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陽市

潮陽市

潮陽市,廣東一個舊縣級市名,1993年改潮陽縣置,屬汕頭市,2003年12月撤銷潮陽市,分別設立汕頭市潮陽區、潮南區。原潮陽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瀕臨南海,西接普寧市,南鄰惠來縣,北界揭東縣,東北與汕頭市區隔海相望。全市有22個鎮和4個街道辦事處;農村基層組織共539個,其中村委會381個、居委會158個。總面積1255.6平方公里,總人口251.35萬人,旅外華僑、港澳台同胞200多萬人。潮陽市是全國著名僑鄉之一。歷史悠久,有古文化遺址及旅遊景點138處,其中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蓮花峰風景區、仙湖風景區、靈山寺、文光塔、翠峰古岩等名勝遠近聞名。潮陽交通便利,潮陽港距香港僅161海里,距汕頭港20海里。324國道、和惠公路、潮揭公路與廣州、深圳、珠海、汕頭、漳州、廈門、揭陽等地連通,深汕高速公路貫穿潮陽東部。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潮之陽,大海在其南

區名:潮陽區 拼音:Cháo Yáng Qū

經緯度:區中心位於北緯23度16分 東經116度36分

郵編:515100 代碼:440513 區號:0754

方言:主要為潮陽話和潮汕話,小北山附近的金灶鎮,谷饒鎮有一小部分人說客家話。

區政府所在地:區人民政府駐汕頭市潮陽區文光街道中華路

汕頭市潮陽區位於廣東省東南部,瀕臨南海,因地處海之北而稱潮陽。潮陽東晉隆安元年(公元397年)置縣,1993年4月撤縣設市(縣級),2003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區劃變更分設潮陽區和潮南區,劃歸汕頭市管轄。區劃調整後,潮陽區轄文光、棉北、城南、金浦4個街道和海門、和平、谷饒、貴嶼、銅盂、河溪、西臚、關埠、金灶等9個鎮,潮陽地圖有727個農村基層組織,其中村委會202個,居委會93個,區劃面積674.67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21平方公里,總人口155.95萬人(2008年末)。

潮陽有較完善的基礎設施。目前,經過潮陽區境的主要公路有324國道、深汕高速公路,省道S234線(揭海公路)、S237線(和惠公路)、正在規劃的汕普高速公路和揭惠高速公路橫貫全境,區主幹道、鎮道全部混凝土化,全區295個行政村實現通機動車,基本形成以城區為中心,區通鎮二級路,鎮通鎮三級路標準的四通八達的公路網路;擁有國家一類口岸的潮陽港和內河良港關埠港,潮陽港已建成5000噸級貨櫃碼頭,3000噸級油碼頭和5000噸級小船泊位;全區有火力發電廠1座,220千伏變電站1座;以及華能海門電廠1機組和2機組正在加緊建設;有各類學校324所,有醫療衛生機構24家。

潮陽歷史悠久,文化積澱豐厚,素有“海濱鄒魯”之稱。英歌、剪紙、笛套音樂被譽為民間藝術三瑰寶,潮劇、木雕、石雕、稿末塑等傳統工藝和貴嶼彩街路棚、谷饒祭社等民俗文化活動,在海內外享有盛譽。文物名勝眾多,是汕頭市旅遊景點最多的區,區內現有古蹟和旅遊景點100多處,屬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蓮花峰風景區、大峰風景區、靈山寺、文光塔、曲水流、東岩、西岩、大北岩、古雪岩等名勝遠近聞名,其中蓮花峰風景區屬國家AAA級風景區,汕頭新八景之一。

潮陽區是廣東省著名僑鄉之一。改革開放以來,僑鄉優勢得到發揮,雄厚的外資給潮陽區的經濟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區委區政府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潮陽區的基礎設施已形成規模,道路交通,港口碼頭,供水供電,電信金融等硬體設施配套齊全,為各方來潮投資的客商提供了優越的投資環境。目前,全區擁有鄉鎮企業三千多家,形成紡織服裝、日用化工、五金電子、文具、塑膠、音像等支柱產業。潮陽的經濟正朝著健康的方向快速發展。

自然地理

潮陽區境屬沿海丘陵、平原地區,地形特徵為“兩山兩江兩平原”,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南為潮南山,屬潮南山系余脈,北為小北山,系普寧市境內鐵山余脈。沿海是帶狀沙灘地,分布於海門、井都和田心等鎮的沿岸,經過營造防護林,已成為固定或半固定沙土。

潮陽區地處廣東省東南沿海,緊靠北回歸線,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區內年平均溫度21.5℃,年平均日照時間1000—3000小時,日照率為48%,年平均降雨量為1721mm,年平均相對濕度80%。潮陽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氣候溫和。

潮陽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資源。境內丘陵、平原相間,河渠縱橫交錯。全區有耕地20多萬畝,山地30多萬畝;有礦泉水、花崗岩、石礦場等資源礦種;海岸線長,灘涂池塘多,海淡水養殖面積218公頃,年產量達2.2萬噸,近期可開發利用的淺海面積3.6萬畝;農產品主要有香蕉、三棱橄欖、烏酥楊梅、玻璃油甘、珍珠鮑魚、膏蟹等;勞力資源充裕,全區擁有勞動力69萬人,其中產業工人20萬人;旅外華僑和港澳台同胞100多萬人;民資民力、僑資僑力豐富。

潮陽區平原面積690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52.7%;丘陵面積578平方公里,占44.2%;沙灘面積40.4平方公里,占3.1%。

經濟概況

潮陽區人多地少,近年來民營企業發展較快。新建立的區領導班子結合本區實際,制訂新區發展經濟計畫,堅持“走正道、辦實業、創品牌、強基礎、求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因地制宜、謀求新策、巧挖潛力、跨越發展”的工作方針,走具有自己經濟特色的發展路子,積極推動經濟向前發展。1至9月,全區完成GDP51.6969億元,同比增長2.8%;社會商品零售總額33.1489億元,比增2.91%;固定資產投資總額9.2428,比增18.11%;外貿出口總值10852萬美元,比增38%;用電量7.89億千瓦時,其中工業用電3.09億千瓦時,分別比增45.27%和77.8%。今年以來,全區增資擴產及新增項目20多個,計畫投資總額25億多元,還有投資超60億元的鋁業項目和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投資300億元的有關項目選址潮陽。

潮陽區農業結構逐步調整最佳化。糧食播種比例由1990年的75:25調整至2002年的60:40,2002年糧食播種面積42.1萬畝(早晚二造),總產量22.4萬噸,優質稻播種比例達70%;蔬菜種植18萬畝,總產量36萬噸;水果種植面積7.7萬畝,總產量7.6萬噸;生豬飼養量73.2萬頭,“三鳥”飼養量1392萬隻;區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5家,總產值1.79億元,帶動農戶2.2萬戶,戶均增收716元。在發展“三高”農業的同時,扶持和引導民營企業走規模化,集團化的道路,使企業以優取勝,全區現有各類企業2958家,個體工商戶7981家。工商企業有2909家,已組建企業集團28家,其中年產值5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73家,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22家,年產值1億元以上6家。2002年工業增加值27.6億元,占GDP的40%,初步形成針織服裝、音像材料、紙品文具、機電製造等優勢行業。針織服裝行業最為活躍的谷饒鎮,現有針織內衣企業430多家,家庭生產作坊300多家,去年產值近19億元,品牌主要有“雅潮”、“奧絲藍黛”、“廣花”、“新一步”、“四海一族”等汕頭市重點保護商標,已成為廣東乃至全國生產針織內衣、電腦繡花產品的主要基地。音像材料主要集中在和平鎮和棉北街道。目前,該區已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引進上馬 CD-R光碟生產線159條,計畫投資總額26.3億元,CD-R光碟生產規模列全國同行業首位,成為粵東地區乃至全國CD-R光碟生產基地。紙品文具行業方興未艾,銅盂鎮的文具用品和金浦街道的紙類製品生產逐步形成規模。銅盂鎮的齊心文具已躋身“中國十大文具”品牌。機電製造業也是潮陽的特色行業之一,目前有啤酒罐裝生產線、電腦繡花機、小型收割機、電機、眼鏡、BOPP超薄膜、UPVC管材、電動牙刷、菸草薄片等工業產品。全區現有註冊商標2063件,省著名商標2件(分別為“糧豐”、“和塑”商標),累計專利授權量325項,有10家企業獲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47家企業享有自營進出口權。該區商貿較為活躍,許多企業在全國各省和世界許多國家、地區都設立有行銷網路(點),行銷隊伍數千人。

2003年八月,潮陽區召開了第一次黨代會,對未來五年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規劃,描繪了建設經濟強區的藍圖,提出了加快發展的舉措,寄託著潮陽人民的希冀。今後五年,潮陽堅持發展為第一要務,打造三大經濟帶,增創四個新優勢,構建五個新格局,走正道,辦實業,創品牌,建設文明法治社會,全面加強黨的建設,讓以工業為基礎的潮陽實力顯著加強,民營為主體的潮陽活力不斷增添,文明為核心的潮陽魅力充分展現,把潮陽建設成為經濟強區,讓潮陽人民過小康生活,過現代生活,過文明生活。2003年,潮陽區經濟發展的預期目標是:GDP75.29億元,比增7.74%;工業總產值123.78億元,比增8.74%,農業總產值27.71億元,比增4.2%;外貿出口總值11860萬美元,比增12.95%;農民人均純收入2946元。

歷史沿革

2003年1月29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1號):撤銷縣級潮陽市,分別設立汕頭市潮陽區、潮南區。以原潮陽市文光、城南、金浦、棉北4個街道,海門、河溪、和平、西臚、關埠、灶浦、金玉、谷饒、貴嶼、銅盂等10個鎮的行政區域為潮陽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中華路(原潮陽市人民政府駐地)。

2003年,潮陽區總戶數299854戶、總人口1536282人:文光街道 38764戶、146649人;棉北街道 11861戶、54942人;城南街道 22150戶、108651人;金浦街道 13933戶、79252人;海門鎮 16758戶、115221人;關埠鎮 26107戶、121930人;和平鎮 27556戶、162174人;谷饒鎮 24582戶、135628人;貴嶼鎮 25582戶、133727人;銅盂鎮 19554戶、116044人;金玉鎮 18519戶、77977人;灶浦鎮 11228戶、49406人;西臚鎮 28294戶、154725人;河溪鎮 14965戶、79155人;區直轄單位1戶、801人。

2003年10月28日,潮陽區在金玉鎮政府召開調整鄉鎮行政區劃工作動員會議,部署金玉、灶浦兩鎮合併有關工作。11月17日,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民政廳以粵民區163號文批准,同意潮陽區撤銷灶浦鎮和金玉鎮建制,合併設立金灶鎮。金灶鎮管轄原灶浦鎮和原金玉鎮的行政區域範圍,共有4個居委會和59個村委會,總面積78.9平方公里,總人口126533人,其中常住戶口人口126404人。金灶鎮政府駐原金玉鎮渠南路2號(原金玉鎮政府駐地)。原灶浦鎮區劃面積21.801平方千米,人口49233人。2003年底,潮陽區轄4個街道、9個鎮,共有93個居委會、202個村委會。

2005年12月31日,潮陽區轄4個街道(文光、城南、棉北、金浦)、9個鎮(海門、河溪、和平、西臚、關埠、金灶、谷饒、貴嶼、銅盂)。

截止2008年末,潮陽區轄4個街道(文光、城南、棉北、金浦)、9個鎮(海門、河溪、和平、西臚、關埠、金灶、谷饒、貴嶼、銅盂)。總人口1559582人。

【建置沿革】

春秋戰國時,地屬嶺南百越。秦屬南海郡地。漢屬南海郡揭陽縣地。西晉為揭陽縣地。

東晉隆安元年(397)(註:一說義熙九年即413年)置潮陽縣。因處山之南,海之北,而名“潮陽”,時屬晉王朝的義安郡。

南北朝(420~589)宋、齊時,屬義安郡。後郡州幾度更易,至隋開皇十一年(591),潮陽縣仍屬義安郡。

唐永徽元年(650),潮陽縣併入海陽縣,屬潮州。先天元年(712)復置潮陽縣,縣治於臨崑山(也稱孤山或公孤山,今銅盂、和平兩鎮交界之小北山南麓)。開元二十一年(733),潮州屬江南道(翌年改屬嶺南道),潮陽縣屬之。天寶元年(742),又改州為郡,潮州改名潮陽郡,領潮陽、海陽、程鄉3縣。乾元元年(758),潮陽郡復稱潮州。郡、州幾度更易,潮陽都為其屬縣。元和十四年(819),潮州刺史韓愈定遷潮陽縣治於新興鄉棉陽(今潮陽市區,舊稱棉城鎮)。

南宋紹興二年(1132)再度併入海陽縣,十年復置潮陽縣。元代屬潮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改潮州路為潮州府。嘉靖四年(1525),潮陽縣析出隆井都的三分之一,以及大坭、酉頭、惠來3都置惠來縣。嘉靖四十二年,又析出洋烏、水、黃坑3都置普寧縣。萬曆九年(1581),洋烏、水兩都復歸潮陽縣。

清代,潮陽仍屬潮州府,建制一直無變。但其隸屬名稱,從廣南東路到惠潮嘉分巡兵備道,其間時有變動。

民國元年(1912)初,潮陽縣直屬廣東省都督府。民國3年屬巡按使署潮循道。民國9年直屬廣東省。民國14年屬廣東省東江行政善後處(民國17年改為東江行政公署)。民國21年屬廣東省東區綏靖委員公署。民國25年屬廣東省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36年第五行政區改為第六行政區,潮陽縣屬之。民國38年4月,屬廣東省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時期,潮陽縣境域略有變動。民國22年(1933)8月析兩英圩及河浦寮、古厝、四美、古溪、牆圍、圓山仔、金甌、風吹、仙斗、龜山灣、三順、流汾水、後棚、秋風嶺、牛角丘、林者世、赤竹埡、林招18個鄉(村),成立南山移墾委員會(縣級)。民國24年10月,改稱南山管理局(縣級),址設於兩英圩。

1949年10月20日縣城解放;22日,潮陽縣全境解放,成立潮陽縣人民政府,設於一區(附城)。12月,屬潮汕臨時專員公署。

1950年2月,屬潮汕專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3月,南山管理局撤銷,兩英一帶鄉村復歸潮陽縣,增設為第十區。6月,劃普寧縣的石橋頭西鄉、貴玉鄉、南安鄉和軍埠村歸潮陽縣。10月屬潮汕專員公署。

1952年11月屬粵東辦事處(粵東辦事處成立於1951年7月),同年12月屬粵東行政公署。1956年3月,屬汕頭專區行政專員公署。

1958年5月,潮陽縣大長隴(保留汕柄村)及石船鄉的碗仔等9個村和陳店鄉的石港村劃歸普寧縣;達濠鎮、河浦、珠園鄉劃歸汕頭市。是年9月,潮陽縣雷嶺鄉的蔗尾等14村劃歸惠來縣。12月,因惠來縣與普寧縣合併,原屬惠來的東紅人民公社(轄田心、仙庵、周田、靖海等)劃歸潮陽縣。

1961年3月,惠來復縣,田心、靖海、周田、仙庵4個人民公社劃歸惠來縣;惠來縣的雷嶺人民公社,汕頭市的達濠、河浦人民公社劃歸潮陽縣。

1967年3月,屬汕頭地區軍事管制委員會。1968年3月,屬汕頭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5年,達濠人民公社再度劃歸汕頭市,惠來縣的田心人民公社復歸潮陽縣。

1980年1月,屬汕頭地區行政專員公署。

1983年7月13日(國務院12月22日批准),撤銷汕頭地區建制,實行地市合併,市領導縣的體制,潮陽縣隸汕頭市人民政府。

1993年4月9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潮陽縣,按原行政區域設立潮陽市(縣級),由省直轄,汕頭市代管。

1994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河浦鎮劃歸汕頭市。

2003年1月29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函11號),撤銷潮陽市,分別設立汕頭市潮陽區、潮南區。以原潮陽市文光、城南、金浦、棉北4個街道,海門、河溪、和平、西臚、關埠、灶浦、金玉、谷饒、貴嶼、銅盂等10個鎮的行政區域為潮陽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中華路(原潮陽市人民政府駐地)。以原潮陽市峽山、井都、沙隴、成田、田心、司馬浦、陳店、兩英、仙城、臚崗、紅場、雷嶺12個鎮的行政區域為潮南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峽山鎮。

【區劃沿革】

據宋《元豐九域志》載:潮陽縣舊轄4鄉,即新興、興仁、奉恩、豐歡,統14團。

明洪武十四年(1381),知縣楊智稽核賦役,將14團改為16都,時新興鄉轄縣廓、峽山、黃隴、洋烏4都;興仁鄉轄舉練、貴山、水、黃坑4都;奉恩鄉轄直浦、竹山、招收、砂浦4都;豐歡鄉轄隆井、大坭、酉頭、惠來4都

嘉靖四年(1525)和四十二年析都入新置的惠來縣和普寧縣後,全縣僅存10都,後增設附廓都。

萬曆九年(1581),復轄洋烏、水2都,時4鄉已名存實亡。

清雍正十年(1732),原水都所剩5圖改設附都,全縣共13都118圖,即縣廓都(9圖)、峽山都(19圖)、黃隴都(11圖)、舉練都(7圖)、貴山都(16圖)、直浦都(13圖)、竹山都(5圖)、招收都(5圖)、砂浦都(1圖)、隆井都(9圖)、附廓都(7圖)、洋烏都(11圖)、附都(5圖)。

光緒十年(1884),全縣13都,轄759個自然村。

清末民初,沿襲舊制。民國10年(1921)2月,廣東省民政廳始劃定潮陽縣自治區域,分9區8鎮143鄉。民國35年至38年10月,全縣鄉、鎮幾經合併,成為9區5鎮66鄉。

建國初,潮陽縣轄區、鄉(鎮)依舊。1950年3月,南山管理局撤銷後,兩英一帶鄉村成為潮陽縣第十區。1952年8月,潮陽縣區劃重新調整為1鎮17區,即棉城鎮,一區至十七區依次是金浦區、海門區、達濠區、和平區、峽山區、谷饒區、銅盂區、貴嶼區、司馬浦區、陳店區、河浦區、兩英區、石船區、沙隴區、井都區、灶浦區、西臚區。

1956年12月,撤銷區的建制,改設3鎮44鄉,即棉城、海門、達濠鎮,金浦、平西、鳳崗、廣澳、潮光、和平、溪頭、港頭、峽山、東浦、泗聯、谷饒、深石、和練、中練、貴嶼、南陽、上練、司馬浦、大布、仙桃、金溪、陳店、石橋頭、大長隴、河浦、珠圓、錢塘、兩英、古厝、金甌、雷嶺、石船、沙隴、成田、井都、關埠、下林、金玉、灶浦、西臚、華陽、桑田、波美鄉。

1957年11月,全縣重新調整為3鎮27鄉,即棉城、海門、達濠鎮,平西、金浦、鳳崗、河浦、珠園、和平、港頭、沙隴、井都、峽山、司馬浦、兩英、石船、雷嶺、陳店、金溪、大長隴、上練、貴嶼、南陽、銅盂、谷饒、灶浦、西臚、桑田、華陽、關埠鄉。

1958年5月,劃出達濠鎮及大長隴等鄉村後,縣政區存2鎮24鄉。同年6月,政區再度合併為2鎮17大鄉,即:棉城、海門鎮,金浦、和平、峽山、谷饒、銅盂、貴嶼、司馬浦、陳店、兩英、石船、雷嶺、沙隴、井都、關埠、金玉、西臚、桑田鄉。

1958年9月,撤銷鄉鎮建制,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體制,全縣劃分為13個人民公社,即紅潮、前鋒、和平、金星、燈塔、東風、群英、紅場、上游、紅鋒、先鋒、紅星、幸福人民公社。同年12月,惠來縣撤銷,其東紅人民公社劃歸潮陽縣。

1959年初,撤銷東紅人民公社,增設靖海、田心、周田、仙庵、金浦、銅盂、井都人民公社及和平柑桔農場、河溪農場。同時,紅潮人民公社(下略人民公社)改名棉城人民公社(下略人民),前鋒改名海門公社,金星改名沙隴公社,燈塔改名峽山公社,東風改名陳店公社,群英改名兩英公社,紅場改名石船公社,上游改名貴嶼公社,紅鋒改名谷饒公社,先鋒改名金玉公社,紅星改名關埠公社,幸福改名西臚公社。

1961年6月,增設司馬浦公社。同時10~11月,又增設仙城、灶浦、成田3個公社。

1962年4月,和平柑桔農場改為和柑公社、河溪農場改為河溪公社。

1964年增設城郊公社,棉城公社復稱棉城鎮。

1970年,和柑公社改名臚崗公社。

1975年,海門公社改名海門鎮。全縣行政區劃為2鎮24公社。

1983年10月,社隊建制改為區鄉建制。至年底,全縣行政區劃為2個區級鎮和24個區,下轄316鄉12管理區14街道辦事處12漁業隊。

1984年9月,沙隴、和平、峽山、陳店、兩英、谷饒、關埠7個區改設為區級鎮。1985年,全縣政區分為2鎮24區,下轄316鄉12管理區14街道12漁業隊。

1986年11月,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潮陽縣撤區置鎮建制,將原來的區、鎮合併為25個鎮(棉城與城郊合併)。設定121個居民委員會和428個村委會。

1992年,各鎮增設管理區辦事處,並調整部分村(居)民委員會。

1994年11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潮陽市棉城鎮、海門鎮、金浦鎮改設為文光、棉北、城南、海門、金浦5個街道(後海門鎮仍保留鎮建制)。

2000年,潮陽市轄4個街道、22個鎮。總人口2470812人,各鎮人口: 文光街道 134720 棉北街道 53669 城南街道 96276 金浦街道 67281 海門鎮 105224 井都鎮 78612 和平鎮 150894 臚崗鎮 119545 成田鎮 80051 沙隴鎮 84470 田心鎮 31754 司馬浦鎮 109836 陳店鎮 90286 仙城鎮 82372 兩英鎮 164993 紅場鎮 24111 雷嶺鎮 29801 峽山鎮 182478 銅盂鎮 104158 谷饒鎮 125444 貴嶼鎮 120357 金玉鎮 70156 灶浦鎮 46378 關埠鎮 112536 西臚鎮 138541 河溪鎮 66869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潮陽市轄4個街道(文光、棉北、城南、金浦)、22個鎮(田心、井都、沙隴、雷嶺、成田、紅場、臚崗、關埠、兩英、仙城、和平、峽山、河溪、西臚、陳店、銅孟、貴嶼、谷饒、金玉、海門、灶浦、司馬浦),380個會委會、158個居委會。

2003年1月29日,經國務院批准,潮陽市撤市設區併入汕頭市,原潮陽市分設為潮陽區和潮南區。潮陽區轄文光、城南、棉北、金浦4個街道和海門、和平、銅盂、谷饒、貴嶼、金玉、灶浦、關埠、西臚、河溪10個鎮,區域面積667.6平方千米;潮南區轄峽山、司馬浦、陳店、仙城、兩英、紅場、雷嶺、臚崗、成田、沙隴、田心、井都12個鎮,區域面積596.42平方千米。

教育醫療

教育穩步前進,擁有潮陽一中,潮陽林百欣中學,潮陽黃圖盛中學,潮陽實驗等優質學校,其中潮陽實驗屬於民辦學校。

1,潮陽一中,一中前身為清朝中期東山書院。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知縣唐文藻修繕韓祠,改為童生就讀之所,稱東山書院。現為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http://cyyz.stedu.net

2,潮陽林百欣中學,創建於1989年秋,是香港知名實業家林百欣先生伉儷捐建的一所公辦高級中學。現為廣東省一級學校,已通過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評估暨國家級示範性高中驗收確認。 http://cylbx.stedu.net/

3,潮陽黃圖盛中學,由旅港僑胞黃丕通先生捐資興建的一所公辦高級中學,1996年創辦,1999年原潮陽市調整高中布局,成為市屬重點中學,現為廣東省一級學校,已通過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評估暨國家級示範性高中驗收確認。http://www.cyhts.com/

4,潮師高級中學,由原潮陽師範學校轉型的一所高級中學,創辦於1958年,潮陽區一級學校http://csgjzx.stedu.net/

5,潮陽穀饒中學,創建於1946年,是潮陽區的一所完全中學。http://www.grzx.net/

6,潮陽電視大學

7,潮陽棉城中學

8,潮陽實驗學校,民辦學校,創建於2000年8月,省一級學校、省十佳民辦學校、省及全國先進民辦學校、汕頭市文明單位。http://www.cysy.com.cn/

9,潮陽區職業技術學校(原系潮陽市教師進修學校),加掛潮陽區教師繼續教育中心牌子,2005年5月8日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覆更名,是潮陽區一所職教中心學校,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點與培訓基地、市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套用能力定點考點。http://www.cyjs.cn/

10,潮陽區西元中學,2001年正式開辦的一所市直屬普通高級中學,2004年被認定為潮陽區一級學校。http://stjzxy.stedu.net/

11,潮陽中寨國小,廣東省一級學校。http://zzxx.stedu.net/

12,潮陽師範附屬國小

13,潮陽區金堡中學,有鄭開德先生捐資興建,http://jbzx.stedu.net/

14,潮陽區文光平和東國小

15,潮陽一中明光學校

16,潮陽鎮二國小

17,潮陽鎮六國小

18,潮陽華僑中學

19,潮陽桃園中學

20,潮陽林木河中學

醫療

1,潮陽人民醫院,位於棉城牛頭山,建於1949年末,占地面積4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6000平方米。是設備齊全的縣級醫院。

2,潮陽區中醫醫院,位於棉城中華路25號。

3,潮陽婦幼保健院,位於棉城興歸。

4,潮陽大峰醫院,位於和平鎮。目前占地面積91畝,建築面積達5萬多平方米,床位500張。

5,潮陽耀輝醫院,位於貴嶼鎮。按國家二級甲等醫院標準300張病床規劃設計,於九八年五月立項投資興建,占地60畝,建築面積31500平方米,綠化面積8000平方米,運動場所2000平方米,假山、魚池1000平方米。

6,潮陽穀饒華僑醫院,位於谷饒鎮。

7,潮陽海門醫院,位於海門街道。

著名人物

千年古邑,人才濟濟

先賢

許申: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應殿試,名列榜首,授將仕郎秘書省校書。後歷任鄞縣知縣,韶州、吉州、柳州和建州的知州,廣西提點刑獄。景祜二年(1035年)出任江南東路轉運使兼管江西、湖南諸路。任職期間,注重地方建設,興辨公益事業,關心農業生產,深得士民敬仰。北宋熙寧年間(1068—1077年),朝廷推行王安石變法,許申上書陳法弊端,違背皇帝旨意,被撤去刑部郎中之職。後被任廣南東路轉運使,官終刑部郎中,被列為唐宋潮州八賢之一。

林大春:潮陽區棉城鎮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中舉人,二十九年登進士,後官拜戶部主事。四十二年回家為母服喪,後出任河南睢陳道僉事,因執法不避權貴,依法處置了宰相高拱的家臣,被高拱設計撤職。

蕭端蒙:潮陽區棉城鎮人,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中舉人,翌年登進士選庶吉士。二十二年任山東道御史,掌管京城防務治安。三十二年北方少數民族入侵,他奉詔進京,挑選訓練延安、綏德精兵,保衛京城,皇帝賞賜金綺。嗣後奉旨巡按江西,依法查處江西藩王,深得人心。

黃武賢:潮陽區關埠鎮人,清末雲南提督。其府第今存。

鄭之僑:潮陽區金浦鎮人,清乾隆2年(1737)進士,授江西鉛山縣令,兼弋陽縣令,歷升饒州府同知,署廣西柳州府知府,湖南寶慶(今邵陽市)知府,山東濟東泰武道員,湖廣安襄鄖兵備道(今湖北之安陸、襄陽、鄖陽三地區,當時各為府)。致仕後家居近20年。其府第今存。其《農桑易知錄》是國內一本倖存的珍稀古代農書。

學術界

鄭麐:中國政治學開創者之一,精研古代歷史哲學、英譯先秦古籍

郭任遠:潮陽區銅盂鎮人,中國心理學奠基人。

劉遵義:潮陽區谷饒鎮人,世界著名經濟學家,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郭永基:中國大陸電力系統自動化開拓者之一。陳輝堂:中國著名的自動控制專家,是我國大陸第一批自動控制專業的創始人之一。

郭迪:中國大陸兒童保健開拓者。

林垂宙:原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以及十一位兩院院士,多位大學校長,不一一列出。

文藝界

鄭正秋:中國電影事業奠基人之一。1913年編導中國電影史上首部故事片《難夫難妻》,20年代創辦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和明星新戲學校,培養出胡蝶等一大批電影藝術家。代表作有《自由之花》、《姐妹花》等。

蔡楚生:潮陽區銅盂鎮人,1931年加入聯華影片公司,任編劇和導演,曾編導出轟動一時的《漁光曲》、《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優秀影片,建國後曾擔任國家電影局副局長、中國電影工作者聯誼會主席等,對我國電影事業作出卓越貢獻。

陳運彰:民國著名書法家,早年從臨桂況蕙風(周儀)研究詞學。集藏漢魏唐宋碑拓,考訂題跋,頗為精詳。書法由宋四家上窺褚遂良,秀逸可愛。易大廠為其刻印二百餘方,為朋儕中得易印較多者。曾任歷任上海通志館特約採訪、潮州修志局委員,之江文理學院、太炎文學院及聖約翰大學教授。

陳大羽:著名書法家,1935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中國畫系 。1946年拜師齊白石 。1948年任上海美專國畫系寫意花鳥畫講師 。1950年任上海美專副教授 。1958年調任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教授。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

郭經:字載生,潮陽貴嶼人。舉人,任湖南會同縣知縣、外務部主事,曾出使日本。辛亥後回鄉,執教於潮陽東山中學等校,也曾任潮陽縣文獻委員會會長。寫得一手好文章,文宗桐城派。

軍政界

劉侯武:潮陽區谷饒鎮人,參加過黃花岡起義,曾任國民政府監察院監察委員。

商業界

陳有漢:潮陽區人,著名愛國商人。

鄭午樓:潮陽區人,著名愛國慈善商人。

林百欣:潮陽區人,著名愛國慈善商人。

連瀛洲:潮陽區人,著名愛國慈善商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