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床

火床火床
◎ 火床 huǒchuáng

[heacth] 原始人在上面燒火的火燒硬地面(如在古代岩洞或營地中)

火床爐

火床爐的工作特性
火床爐顯著的結構特點是具有一個金屬柵格——爐排(或爐篦),燃料置於其上,形成均勻的、有一定厚度的燃料層進行燃燒。
普通手燒爐

燃燒過程:

新燃料從爐們拋散至熾熱的火床面上,受高溫火焰和爐拱的強烈輻射(輻射傳熱)以及灼熱焦炭層的直接烘烤(接觸導熱),還有流經高溫火床的熱空氣的沖刷(對流傳熱),使燃料很快的完成了燃燒的熱力準備階段(即預熱、乾燥、揮發份逸出),進而揮發分著火燃燒,最後焦炭也進入了猛烈的燃燒期。隨著燃燒的不斷進行,燃料中的碳、氫、硫等可燃質不斷的燃燒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及水蒸氣等而排出爐膛,燃料層便不斷下落,最終,在靠近爐排面處基本燃盡並形成爐渣。新燃料的不斷加入、燃燒及燃盡,使渣層逐漸增厚,達一定高度時便被清除。在此期間,司爐必須經常撥動火床,促使火床上的煤粒分布均勻,不出現“火口”,並消除“裹灰”(焦炭表面包一層灰殼)現象,以便燃燒正常進行。

燃燒特性:

1)新燃料雙面受熱,著火條件極為優越,因而著火迅速穩定

2)燃燒過程具有周期性,這是間斷加煤帶來的後果。加煤周期愈長,周期性給燃燒帶來的影響愈嚴重

3)燃燒效率較低,因為它們的排煙溫度偏高,化學不完全燃燒熱損失和機械不完全燃燒熱損失亦較大
雙層爐排爐

火床雙層火床爐
燃燒過程:
煤從上爐門間斷拋散在上爐排的灼熱焦炭層上,經預熱、乾燥、放出揮發分後即著火燃燒。高溫煙氣即未燃盡的揮發分逆向穿過上煤層向下流動,進入上、下爐排間的燃燒室。從上爐排漏落的煤粒即熾熱的焦炭粒子,在下爐排上繼續燃燒及燃盡,高溫煙氣匯集於燃燒室再經煙窗進入對流受熱面煙道。燃燒後的大塊爐渣由中爐門扒出,細灰則落入灰坑,從下爐門清除。

燃燒特性:

1)消煙除塵好,爐子基本不冒黑煙。

2)燃燒效率高,一般比單層手燒爐節煤15~20%。

3)上爐排著火條件稍差,使煤種適應能力不及普通手燒爐廣。
鏈條爐排爐

燃燒過程:

煤場的燃料通過輸煤設備先運至位於爐前的煤斗中。運行時,打開煤斗下部的旋轉門,煤即靠自重落於爐排的前端。煤層厚度是通過控制緊靠煤斗的閘門提升高度來決定的,一定厚度的煤層便隨著爐排的向後運動而進入爐膛,在爐內邊燃燒邊行進(為了平整火床,司爐需常常撥火),直至完成全部燃燒過程,然後越過位於爐排後端的擋渣板而落入渣井,最後,通過除渣設備將渣井中的渣運往堆煤場。至此,鏈條爐的整個工作進程結束。

鏈條爐的燃燒過程是自前向後分區段進行的,共有四個區段:

1)燃燒的預熱乾燥區段

2)揮發分析出並燃燒區段

3)焦炭猛烈燃燒區段

4)灰渣燃盡階段

燃燒特性:

1)著火特性:從鏈條爐的工作進程可知,自煤斗落下的新燃料是直接落在經 過冷卻後又重新轉入爐內的冷爐排上,燃料著火所需的著火熱(燃料加熱 至著火溫度所需的熱量)只能來自爐膛中的高溫煙氣即爐拱的熱輻射,而 自下而上的空氣一般為冷空氣,即使被加熱,溫度也較低,因而對新燃料 的加熱作用極微。這種熱量來自一個方向的著火方式稱為“單面著火”。 單面著火給鏈條爐的煤種適應性帶來了限制。這種缺陷可以通過設計性能 良好的爐拱;合理的組織爐內煙氣的流動等方法使鏈條爐的著火得到改善。

2)爐膛中的氣體成分分布特性:鏈條爐膛中的氣體分布成分是不均勻的,並隨爐排長度而變化:前、後氧氣過剩,中間嚴重缺氧。這種分布方式,對 減少鍋爐的化學不完全燃燒熱損失極為不利,必須採取合理的配風措施, 以減輕其帶來的影響。

配風:

合理的配風方法是:將風倉沿著爐排長度分隔成幾個風室,根據各個風室所處的區段不同,送入不同的風量。

三種原則性配風方法:

1)儘早配風法

2)強風后吹法

3)推遲配風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