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葉屬

灰葉屬

灰葉屬,草本、亞灌木或灌木,蝶形花科。在世界上有400種以上,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基本信息

灰葉屬

灰葉屬(TephrosiaPers),草本、亞灌木或灌木;奇數羽狀複葉;小葉常有密集、平行的側脈自中脈直達邊緣;花通常小,多數,排成總狀花序;萼鐘形,裂齒近相等或上面2枚合生;花冠紅色、紫色或白色,各瓣具柄,旗瓣近圓形,外面被毛,龍骨瓣內彎;雄蕊10,二體(9+1);子房無柄,有胚珠多顆,花柱內彎,柱頭頭狀,常呈毛筆狀;莢果線形,扁平,有種子多顆。灰葉屬中有些是很好的綠肥植物。灰葉屬(Tephrosia)的各個種在五大洲都有用來毒魚的。

所屬科

蝶形花科

生境分布

灰葉屬(Tephrosia)在世界上有400種以上,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有11種,產西南部至台灣。

引種狀況

非引種

屬下物種介紹

山毛豆(TephrosiacandidaDC)是豆科灰葉屬的一個種,又名短萼灰葉、山毛豆、灰葉豆。多年生小灌木。栽培於雲南.廣西.廣東.福建等地 ,適應性強,耐酸、耐瘠、耐旱,喜陽,稍耐輕霜,適於丘陵紅壤坡地種植。播種前,用50-60℃溫水浸種半小時,晾乾後播種,播期3月至4月。作綠肥,瘦地株行距50×60cm,肥地60×100cm;留種用地100×100或130×130cm,每公頃播種量4-7kg。播後4-5個月後,株高100-120cm時可刈割,留茬約50cm,當年可割1-2次,第二三年可割2-3次,利用年限3-4年。每公頃年產綠肥15-30t。
灰葉(all-grassofPurpleTephrosia),別名:烏仔草、紫草藤、野青樹、野青子、野藍靛、山青、野藍、假藍靛、假靛青藍,豆科灰葉屬植物。半灌木,高30-60cm。幼枝被白色疏柔毛。莖圓柱形,近直立,多分枝。奇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7-17,小葉片橢圓披針形,長2cm,寬0.5cm,先端鈍或略凹,有小銳尖,背面有白色平伏短柔毛,側脈多而密;托葉線狀,錐尖。總狀花序頂生或與葉對生;花序軸、花萼及旗瓣外面均有白色柔毛;花冠淡紫色,長約7mm。莢果扁條狀,先端外彎略似鐮刀狀,長3-5cm,寬約4mm,疏生短柔毛。種子4-10顆,腎形,黑褐色。花期7月,果期9-10月。全株有毒,以根部最毒。中毒症狀為腹瀉。味微苦,性涼。主要用於解表清熱,燥濕解毒,主風熱感冒,濕疹,皮炎。生於山坡、曠野間、河邊、村旁草叢中,分布在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

灰葉屬植物的黃酮的化學結構

豆科灰葉屬植物TephrosiasemiglabraSond.分布在南非,供藥用和可作魚毒,並以含魚藤酮和黃酮類化合物為著。作者等自該植物的地上部分及根分離得到兩個新的黃酮,命名為semiglabrin及semiglabrinol。經過各種光譜分析與化學降解反應確定它們的結構分別為(1)(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