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湖水牛

濱湖水牛

動物的一種。濱湖水牛濱湖水牛濱湖水牛產於洞庭湖區,湖南各地廣為分布。

基本信息

介紹

濱湖水牛濱湖水牛

骨骼粗大,肌肉發達,頭形魁偉,前身發達,腰腹粗圓,四肢粗短,前肢開闊,關節強健,蹄圓大而結實,多呈黑色,臀部發育較差。成年牛體重500-600公斤,屠宰率為39-48.83%,淨肉率為42.38%。

產地及環境

濱湖水牛主要產於湖南洞庭湖畔的臨湘岳陽湘陰華容、南縣、沅江益陽漢壽澧縣、臨澧、安鄉、常德等縣、市。產區北靠湖北,東鄰江西,地處湘、資、沅、澧四水下游的洞庭湖區。位於東經111°11′~113°43′,北緯280°13′~29°55′。屬沖積平原,地勢低平,呈外圍高,中間低的蝶形盆地。土壤多是湖積型及沖積型水稻土、潮土和紅壤土,土質肥沃。海拔大多在50米以下。境內湖河溝港,交錯縱橫。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溫暖潮濕,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絕對最高溫度40.5℃,最低溫度為零下18℃,年降雨量為1135~1441.9毫米,無霜期為259~277天,相對濕度為79~83%。每年6~7月為洞庭湖洪水季節,洪水期1.5~2個月。產區主要野生牧草有爬根草、野紅花苜蓿、野三葉、蘆葦、游草、滿天星、沙附子、車前草等。農副產品可作飼料的有稻草紅薯藤、棉子餅、谷、糠、糟等。

地理分布

濱湖水牛分布於湖南湘西、湘中各地,湖北江西廣西廣東等省、區均有引進,近年也向江蘇、貴州、四川調出部分種牛。

品種特徵

濱湖水牛濱湖水牛

濱湖水牛軀體高大,骨骼粗壯,各部勻稱,肌肉豐滿。頭長額寬,平均頭長47.28厘米,額寬23.1厘米(公牛大於閹牛,母牛最小)。嘴寬大,有較長的“八字鬍須”。眼明亮有神,耳大靈活。角呈半圓形向後彎曲,角尖相對的“盤角”居多。公牛頸粗厚,母牛頸細長。鬐甲豐滿,胸圍平均在190厘米以上。背腰平直,肋骨張開顯弓形。母牛腹大而圓:公牛肚略小似圓筒狀,閹牛垂腹。後軀深寬,十字部突起,尻長而傾斜。公牛睪丸顯露,母牛乳房不發達,奶頭短小。四肢粗壯,前肢直,後肢彎曲,少數飛節內靠。圓大,蹄殼黑色、堅實。蹄殼呈“木碗形”的居多,占68.8%,“剪刀形”次之,占24.1%。尾長不過飛節,尾根粗。毛色分灰、黑(青)、白三種。灰色者居多, 占54.1%,青毛占36.1%,白毛少,個別牛呈黑褐色或銀灰色。體毛為青、灰色毛的濱湖水牛均有白毛分布於嘴唇下頜、四肢內側、腹下會陰肛門等處;咽喉、前部有一條平均長19.6~34.5厘米,寬3.13~6.16厘米的白毛帶,頭部兩眼內角、面部、下顎、兩耳內側均有一小撮對稱的白毛。軀幹部亦有短小稀疏的白毛。白毛水牛皮膚呈桃紅色,而在鼻鏡,嘴唇、會陰、前腋等處有黑斑。

品種性能

濱湖水牛成年公牛體高平均127.76厘米;體重平均498.75公斤。成年母牛體高平均124.83厘米,體重472.82公斤。濱湖水牛是湖區農民民眾長期精心培育出來的地方優良品種。具有體高力大,耐粗易肥,性溫馴,能耐勞和適應性強等特點。但牛群結構不夠合理,能繁母牛數量少,繁殖率犢牛成活率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