等處,自然清奇,很有特色。有不少愛好者專門收集栽培此種植物。
烏羽玉為仙人掌科、烏羽玉屬多肉植物,具粗大的蘿蔔狀肉質根,球體呈扁球形或球形,表皮綠色;頂部的生長點多絨毛,刺座無刺,只有小刷子般的白色或黃白色絨毛。小花鐘狀或漏斗形,生於球體頂部,有白、粉紅、紫紅等顏色。果實棒狀,成熟後粉紅色。其品種很多,像表皮翠綠色的翠冠玉,銀綠色的銀冠玉,有黃色斑紋的烏羽玉錦,像一掛大腸似的烏羽玉綴化等,每個品種又有一系列的園藝種。

化學成分

仔吹烏羽玉仔吹烏羽玉
此屬植物體內含有名為麥司卡林三甲氧苯乙胺 分子式:顯疣烏羽玉C11H17NO3)的致幻劑(生物鹼)。高濃度的麥司卡林只存在於野生的烏羽玉屬植物當中。早在史前時代,當地居民就在宗教活動中使用此屬植物來達到迷幻效果。同時他們也發現了食用過多劑量會對使用者的生命構成威脅。他們將少量植株本體或少量的種子放在火上烘焙,吸入因此而產生的煙氣。有時他們也會直接咀嚼種子、將植株切片晾乾後磨粉食用或將其浸泡在水中製成飲料。當歐洲人來到美洲大陸後,發現了印第安人也在使用。西班牙人將使用烏羽玉的印第安人視作異教徒,並對他們實行各種形式的鎮壓。最終使用烏羽玉的儀式消失了。1897年,德國化學家首次從烏羽玉屬植物中分離出麥司卡林。1919年,麥司卡林首次被人工合成出來。20世紀之後,某些宗教人士開始在自己的宗教活動中中使用麥司卡林。在現代使用過程中,麥司卡林往往以與香菸混合吸附或是靜脈注射的方式使用。值得一提的是,麥司卡林在大多數國家並未列入危險藥品。
大約使用200至500毫克的純淨麥司卡林就會使人出現心跳加快、體溫和血壓升高的跡象,同時還可能伴隨著皮膚發癢和乾燥。一般來說,在服用麥司卡林的2、3個小時後會達到藥效的高潮,12個小時後藥效消失。同許多致幻劑一樣,麥司卡林不具備依賴性,它會使人出現幻覺,這些幻覺通常是一些愉快和光明的景物,有時也會讓人感到焦躁不安。同其他一些致幻劑如LSD相比,服用麥司卡林後仍能保持較多的自我意識。有時它會產生一些諸如頭暈目眩、噁心腹瀉的副作用。它主要的危害是造成使用者精神混亂,導致其產生暴力行為。

養殖技巧

烏羽玉屬植物因體內含有名為麥司卡林。被諸多多肉愛好者稱為有毒仙人掌。在國內認知度極高。夏季生長,冬季休眠的植物,因植株具有粗大肉質根,宜用深品盆種植,植料儘量選用透氣保水的顆粒狀植料,如:赤玉、輕石、蘭花專用顆粒土、泥炭等。澆水為防止棉毛粘連污損,儘量採用浸盆方式澆水。乾燥時應小心紅蜘蛛、根粉蚧等病蟲害。嫁接宜用草球、朝霧閣龍神木嫁接。播種在每年5月~9月。
種子保存方法:用紙包好存放在恆溫5℃的冰櫃冷藏室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