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斯季諾夫

德米特里·費多羅維奇·烏斯季諾夫(俄文:Устинов,ДмитрийФедорович;英文:Dmitri Fedorovich Ustinov,1908.10.17薩馬拉,今古比雪夫一1984.12.20莫斯科),蘇聯黨務和國務活動家,軍事家,蘇聯元帥(1976.7.30),蘇聯英雄(1978.10.27),兩次社會主義勞動英雄(1942,1961)。

技術元帥烏斯季諾夫技術元帥烏斯季諾夫

技術上將

1927年加入蘇聯共產黨。畢業於馬卡里耶夫市職業技術學校(1927)和列寧格勒軍事機械學院(1934)。
1927一1929年先後在高爾基州巴拉赫納造紙聯合工廠和伊萬諾沃—沃茲涅先斯克市扎里亞季耶工廠當鉗工。
1934一1941年曆任海軍炮兵科學研究所工程師、工廠套用和試驗室主任、副主任設計師、布爾什維克工廠廠長。
1941一1946年任蘇聯武器裝備人民委員。偉大衛國戰爭時期,在執行聯共(布)

烏斯季諾夫烏斯季諾夫
中央和國防委員會的任務中,對該人民委員部所屬企業領導有方,為發展槍炮生產和解決新式武器製造過程中的複雜科學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戰爭年代武器裝備人民委員部所屬企業生產了大批武器,並且成功地製造出一大批蘇聯陸海軍所必需的各種新式的、更加完善的武器裝備。
1946一1953年任蘇聯武器裝備部部長。
1953—1957年任蘇聯國防工業部部長。這一時期,他卓有成效地完成了蘇共中央和蘇聯政府賦予的關於製造和生產現代化武裝鬥爭工具、全力發展火箭技術的任務。鑒於帝國主義侵略者經常不斷的軍事威脅,這樣做對於加強國防力量是極端必要的。
1957—1963年任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
1983—1965年任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主席。
1965—1976年任蘇共中央書記。他負責協調和指導各學術機構、設計局和工業企業的工作,以圓滿完成黨和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國家經濟實力和國防威力的任務;並且積極參加研究和開發宇宙空間套用技術發展方而的組織工作。1976年4月起任國防部長。任此職後,全力以赴進行工作,為進一步加強蘇聯陸海軍,提高蘇聯武裝力量和各軍、兵種的戰鬥力,加強陸海軍全體指戰員的政治、道德心理鍛鍊和提高技戰備水平,做出了重大貢獻。
1984年12月20日,烏斯季諾夫逝世,享年76歲,葬於克里姆林宮牆下。

軍工元帥

烏斯季諾夫與勃列日涅夫在一起烏斯季諾夫與勃列日涅夫在一起
烏斯季諾夫被稱為“有經濟才幹”的領導人。 他受過高等技術教育,長期主管軍工生產,是一個“專家治國論者”。早在衛國戰爭前,他領導的莫斯 科布爾什維克兵工廠就頗負盛名。衛國戰爭期間,他 擔任武器裝備人民委員,積極領導了生產槍炮和研製新式武器的工作,為保證蘇軍戰勝德國法西斯,取得衛國戰爭的偉大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此, 獲蘇聯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並獲工程技術勤務上將軍銜。戰後,在擔任國防工業部部長期間,忠實執行蘇共關於“製造和生產現代化武器,全力發展火箭技術”的決定,致力於蘇聯軍備力量的迅速發展。擔任部長會議副主席和第一副主席兼國家計 劃委員會主席時,在負責協調和指導科研機構、設 計局和工業企業的工作,進一步加強蘇聯經濟和軍 事實力,以及組織,領導研究和開發空間技術方面又取得顯著成績。1961年,因組織領導宇宙飛船發 射成功而第二次獲蘇聯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1976年擔任國防部長後,積極推行勃列日涅夫的擴軍備戰和與美爭霸的方針,強調以實力為後盾,奪 取對美國的全面優勢。鑒於烏斯季諾夫對蘇聯的經濟和軍事實力的增長所作的“貢獻”,蘇聯政府先後授予他11枚列寧勳章,以及多枚其它高級勳章和獎章。

國防部長

庫利科夫、烏斯季諾夫、奧加爾科夫庫利科夫、烏斯季諾夫、奧加爾科夫
烏斯季諾夫不僅是領導蘇聯軍火工業的行家, 同時也積極從事政治活動,逐漸躋身於蘇共領導集團的行列。他於1952年當選為蘇共中央委員。1965 年起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1976年成 為政治局委員。作為蘇共領導集團的一員,他十分視黨的絕對領導,曾利用各種場合發表了大量關於“加強黨政工作”的講話和文章。他強調“蘇聯 共產黨對所有環節的領導作用”,要求“不斷加強黨的思想理論、政治教育和組織工作”。在黨和軍隊的關係上,強調“黨的領導是蘇聯武裝力量戰鬥威力和所向無敵的主要和決定性的源泉”,要求“在一系列決定軍事建設成就的諸重要條件和因素中首先要 突出軍隊中的黨務政治工作”,提出“軍隊黨的建設 的中心問題之一是進一步提高基層黨組織的積極性 和戰鬥力”。烏本人也經常出席一些軍區召開的黨的積極分子大會,並發表講話。
烏斯季諾夫不是職業軍人,沒有指揮實戰的經驗。但他一生與軍事有緊密的聯繫,了解和熟悉蘇聯軍隊。據西方評論,他頭腦清醒,智力敏銳,軍事思想比較全面。1979年出版的《烏斯季諾夫言論 集》中很大篇幅是談軍事問題的。書中,他緊密聯繫軍事科學的理論問題,對蘇聯軍事學說的實質和形成進行了分析;對衛國戰爭的經驗教訓、蘇聯的 軍事戰略,黨與軍隊、人與武器的關係,軍隊戰鬥準備的諸因素,當代條件下蘇軍建設的方向和特點,以及大家庭成員國“軍事一體化”等重要理論和實 踐問題也作了詳盡的闡述。
在蘇聯衛國戰爭中,烏斯季諾夫未參加過實戰, 但就任國防部長後曾指揮過兩次大規模的軍事演習。例如,1981年舉行的“西部一81”演習,參演 人員達10餘萬人,是近15年來蘇聯舉行的規模最大,演練項目最多的一次陸海軍聯合演習。
烏斯季諾夫積極活動於國際舞台,曾率軍事代 表團訪問蒙古、印度、捷克斯洛伐克、波蘭、東德等國,經常會見各國軍政要人。頻頻參加蘇聯各地 舉行的重大節日慶祝活動,深入軍區,視察部隊的軍政訓練和戰備情況等。
勃列日涅夫啟用烏斯季諾夫這個“文官”擔任國防部長,目的之一是給西方造成緩和假象,以麻痹和軟化西方。烏斯季諾夫上任後,也曾大唱“緩和”,“反對軍備競賽”的高調,實際上是以此為幌子,掩飾蘇聯推行霸權主義的實質。在他就任國防部長以來,蘇聯軍費連年上升。軍火工業急劇膨脹。短短几年內,SS一20飛彈,逆火式轟炸機、航 空母艦、巨型核潛艇等新式武器已投入使用。除此,還同美國進行了耗資巨大的核武器和空間競賽。對外軍事擴張也日益加劇。隨著蘇聯軍援,大量軍事人員不斷湧入第三世界國家,攫取海軍基地。甚至不顧世界人民的強烈譴責,直接出兵占領主權國 家。據說,在侵阿事件中,烏斯季諾夫就是主張出 兵干涉的,並且是這次軍事行動的最高領導小組成員之一。
為加強對東歐國家的控制,他賣力地兜售“軍 事一體化”理論,鼓吹大家庭成員國“一定要有緊 密的軍事聯盟和經濟聯盟”,否定東歐各國軍隊的獨立性。在1980年8月爆發的波蘭事件中,烏斯季諾夫積極配合蘇聯最高當局對波蘭的干涉,在軍事上向波蘭領導人大施壓力。在波蘭邊境集結重兵,頻繁組織華約軍隊的聯合演習。1981年9月還親自指揮了在靠近波蘭邊境地區舉行的大規模軍事演習。

政壇老手

烏斯季諾夫早年得到史達林的信任,在衛國戰 爭的艱苦歲月,委以負責生產武器裝備的重任。赫魯雪夫時期也倍受重用,被提為部長會議副主席。 勃列日涅夫與他本無很深的歷史淵源。因賞識他的才幹,很早就開始拉攏、利用他。而烏斯季諾夫憑其敏銳的政治嗅覺也積極投靠勃列日涅夫。據說,烏曾參加了1963年勃列日涅夫策劃的倒赫活動。勃列日涅夫上台後,視烏為親信,將其拉入政治局和書記處。從此,他就更積極地追隨和支持勃列日涅夫路線,並利用一切場合,不失時機地吹捧勃列日涅夫個人的功績。早在1967年,羅季翁·雅科夫列維奇·馬利諾夫斯基死後,勃列日涅夫就企圖讓烏斯季諾夫出任國防部長,因遭到軍方的反對未逞。1976年,前國防部長安德列·安東諾維奇·格列奇科死後,勃列日涅夫立即委任烏斯季諾夫為國防部長,破格把他從上將提為蘇聯元帥。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烏斯季諾夫又積極支持安德羅波夫
蘇共十一月中央全會剛結束,他和他領導的軍事系 統就迅速地宣傳和大力貫徹會議決議,明確宣布支持安德羅波夫的內外政策,多次高調門地稱頌安德羅波夫和引用安的講話。如去年12月6日他在莫斯 科軍區召開的積極分子會議上稱安是“列寧主義的政治家,具有領導黨和國家的豐富經驗”,今年3月在給摩爾曼斯克市的授勳大會上稱安的講話是“戰鬥綱領”,“不僅為蘇聯勞動者所接受,也進一步提高了蘇聯的國際威望”。5月9日在《真理報》上撰 文,5次提到安德羅波夫的名字,進行吹捧。目前,烏斯季諾夫已成為安德羅波夫核心領導圈裡的人物,表現得異常活躍。據不完全統計,短短半年來, 已對東歐各國出訪3次,發表長篇文章和公開講話4次。他代表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向高級將領授勳(烏不是主席團成員),代表蘇共中央向英雄城市授勳。視察部隊時破例地轉達安德羅波夫的問候。從1942 一1982年的40年來,蘇聯的最高領導人幾經更迭,而烏斯季諾夫不僅未受衝擊,而且步步高升。由此 可以看出他老謀深算、處事圓滑,善於在變幻莫測 的政治風雲中順應潮流的本領。
烏斯季諾夫是蘇聯握有實權的人物。他所領導 的蘇聯武裝力量是安德羅波夫政權的主要支柱。因此,他在蘇聯權力角逐的舞台上將繼續起重要作用。烏斯季諾夫在蘇聯國內外的行動和言論將是世界各 國政界普遍關注的問題。

著作

《烏斯季諾夫言論選集》,莫斯科1979年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