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白扁豆

炒白扁豆

炒白扁豆取淨白扁豆,照清炒法炒至微黃色具焦斑,用時搗碎。

基本信息

白扁豆

【拉丁名】:DolichoslablabL.

【炮製方法】:生扁豆:揀淨雜質,置沸水中稍煮,至種皮鼓起、鬆軟為度,撈出,浸入冷水中,脫去皮,曬乾。炒扁豆:取淨扁豆仁,置鍋內微炒至黃色,略帶焦斑為度,取出放涼。

【考證】:出自《名醫別錄》。

【生藥材鑑定】:乾燥種子為扁橢圓形或扁卵圓形,長約8~12毫米,寬6~9毫米,厚4~7毫米。表面黃白色,平滑而光澤,一側邊緣有半月形白色隆起的種阜,約占周徑的1/3~l/2,剝去後可見凹陷的種臍,緊接種阜的一端有1珠孔,另端有短的種脊。質堅硬,種皮薄而脆,內有子葉2枚,肥厚,黃白色,角質。嚼之有豆腥氣。以飽滿、色白者佳。扁豆的種子有白色、黑色、紅褐色等數種,入藥主要用白扁豆;黑色者古名"鵲豆",不供藥用;紅褐色者在廣西民間稱"紅雪豆",用作清肝、消炎藥,治眼生翳膜。

【顯微鑑定】種子橫切面:種皮表皮柵狀細胞1列,種臍部位2列,側壁自內向外漸增厚;支持細胞1列,種臍部位3~5列,啞鈴狀;薄壁細胞10數列,多節向延長,內側細胞呈頹廢狀。子葉表皮細胞類方形;葉肉細胞含眾多澱粉粒。種臍部位柵狀細胞外側有種阜,種阜細胞類圓莆或不規則長圓柱形,含眾多演粉粒;內側有管胞島,細胞壁網狀增厚,其兩側有星狀組織,細胞星芒狀,細胞間隙大。粉末:黃白色。①澱粉粒單粒類圓形、卵圓形、廣卵形、腎形、圓三角形或不規則形,直徑3~39μm,長約至46μm。②種皮表皮柵狀細胞斷面觀,長(徑向)26~214μm,寬(切向)5~6μm,外壁極厚,有較多縱溝紋,側壁上部增厚,中、下部稍厚內壁薄,光輝帶位於細胞這外緣;丁面觀類多角形,壁極厚,孔溝細密;底面觀類圓形,壁較厚,胞腔大。③種子皮支持細胞數個成群或單個散離。斷面觀啞鈴狀,長20~125μm,外壁和內壁薄,側壁中部厚至14μm;表面觀類圓形或卵圓形,直徑20~68μm,可見環狀增厚壁(側壁中部增厚部分),胞腔明顯。④種阜細胞呈柵狀,類長圓形或不規則形,長至280μm,直徑9~70μm,壁稍厚,有的可見細小橫向紋孔,胞腔內充滿細小澱粉粒。⑤星狀細胞分枝較寬而短,壁稍厚,胞腔內含棕色物。此外有子葉細胞。本品以粒飽滿、色白者為佳。

【中藥化學成分】:種子每百克含蛋白質22.7克,脂肪1.8克,碳水化物57克,鈣46毫克,磷52毫克,鐵1毫克,植酸鈣鎂(Phytin)247毫克,泛酸1232微克,鋅2.44毫克。種子中含胰蛋白酶抑制物、澱粉酶抑制物、血球凝集素A、B,並含有對小鼠ColumbiaSK病毒有抑制作用的成分,這種活性成分在水溶的高分子部分和低分子部分中都有;尚含豆甾醇、磷脂(主要是磷脂醯乙醇胺)、蔗糖、棉子糖、水蘇糖、葡萄糖、半乳糖、果糖、澱粉、氰甙、酪氨酸酶等。豆莢含哌啶酸-2(Pipecolicacid)。含蛋白質、維生素B1、及C、胡蘿蔔素,並含蔗糖、葡萄糖、水蘇糖(stachyose)、麥芽糖及棉子糖(raffinose);另含1-哌可酸(I-pipecolicacid)及具有毒性的植物凝集素(phytoaggluti-nin)。又謂,含胰蛋白酶抑制物、澱粉酶抑制物、血球凝集A和B,以及對小鼠columbiaSK病毒有抑制作用的成分,這種活性成分在水溶性的高分子部分及低分子部分中都有。另含豆甾醇、磷脂等。

【中藥化學鑑定】:取本品70%乙醇浸出液蒸乾,滴加醋酐-硫酸試劑,顯黃色,漸變為紅、紫紅至污綠色。(示甾醇類)(中藥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