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驚鳥

灰驚鳥

灰驚鳥是屬於椋鳥科的一種體型不大的鳥類,在我國的多個省市都有其分別。

動物簡介

灰驚鳥灰驚鳥
  別名:杜麗雀高梁頭假畫眉竹雀管連子
屬雀形目,椋鳥科。繁殖在我國東北、內蒙古、華北、青海及山東一帶;越冬於長江以南廣大地區。
灰椋鳥體長約21厘米。通體主要為灰褐色,頭部上黑而兩側白,尾部亦白色。嘴和腳橙紅色。幼鳥上體褐色沾棕,頭和頸的兩側白而綴以褐色細點。
常結群棲息於樹上,或旋翔於空中。整群飛動,有如波狀。叫聲低微而單調。
食物為忍冬果實、桑葚、棗和黃連木等的種子、甲蟲及其他昆蟲和幼蟲等。
繁殖在4—6月間。巢以雜草、殘羽等築成,相當粗糙,而置於樹洞中,距地面約3—10米。卵每產3一5枚,呈淡藍或玉藍色,有時更微綴以褐色斑。
1、鳥的選擇 灰椋鳥雖與八哥、鷯哥同屬一個科,而且分布很廣,但因羽色晦暗、其貌不揚,故飼養的人相對較少。灰椋鳥雌雄羽色相似,但雌鳥較蒼淡而多褐色,而且無輝亮,下體轉為淡褐色,胸部褐色特濃,而雜以褐白色縱紋。
2、籠的特點 灰椋鳥體型較八哥小,為觀賞飼養單只雄鳥可用八哥籠或畫眉籠。為了繁殖,須成對飼養在較大的籠中,可自制僅前面和下面為鐵絲網,其餘各面封閉的,大小為100×80×100厘米的繁殖籠。籠的後上方安樹洞或暗箱巢(12×13×22厘米)。
3、飼料和餵法 灰椋鳥為雜食性鳥。可以雞蛋米(或雛雞料搓熟雞蛋)為常備飼料,經常保持清潔、光足,每天或隔日餵一次軟料,用肉沫、水果或菜沫拌雛雞料面(或玉米面),並經常給少量昆蟲幼蟲及蛹。
若從樹洞中掏到幼鳥,可把肉沫、熟雞蛋黃、玉米面(或雞料面)按5:2:3的比例混勻後餵給。若需填喂,可加水調和,捻成兩頭尖的食團。
4、管理和調教 跟八哥、鷯哥相比,灰椋鳥比較容易飼養,而且較耐寒。日常管理,除保持粒料經常有外,每隔日餵一次軟料,洗刷水罐並換新鮮飲水。每周徹底清洗一次鳥籠、棲槓及食、水罐。冬季大的籠舍飼養條件下,無須特別保溫,就能生活得很好,但若是小籠單只飼養,還是移至室內為宜。
據了解,灰椋鳥在籠舍飼養條件下曾達到產卵,但未能繁殖成功。家庭籠養,只要成對、管理仔細,是很有希望的。

相關詞條

保護動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