澗田鄉

澗田鄉

澗田鄉位於江西省吉安市萬安縣南部山區,與興國縣、贛縣區接壤,東高西低。東鄰興國、南接贛州市贛縣區。境內東高西低、土壤肥沃。距縣城60公里,距興國火車站55公里。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澗田鄉歷史悠久。早在唐宋年間,勤勞勇敢 的客家人就在澗田開基立業,成為萬安縣客家人主要聚居地。

49年前設良口區,解放後,澗田又分澗田、良口、上陳、里仁、益富五鄉分治,後合為澗田公社。

1984年撤社為澗田鄉,現轄益富、上陳、小溪、澗田、石田、里仁、曉東、高橋、良口、麻源、良富11個行政村,103個村民小組,人口14000人。其中,被萬安水電站庫區淹沒的贛江明珠良口,船桅繁密,商賈雲集,素有“小南京”之稱。

澗田鄉歷史悠久,人文鼎盛,早在唐宗年間,勤勞淳樸的客家人就在此開基立業,被萬安電站淹沒的良口碼頭。

戰爭年代,這裡孕育了鍾漢華、黃榮海兩位將軍,毛澤東、曾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也曾在此戰鬥過。澗田鄉有光榮的革命歷史。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率中央眾多機關、江西省蘇維埃政府到澗田的里仁、曉東一帶休整。澗田人民踴躍參軍,為中國革命作出了貢獻,已載入《英名錄》的烈士609人,有18人參加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養育了鍾漢華、黃榮海等一代革命將領。

新中國成立後,澗田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辛勤勞動,建設美好家園,至目前止,境內交通主幹道基本硬化,水路通達贛州,水陸交通便利,程控電站、行動電話、有線電視,文化、教育、衛生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澗田鄉耕地面積7463畝,其中水田6914畝,約占九成,是本鄉主要耕作用地,主要栽植水稻、豆類、油菜。

旱地較少,約占一成、主要種植甘庶、薯類、蔬菜、瓜果和藥材。

水利資源

澗田鄉的河流和水系。贛江澗田段,為吉安地區贛江黃金水道的最南端。澗田庫區是萬安水電站庫區重要組成部分,鄉內庫汊眾多,水面寬廣達29000畝。

鄉內匯入贛江河流有澗田河、順峰河。澗田河是澗田人民的母親河,發源於興國縣均村鄉,落差較大,水利資源特別豐富。

礦產資源

澗田鄉麻源村“矽質花崗礦”分布較廣,礦體裸露,礦石“灰、白、黑”相加,經久耐磨,是建築裝璜的好材料,益富村的金礦蘊藏量較大。

生物資源

澗田鄉動植物資源均較豐富。

①植物資源種類繁多,有各種植物上千種 ,全鄉林地面積7046.5公頃,森林覆蓋率55.6%,盛產杉木濕地松、毛竹、油茶、柑桔、茶葉,珍稀有水杉、銀杏、楠木等。禾穀類豆類、薯 等糧食作物20多種,油茶、花生桃李、西瓜、蔬菜等經濟作物幾十種。其中澗田的“毛尖茶、土紙、瓜果、蔬菜”享譽縣內外。

②動植物資源較為豐富,鄉內已知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上百種,大宗家禽有豬、牛、鵝、雞、鴨、兔等,水產資源主要有草魚鯉、鱅、鰱、鯽、黃鱔、甲魚等經濟魚類,庫區的網箱養魚、欄網養魚、淺水作壩養魚的大水面養魚開發在萬安庫區占重要位置。

旅遊資源

澗田鄉的景觀獨具風姿。自然風光秀麗迷人,文化古蹟、革命舊跡聚集,旅遊資源較為豐富。

自然風光有高龍山瀑布,氣勢磅薄,庫區風光等。歷史文化古蹟有良口的萬良閣、三慧寺,革命舊跡集中在曉東、里仁山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央眾多機關如中央銀行、紅軍後方醫院、印刷所、槍械修理所、江西省蘇維埃臨時政府都在那設立過,成為澗田中、國小愛國教育的重要基地。

勤勞淳樸的客家人,在澗田鄉黨政一班人的帶領下,用辛勤的汗水,澆鑄出繁榮富裕之花,他們正以飽滿的熱情,依託鄉情,著力挖掘歷史文化、客家文化,打造澗田紅色旅遊品牌,靠招商引資作為涵養稅源的重要手段,以“三路”(山路、水路、遠路)為致富的重要途徑,朝著小康生活邁進。

水陸交通

澗田鄉距縣城65公里,距京九鐵路興國火車站僅50公里,成為萬安縣距京九鐵路最近的兩個鄉鎮之一。萬順公路貫穿澗田鄉、東連興國、南通贛州。贛江航道有澗田至萬安、澗田至贛州2條,構成了四通八達水陸交通網。電力供應充足。

通訊設施完備,全部實現程控電話和移動通訊,建成了地面衛星電視接收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