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平縣博物館

灤平縣博物館

灤平縣博物館位於河北省的東北部燕山的山脈中段,歷史悠久,文物古蹟豐富。目前縣境內已掌握遺址,墓葬古建築等200餘處,這些大多分布在我縣的灤河、伊遜河、潮河、興洲河、氓牛河兩岸上。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一處,省級保護單位四處,縣級保護單位七十三處,著名的金山嶺長城就座落在這裡。

基本信息

概況

灤平縣博物館灤平縣博物館

灤平縣博物館是在文化館下設文物組的基礎上於1978年建立了文物保護管理所,1985年建成博物館,占地面積3657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展廳為二層,立體樓1000平方米,為仿古建築,古樸凝重,典雅大方,後院辦公室庫房及其它建築面積300平方米。

館內有職工8人,有6人分別在文博專業,中文黨校等畢業,有副研究館員1人,館員4人,館內有文物保護組展覽組、安全保衛組、辦公室,擔負著博物館文物保護管理的雙重任務;負責全縣文物調查保護、管理、徵集、收藏與展覽研究工作,隸屬灤平縣文物局

歷史

博物館成立以來,國家、省、市、縣領導十分重視我縣的文物工作。

1982年9月,國家文物局副局長沈竹、文物處長陳滋德等來我館視察文物工作;

1982年9月17日,1985年5月23日河北省副省長王東寧同志兩次來館參觀,對我館文物給予很高評價。

1983年6月27日省文物局李曉東主任到我館參觀指導工作;

1983年7月18日,國家文物局朱希元先生來灤平舉辦"古建班";

1985年10月7日,國家文物局文物處郭旃副處長來灤平檢查文物工作。

1986年8月11日,國務院副秘書長王伏林來灤平檢查文物工作,並參觀了金山嶺長城。

國家省的領導多次視察我縣博物館,給予高度評價,並充分肯定指出:"灤平縣博物館艱苦創業,成績卓越""保護利用文物,建設精神文明"。這是領導對我們的鼓勵,今後我們將更加努力,建設好灤平博物館,以更加嶄新的面貌迎接二十一世紀。

展廳設計

博物館現有展廳為二層仿古建築,一層舉辦專題展覽和臨時展覽,二層為固定展覽,為《灤平歷史文物陳列》內容分七個部分,即:"序幕廳""原始社會時期的灤平"、"夏--戰國時期的灤平"、"秦漢至隋唐時期的灤平"、"宋元時期的灤平"、"明清時期的灤平"、"明代長城文物"展出文物標本八百餘件。

經過多年的科學研究,我館建立了200多處古文化遺址檔案,對館藏文物進行了研究,完善帳目建藏品的檔案,文物卡等工作,對殘缺文物進行了修復、保護、處理等工作;在專業研究中積累大量的資料,撰寫40餘篇業務文章和論文。其中20篇分別在國家級、省級刊物上發表,有一篇獲河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科研成果三等獎;另兩篇獲河北省博物館嘉作獎,承德歷史學會二等獎,出了《金山嶺長城》一書。

館藏分布

灤平縣博物館陶器

灤平縣地上地下文物豐富,館藏文物8000餘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1件;二級文物28件;三級文物294件。藏品共分石器、陶器、銅器、鐵器、金、銀、瓷器、木器貨幣和其他等十類。

一級文物金代瓠種器在我國是唯一珍品。對我國古代農業的研究提供了珍貴資料。

石雕女神像在我國尚屬首次發現,考古界稱為史前“維納斯”對研究造型藝術及意識形態和原始社會的發展提供了珍貴的資料,不僅具有考古歷史價值,而且還具有較高的科學和藝術價值。

山戎青銅器,帶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揭示了二千年前古山戎族文化之迷。

遼代雕塑刻花馬蹬壺、風首執壺、金代銅鏡在我國歷史考古中是十分罕見的。

相關展出

(圖)灤平縣博物館灤平縣博物館

灤平縣自建館以來,舉辦過多次展覽,如《灤平縣歷史文物展》、《出土文物展》、《山戎族文物展》、《長城文物圖片展》、《滿族文史展》、《工業、農業展》、《改革開放成就展》、《承德地區攝影展》、《美術書畫展》、《抗日戰爭圖片展》,1994-1999年《清代木蘭秋獮秘史展》在承德、廣東等地展出,這些展覽充分發揮了博物館社會教育作用。使人們對博物館的認識發生變化,對博物館工作的職能更進一步了解,建館以來參觀人數達40餘萬人次。

精品館藏

灤平縣博物館白釉花式口鳳首壺

白釉花式口鳳首壺

高24腹徑3.7口徑8.2厘米遼代花式口,沿外侈,鳳頭,細脛,脛有鏟傷痕跡,脛外側有彎曲形扁柄,柄中凸起,圓肩,肩上有短流,流口向上,圓腹下斜收,圈足。胎質細髒,施白色釉,釉色均勻。

綠釉雙系貼龍鳳壺

高29.5厘米寬16.5厘米壺扁身平底,內凹,短口,旁有雙孔鼻系。一鼻系後貼,塑一猴呈攀伏狀,壺身兩側分別貼塑龍、鳳。鳳為展翅。

龍為一條身軀向上騰飛的飛龍,藝術風格健壯豪放,是遼代瓷器的代表作。

灤平縣博物館瓠種器

瓠種器

由一個葫蘆和一根木桿構成。內貯種籽,中端上端有一直2.5厘米的圓孔,首尾兩端各有一直徑3厘米的圓孔。圓孔內橫穿一根長47,粗3厘米的木桿。木桿穿出葫蘆首端一段,長15厘米,挖成空心雙梁形狀,與引播凹槽相通。穿在葫蘆後端的一段長13厘米,作為執柄。瓠種器主要用於穀類作物和豆類作物的點播。
灤平縣博物館石雕女神像

石雕女神像

時代新石器時代輝長岩質,琢制。體表略加刮磨,雕法簡單,裸體孕婦形象,蹲坐姿式。光頭,眉粗隆,鼻略凸,呈三角形;耳外凸,眼以一陰刻線表示,微睜;

吻部略隆,閉口,曲肘,手撫腹,二乳,腰腹寬肥,小腹與後腰隆鼓。臀部與尖形小石座相連,腿向內曲,腳相對。通高32.7,肩寬23.5厘米。

北魏銅佛像北魏

銅質暗綠色,供奉品。高13.1厘米,寬5.5厘米。銅佛像由兩部分組成。上半部為佛光佛象,佛光呈放射線刻劃紋,線條清晰流暢有力。佛像為半浮雕形式,造型有時代特徵,佛有帽,長服坐姿,右手胸前直立,左手腹部平曲。面部安詳。下半部為佛床,為長方形下寬,有四腿,下斜伸。佛床背面有銘文:延昌元年六月十六日潘口口口。保存完好。1988年《考古》雜誌第七期登文有載。

館舍介紹

博物館是仿古建築,占地500多平方米分兩層,建築面積1000多平方米。
1989年,舉辦了灤平縣歷史文物展覽,9月正式展出。展覽共分七部分:
一、石器時代
二、夏、商-西周
三、春秋-戰國
四、西漢-隋唐
五、宋、遼、金
六、元、明、清
七、長城專題

館藏作品

展出各類文物800件,其中山戎墓出土文物、金山嶺長城出土的文字磚、建築構件等較有特色。
1992年夏籌辦灤平滿族文史展覽。展覽主要內容有滿族在灤平的歷史淵源、生活習俗、婚喪嫁娶及清代康熙、乾隆等皇帝在灤平跬駐情況,展出文物近500件。
博物館館藏8000餘件。

中國博物館遺址

中國博物館遺址你知道多少呢?有沒有你熟悉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