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市任城區衛生局

濟寧市任城區衛生局

(一)以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規範化建設為重點,加快農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 加強衛生院建設,強化衛生院在農村醫療衛生服務中的樞紐作用。 進一步加強衛生應急體系建設,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醫療救治應急能力。

濟寧市任城區衛生局

主要職能

區衛生局作為任城區人民政府主管全區衛生工作的職能部門,依照國家衛生法律法規規定,在本行政轄區範圍內

濟寧市任城區衛生局濟寧市任城區衛生局
行使各項衛生事業管理和監督檢查職責。
(1)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衛生工作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以及技術規範和衛生標準,研究擬定我區衛生工作政策、規定、技術規範和衛生標準並監督實施;
(2)研究擬定全區衛生事業發展總體規劃,統籌規劃與協調全區衛生資源配置,指導區域衛生規劃的實施,管理衛生統計與信息工作;
(3)研究擬定全區農村衛生、社區衛生、婦幼衛生工作規劃和政策措施,指導初級衛生保健規劃和母嬰保健專項技術的實施;
(4)貫徹預防為主方針,開展全民健康教育,制定對人群健康危害嚴重疾病的防治規劃;組織對重大疾病的綜合防治,組織調度全區衛生技術力量,協助當地政府對重大突發疫情、病情實施緊急處置,防止和控制疫情、疾病的蔓延;
(5)依法管理醫療衛生機構,組織、指導醫療機構改革,監督實施醫務人員執業標準、醫療質量標準和服務規範,對重大疾病及醫療衛生質量實行監測,實行醫療衛生機構從業許可制度;
(6)依法監督管理采供血及臨床用血質量;
(7)研究擬定全區醫學科技、教育發展規劃,組織重大醫學科研攻關,指導醫學科技成果的普及套用
(8)監督管理傳染病、地方病、職業病防治和食品、職業、環境、放射、學校衛生,貫徹執行國家關於食品、化妝品、消毒藥劑、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的醫療衛生用品質量管理規範並負責認證工作;
(9)制定全區衛生人才發展規劃和衛生人員職業道德規範,組織實施衛生機構編制標準、衛生技術人員資格認定標準;
(10)貫徹實施國家中醫政策和中西醫並重的方針,推進中醫藥的繼承、創新與發展;
(11)組織開展全區衛生系統對外援助和技術交流與合作;
(12)承擔區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13)負責區保健委員會確定的保健對象的醫療保健工作;
(14)組織開展衛生行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建立和完善行業自律機制;
(15)承辦區委、區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機構

共設有科室4個,分別是人事秘書科、財務審計科、醫藥科教科、社會衛生科。

濟寧市任城區衛生局濟寧市任城區衛生局

下(直)屬單位
全區共有醫療衛生單位19個,包括:9個區直醫療衛生單位有:區中醫院(職能:中醫治療)、區疾控中心(職能:全區疾病預防控制)、區衛生監督所(職能:衛生監督)、區婦幼保健院(職能:婦女兒童保健工作)、區衛生學校(職能:主要培訓醫護人員)、區結核病防治所(職能:結核病防治)、區皮膚病防治站(職能:皮膚病防治)、濟寧脈管炎醫院濟寧燒傷整形醫院;10個鎮(街道)衛生院(防保站)有區第一人民醫院、喻屯鎮衛生院、長溝鎮衛生院、安居鎮衛生院、南張鎮衛生院、廿里舖鎮衛生院、李營鎮衛生院、接莊鎮衛生院、石橋鎮衛生院、三賈街道辦事處防保站。

領導

 陳傳華(局長):主持衛生局全面工作。重點抓好衛生系統大政方針的制定、貫徹、落實及人事、財務工作。

濟寧市任城區衛生局濟寧市任城區衛生局

孫修路(副局長):協助陳局長抓好全面工作。分管醫療方面,主要包括:醫政、科教、中醫藥、社區衛生、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學會及基層醫療機構管理工作。
姚紅波(副局長):協助陳局長抓好全面工作。分管社會衛生,主要包括: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執法、婦女兒童保健保償、皮膚病及性病防治、結核病控制及預防工作,協調做好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地方病防治領導小組辦公室等工作。
侯憲敏(副局長):協助陳局長抓好全面工作,分管政務、機關後勤工作,主要包括:專業技術人員的教育與管理;組織、宣傳、群團及計畫生育工作;職工工資、福利及專業技術職務晉升與聘任工作;機關行政管理、後勤管理及老幹部工作;聯繫人大、政協工作。
王愛民(掛職副局長、疾病控制中心主任):配合姚紅波副局長做好社會衛生工作,主持疾病控制中心全面工作;
廉月玲(紀委書記):協助陳局長抓好全面工作,分管黨務、黨員幹部的教育與管理、紀檢、監察、審計、信訪及行業作風建設,主持機關黨支部工作。

2008年全區衛生工作要點

2008年全區衛生工作的總體目標和要求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全國、省、市衛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加強公共衛生體系、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努力辦好以下實事:加強衛生院和衛生室規範化建設,改善農村就醫條件;實行鎮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完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穩步提高新農合參合率,擴大參合農民受益面;完成市二院外科樓建設、啟動區疾控中心大樓建設,推動全區衛生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以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規範化建設為重點,加快農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
加強衛生院建設,強化衛生院在農村醫療衛生服務中的樞紐作用。市二院、區中醫院要充分發揮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中心作用,重點加強內涵建設,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為衛生院培養用得上的人才。各衛生院要繼續完善“360和1127工程”項目建設任務。石橋衛生院要抓緊進行門診樓內部裝修和科室設備配備,爭取在今年4月份投入使用;喻屯衛生院要積極行動,儘快將新建病房樓投入使用。南張衛生院要積極爭取鎮政府支持,完成衛生院主要業務工作遷址,實現與區婦幼保健院業務聯合;長溝鎮衛生院病房樓和李營鎮衛生院沿街門診樓要爭取早日開工建設。
繼續開展村衛生室規範化建設,築牢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網底。區政府決定用3年時間,通過新建、擴建、改造,使全區村衛生室在基礎設施、科室設定、設備配備等方面達到規範化要求。今年是村衛生室規範建設的第二年,區政府已印發了2008年村衛生室建設計畫。各鎮街衛生院要當好黨委、政府參謀、助手,嚴格按照《任城區新農村村衛生室(所)規範化建設實施意見》(濟任政辦發[2007]52號),根據本轄區村衛生室設定規劃和村衛生室現狀,確定需要新建的村衛生室,報區衛生局審批,參照區衛生局提供的建設工程圖紙進行施工。區衛生局將加強對村衛生室規範化建設工作的技術指導和全程監督,年底兌現獎懲。各鎮街要全面實行鎮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工作,逐步落實對村衛生室的“三制、五統一”管理,不斷提高村衛生室規範化管理水平。
紮實開展區直醫療機構對口支援工作,實現城鄉衛生資源互動。通過選派業務技術骨幹到受援衛生院開展診療活動提高衛生院工作水平。鎮街衛生技術人員到市二院、區中醫院免費進修培訓。已建立合作、協作關係的醫療機構要以技術指導、人才培養和強化基層醫療機構功能為重點,不斷豐富合作、協作內涵。
(二)以構建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為目標,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
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及省市關於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實施意見和相關配套檔案,按照《濟寧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規劃》,加強社區衛生機構內涵建設,逐步完善許莊、三賈兩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六位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職能,突出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功能。以家庭和居民為服務對象,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和貧困居民為服務重點,建立健康檔案,開展上門服務。要建立健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管理辦法、考核辦法和評價體系,對社區衛生服務的基本條件、服務內容、服務行為、服務質量、服務效果、民眾滿意度等,定期開展考核、評價,考核結果與補償掛鈎,確保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規範有序運行。
(三)以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為途徑,提高農村居民抵禦疾病風險的能力。
要進一步完善管理辦法,通過調查研究,科學謀劃,最大限度地擴大參合農民的受益面。結合我區實際,將部分特殊病種大額門診費用納入新農合統籌基金進行補償,更加合理地使用新農合基金,讓更多的參合農民受益。最佳化服務質量,進一步提高民眾滿意率,積極開展對新農合經辦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經辦人員的政治素質、政策水平和專業技能。進一步創新工作方法,改進完善運作程式,使“一證通”、網路化辦公、藥品集中配送等舉措更加務實完善,不斷提高辦事效率,促進新農合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確保全區新農合工作健康有序發展。
(四)以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為保障,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和重大疾病預防控制能力。
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爭取早日開工建設區疾控中心大樓,加強區疾控中心實驗室建設力度,提高疾病檢測能力。繼續加強區鎮兩級冷鏈系統裝備的補充、完善和更新,保證疫苗儲存運輸安全。進一步加強衛生應急體系建設,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醫療救治應急能力。制定和完善公共衛生事件各項預案,完善應急處置機制、工作規範和技術方案,配備必要的應急處置設施設備,儲備足夠的應急物資。完善突發公共衛生專家組及應急隊伍,加強培訓和演練,提高應急處置水平。
加強重大疾病的預防控制工作。努力降低各種傳染病的發病率,堅決防止重大傳染病的蔓延和流行。加強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工作,確保接種率保持在100%。加強AFP監測,保持無脊灰狀態。認真落實“四免一關懷”政策,加強愛滋病疫情監測和現患救治,大力開展預防愛滋病的宣傳教育,落實各項干預措施。加強規劃免疫管理工作,以農村和流動人口為重點,確保高水平兒童免疫接種率,確保全區規劃免疫接種率95%以上。認真落實結核病防治歸口管理制度,提高病人的確診率和治癒率。做好麻風病線索調查工作,掌握流行動態。積極開展對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病的預防控制工作。
加強婦幼衛生工作,大力推進愛國衛生和健康教育工作。圍繞貫徹“一法兩綱”,以提高母嬰安全保障能力、預防和減少出生缺陷為重點,全面加強婦幼衛生基礎工作。加強各級助產機構的規範化管理,提高產科的技術水平和能力。深入開展出生缺陷篩查工作,落實各項干預措施,有效降低我區新生兒出生缺陷的發生。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組織開展以滅鼠為主的病媒生物除害活動,以文明鎮、村創建為重點,不斷引導和教育村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高民眾崇尚文明、科學、健康的整體素質,促進新農村建設。
(五)以提高醫療服務能力水平為抓手,加大醫療機構監督管理力度。
根據衛生部和省市的統一部署,繼續深入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積極推進以“堅持惠民、利民,促進醫患和諧”為主主題的醫療質量管理效益年活動,按照《山東省綜合醫院評價標準(試行)及其實施細則》,開展醫院評價工作,幫助醫院建立自我檢查、自我評價、持續改進的內部運行機構,探索建立職責明確、權責一致、治理規範、監管有力的醫院管理制度。加大對診療行為合理性的監控,規範醫院和醫務人員合理檢查、合理治療、合理用藥,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服務。加強醫院內涵建設,轉變發展思路和服務理念,從注重外延發展和硬體建設,轉移到充實內涵,提高技術水平,加強醫務工作者職業道德建設、人文素質培養、營造醫院文化建設上來。加強基本醫療服務。健全完善醫療規章制度、技術操作規程及各級各類人員崗位職責。開展全員崗位練兵活動,突出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強化依法執業能力、臨床思辨能力和醫患溝通能力,夯實物理診斷、外科操作、急症處置、重患搶救、臨床技能的基本功底,做到人人過關。嚴格醫療技術、人員和設備準入。加強對醫療機構的年度校驗,嚴格校驗程式,建立審核專家庫,對關鍵項目變更及校驗實行現場審核。完成護士再註冊和醫師定期考核。繼續深入開展“平安醫院”創建活動,最佳化醫療執業環境。深化護理服務示範病房創建活動,促進護理服務規範化、標準化,提升護理服務質量和水平。四是加強中醫院、中醫科建設,區中醫院要下力氣搞好重點專科(專病)建設,爭取國家和省的資金支持。各鎮街衛生院要設立中醫科,開展中醫適宜技術培訓,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新農合和農村衛生工作中的優勢和作用。
(六)以強化衛生監督執法為手段,保障人民民眾健康安全。
深入貫徹《關於衛生監督體系建設的若干規定》和《關於衛生監督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加強衛生監督執法隊伍建設,強化人員培訓,規範執法行為,提高執法水平。實行醫療衛生機構不良執業行為記分制度,嚴厲打擊無證行醫、超範圍行醫、非衛生技術人員執業等違法行為。配合有關部門加大對醫療機構違法發布醫療廣告的打擊力度,整頓醫療廣告市場,為廣大民眾創造良好的就醫環境。鞏固餐飲消費安全專項整治成果,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加大對餐飲單位和學校、托幼機構等食堂以及乳製品生產企業的食品衛生監管力度。加大食品、化妝品等健康相關產品的監管力度,以農村和城鄉結合部為重點,加大食品非法加工黑窩點的打擊力度。加大公共場所、飲用水衛生和學校衛生監管力度。加強對集中供水、二次供水單位和自備水源的監督檢查,保障飲用水的衛生和安全。加強學校食品衛生管理責任制和傳染病防治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控制學校食物中毒和傳染病的發生。加大職業病防治和放射防護監管,嚴肅查處損害職工健康的不法行為,消除職業衛生安全隱患,維護勞動者的職業健康權益。
(七)以加快人才隊伍建設為支撐,提高衛生科研教育工作水平。
著力加快人才培養步伐。要持續不斷地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制定加快人才培養的相關政策,用好今天的人才,培養明天的人才,引進急需的人才。重點加強農村衛生、社區衛生、公共衛生人才的培養。通過在職學歷教育、到上級醫療衛生單位進修學習等多種形式,強化基層衛生人員的培訓,千方百計地提高衛生技術人員的整體素質和業務能力。
繼續實施科技興醫戰略。不斷加強重點學科和特色專科建設,著力提升學科帶頭人的科研能力、臨床技術水平和帶動學科不斷進步的能力;加強科研管理,完善課題申報評審、中後期管理、績效評估工作,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八)以創文明行業活動為載體,狠抓行業作風建設。
加大行風建設力度,增強廣大醫務工作者遵紀守法、廉潔行醫、文明行醫、誠信服務意識,加強醫患溝通,構建和諧醫患關係。要按照上級要求,全面推行醫院院務公開制度,重點抓好醫療收費的公開,向社會公布醫療服務項目、收費標準、藥品及醫用耗材等信息。嚴格執行住院費用“一日清單”制度和費用查詢制度;認真貫徹實施《關於加強和改進醫療服務的十條意見和十大視窗行為規範》,改善就醫條件,方便患者就醫,規範服務行為,努力為患者提供全程溫馨服務,確保行風建設進一步好轉,塑造衛生行業新形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