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冠雀

火冠雀

火冠雀(學名:Cephalopyrus flammiceps)是雀形目攀雀科的小型鳥類。體長約10-11厘米,體重約7克。雄鳥頂冠灰,臉罩黑,背棕色,尾凹形。雌鳥及幼鳥似雄鳥但色暗,臉罩略呈深色。看似啄花鳥。 一般棲息於近水的葦叢和柳、樺、楊等闊葉樹間。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植物的葉,花,芽,花粉和汁液。捕獲的獵物的方式和一般的山雀相同。分布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火冠雀 火冠雀

火冠雀是一種體型纖小的山雀,體長約10-11厘米,體重約7克。雄鳥頂冠灰,臉罩黑,背棕色,尾凹形。雌鳥及幼鳥似雄鳥但色暗,臉罩略呈深色。看似啄花鳥。雄鳥特徵為前額及喉中心棕色,喉側及胸黃色,上橄欖色,翼斑黃色。雌鳥暗黃橄欖色,下體皮黃,翼斑黃色,過眼線色淺。亞成鳥下體白色。火冠雀西南亞種( Cephalopyrus flammiceps olivaceus)比指名亞種綠色較重。 虹膜深褐色;嘴灰黑色;腳藍灰色。

棲息環境

棲息於高山針葉林或混交林間,也活動於低山開闊的村莊附近,冬季見於平原地區。指名亞種於中國西藏極西南部;火冠雀西南亞種為非罕見留鳥於雲南、四川、西藏東部、貴州及甘肅南部;高可至海拔3000米的丘陵及山區森林和林緣。

生活習性

喜群棲,在樹頂層取食。叫聲:高音的tsit, tsit及輕柔的whitoo-whitoo聲。鳴聲由細而高的音律構成,甚似煤山雀。

繁殖方式

產卵季節從4月上旬至6月中旬,鳥巢放置在樹叉或樹洞裡。鳥巢入口處位於地面6至12米以上,很難找到。用乾牧草,草根和羽毛織成。雌鳥建巢,但雄鳥常常在附近很短的距離歌唱。通常每巢產4枚藍色或暗綠色的卵。孵化期不詳。雛鳥是由父母雙方共同餵養,雌鳥單獨維護並保持巢的整潔。

分布範圍

原產地:不丹、中國、印度、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泰國。

產地不確定:阿富汗。

火冠雀分布圖 火冠雀分布圖

亞種分化

(2亞種)

 
 中文名稱學 名分 布
1火冠雀指名亞種Cephalopyrus flammiceps flammiceps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尼泊爾和印度
2火冠雀西南亞種Cephalopyrus flammiceps olivaceus不丹、尼泊爾、印度東北(阿薩姆、阿魯納恰爾邦)、中國(寧夏、甘肅東南、陝西、四川、西藏東南、雲南和貴州)、緬甸、泰國和寮國。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