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混混

炒作混混

“炒作混混”由互動百科社區總監一馬青塵首創,他曾先後任天涯社區、新浪雜談等著名論壇的版主。他解釋說,因為網路事件的偶發性和未知性,很多純自發網路事件往往會被這些“炒作混混”強取豪奪,張冠李戴地據為己有。“就像國外不入流的恐怖分子,但凡有大樓被炸、捷運爆破都會爭先恐後地承認是自己乾的。”

簡介

將自發的網路事件張冠李戴地據為己有,宣稱是自己策劃推紅的。就像國外不入流的恐怖分子,但凡有大樓被炸、捷運爆破都會爭先恐後地承認是自己乾的。被指為此類人物的有金泉少俠、黃亮華等。

“炒作混混”由互動百科社區總監一馬青塵首創,他曾先後任天涯社區、新浪雜談等著名論壇的版主。他解釋說,因為網路事件的偶發性和未知性,很多純自發網路事件往往會被這些“炒作混混”強取豪奪,張冠李戴地據為己有。“就像國外不入流的恐怖分子,但凡有大樓被炸、捷運爆破都會爭先恐後地承認是自己乾的。”

主要事件

金泉少俠、黃亮華等這些號稱網路推手的,其實都是“炒作混混”一類。“賈君鵬走紅事件”後,就先後有北京一家傳媒公司的CEO黃亮華、南京某行銷公司CEO李光輝、重慶某傳媒公司CEO敖春華等人競相出來認領的怪異景象;小月月事件之後,金泉少俠也站出來“認領”,稱是自己策劃所為。

對這類網路混混,爾瑪互動行銷策劃總監“非常阿鋒”在微博上表示,其實在網路上玩炒作的有三種:第一種是把事情炒火,然後再尋找理論根據,以浪兄、立二拆四為代表;第二是一馬青塵說的“炒作混混”,看有什麼事情火了,就跳出來認領;還有一種,連認領都省略了,直接聲稱自己是“炒作大師”。

“有很多不了解這個圈子的人,以為他是策劃。”王盛說。這些“炒作混混”的出現,讓整個網路江湖更加混亂不堪。

網路爭議

黑還是灰?

正是網際網路的這種複雜性,讓北京大學副教授、網路社區研究者胡泳不贊同所謂“淨化網路”的說法,正如他反對“網路黑社會”這個概念一樣。

2009年年底,央視《經濟半小時》把“網路黑社會”引入報導標題,引發軒然大波。對這個新詞,不乏擁護者,也有不少反對者。

胡泳不同意這個概念。他說:“在局部當中存在類似黑社會的行為,但是過於強調這種說法是對整個網際網路的污名化。網路黑社會給人的感覺似乎是整個網路當中完全沒有正義、沒有真假,所以我是反對這種說法的。”

確實,這個群體慣於使用“軟刀子”而非暴力,有公開註冊的公司而非純地下活動,他們在組織關係上也沒有黑社會那么嚴密。即使是“涉黑”的誹謗、辱罵與詆毀等行為,也如新媒體創意與行銷專家陳永東所說,這與網下的性質並不同,並不能將有組織的誹謗、辱罵及詆毀就輕易地定性為黑社會。

王盛就對“網路黑社會”這個概念嗤之以鼻,他反問道:“黑社會應該是有背景有勢力的,但其實公關公司也都是蒙牛(這樣的公司)來雇他們,蒙牛來給錢,如果說黑社會的話,蒙牛更像。這個僱主應該成為黑社會,公關公司是打手,誰給錢了就(幫誰)。”

“其實我覺得任何一個地方都存在黑幕,都存在灰色交易,網際網路其實也差不多。”面對輿論對這種黑幕的抨擊,國內某著名社區主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現得有些憤憤不平。

從僱傭企業,到公關公司、網路“打手”、網路水軍,再到各類社區網站,從各自的利益出發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灰色產業鏈,在鏈條之外,還有很多力圖分一杯羹的“炒作混混”。他們構成了我們所說的“網路灰社會”,這個灰社會有自己的運作潛規則,並初步形成了一種成熟的商業模式。

正是這個“網路灰社會”的存在,讓網民的每一次滑鼠點擊開的都可能是蓄謀等待的陷阱,每一個打開的網頁都可能充滿了謊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