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口民宅

潛口民宅

潛口民宅又名紫霞山莊,坐落於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潛口紫霞峰南麓。此地清代曾為汪沅家別業,名"水香園",鹹豐年間(1851-1861年)毀於兵火。1984年起,將原散見於潛日、許村等地11座較典型又不宣就地保護的明代建築,集中於此,組成明代村落,定名"潛口民宅",它包括山門一套,石橋、路亭、石坊各一座,祠社三幢、宅第四幢。拆遷復原過程中,嚴格按照"原拆原建"、整舊如舊"原則,保持了建築物的原時貌。山莊占地17000多平方米,茂林修竹,景色清幽,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從周圍不同角度,都可以觀賞到完美的建築形象。

基本信息

簡介概要

潛口民宅潛口民宅
山莊門廳為3開間門廊,高檐如蓋,8根梭往拔地而起。門廳建於明中葉,原為潛口鎮汪姓眾廳六順堂殘留部分。入門有一不大的院落,中間立有3間五樓茶園石牌坊,為代嘉靖年間(1552~1566年)鄭綺所建。不遠處,有小溪自西向東環山而過,溪上橫跨有單孔石拱小橋,名"蔭秀橋",始建於明嘉靖申寅年(1554年),原坐落於潛口鎮唐貝村口。過橋循道登山,路有一亭,四角高翹,名"善化亭",建於明嘉靖辛亥年(1551年),原坐落於歙縣許村楊充嶺石道旁。順山勢北轉,即見"樂善堂",建於明中葉,原系潛口鎮汪姓子孫所建眾廳,因族中老人常娛樂議事於此,故又名"耄耋廳",二進3開間,無樓。北面毗連著"曹門廳",建於明嘉靖年間(1554年),原為潛口鎮汪氏後裔的支祠,9開間的門庭一字形展開,8根獻柱整齊劃列。入門有四廊,與明堂正廳連線。穿過門前石坪順勢而下,有"司諫第",始建於明弘治八年門 (1495年),原坐落潛口村,系明永樂初進士、吏科給事汪善孫輩祭祖所建宗祠,二進明廳式,中間天並設池,四周繞以石柱,中架單孔石拱小橋。山莊北側為一組宅第:吳建化宅,建於明中葉,系普通民居,原坐落潛口村,始建時為3層,後改為2層,仍保留明代建築特徵。方觀田宅,始建於明中葉,原坐落歙縣坑日鄉淪潭村,一進2層3間兩廂式。方文泰宅,始建於明中後期,原坐落在坤沙村,為3開間兩進、上下對廊結構的2層民居。蘇雪痕宅,明中葉遺構,原坐落歙縣鄭村,一脊翻兩堂逆向式3間二進2層磚木結構。 

歷史沉澱

潛口民宅是徽州明代民居的縮影。在一個小山巒上展示出各類不同古民居風貌,頗具匠心,首先,潛口民宅很注意它的代表性。從建築類型看,既有洞社、宅第,也有小橋、路亭、牌坊。在時間跨度上,從明弘治八年延續到明中晚期。從宅主看,有商人的是捐建的"善化亭",老人議事娛樂的"樂善堂",大家旺族的眾廳。其次,潛口民宅頗縣典型性。這裡有雕飾精美,能體現徽雕技藝的"方文泰宅",有江南現存明代最早磚本結構建築之一的"司諫第",亦有保留了元代營造手法的"吳建華宅"。這裡,可以見到明宅起居方便,簡易而富有實用價值的營造法,從天井設水池去體驗聚水如聚財的哲理。再次,潛口民宅有統一的藝術風格。移人的建築,大都取自潛日村,布局上又參照了徽州古村落的固有特點,內部陳設以明代家具和其他生活用品,再現了徽州古村落的歷史文化風貌。

景點介紹

蔭秀橋

蔭秀橋”建於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為單孔拱橋,它由當地尼姑出資所建,橋的一頭是尼姑庵,另一頭是雞犬相聞的村莊,“蔭秀橋”三字,一半為陽刻,一半為陰刻,橋中央成了佛界與人間的分界線,故又叫“陰陽橋”,十分有趣的是該橋兩旁護欄砌築卻是羅漢板。歲月悠悠,小橋依然,“師太不知何處去,羅漢依舊笑春風”。

潛口民宅潛口民宅
石牌坊

走過“蔭秀橋”,便是“石牌坊”,它建於明代嘉靖年間,牌坊正面無題字,只雕著一個齜牙咧嘴的“鬼”,手裡拿著一支筆,腳上踏著一隻方形大斗,“鬼”與“斗”合起來為“魁”。牌坊背面刻了月宮桂樹圖。表明立坊者方氏期望家族子弟多出文魁星,去蟾宮折桂,光宗耀祖。

善化亭

迂迴登山,即有一亭,名曰“善化亭”,建於明代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亭名“善化”,乃取舊時“善化賢良釋化愚”之意。亭為方形,四柱居空,飛檐翹角,造型美觀,亭頂梁橫木上刻有對聯:“陰德無根方寸地中種出,陽春有腳九重天上行來”,意在勸人誠心行善方可積德。此亭還有一對聯:“走不完的前程,停一停,從容步出;急不來的心事,想一想,暫且丟開”,寓意十分深刻。

樂善堂

步出善化亭,順山而上,即見第一座民宅“樂善堂”,又稱“耄耋廳”,建於明代中葉,此堂是供族中80歲以上的老人娛樂和議事的場所。宅高雅古樸,二進三開間,正面為三開間柱式門廳,廳的兩側多有門房,前後進間設有天井。明代徽州民居家家如此,謂之“五嶽朝天,四水歸堂”。古時徽州人聚水如聚財,選設天井,不僅是通風采光的需要,還圖“肥水不外流”之吉利。樂善堂天井兩側都有廊室,正堂20根大柱巍然挺立,橫樑雕刻精細,整個建築氣勢不凡。

曹門廳

曹門廳”建於明嘉靖年間。此廳檐罩高懸,門庭九開間,獻柱八根,整齊劃一,莊嚴肅穆。曹門廳建造者為潛口汪曹(其先人曾任宋代漕運使),後裔支祠,建築宏偉,為一般祠堂所不及。

方觀田宅

方觀田宅”是一座明代徽州普通農民住宅,建於明代中期。該宅為一進三間磚木結構的樓房,小青瓦、馬頭牆、樓廳、天井、欄板均採用護縫製裝飾,樓下青磚鋪地,大門在門罩保護,門內罩飾有霸王拳,專家認為此宅是徽州普通農民住宅的代表。

潛口民宅潛口民宅
司諫第

司諫第”建於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為明廳式的文化型建築。第內設天井,四周繞以石柱,中架單孔石拱小橋,直通正廳,廳上設石座寢室,供奉神位,該第構架用料宏大,梭柱、月梁、荷花墩、叉手、單步梁、斗拱雕刻精美,顯示了明代建築風格。此第原是明永樂初進士、諫官、吏部給事中汪善的孫輩,為祭祖所建的家祠。中堂高懸“敕諭匾”,上書:“皇帝敕諭進士汪善……特命爾榮歸故里,以誠德業,副聯所期”。

文峰古塔

潛口明宅前行約5公里,便可見文峰古塔傲然立於岩寺古鎮之中。該鎮同為黃山市徽州區政府所在,舊為登臨黃山的咽喉之地。岩寺附近著名景觀除潛口古民居外,還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呈坎寶綸閣以及綠繞亭、老屋閣等一大批古建築,還有許海峰國際射擊俱樂部、黃山垂釣中心等現代遊樂設施。岩寺新四軍八省健兒會師之所,現存有新四軍軍部舊址,留有陳毅元帥等在此戰鬥生活的遺蹤。

唐模村

潛口民宅潛口民宅
由呈坎驅車沿鄉道前行,便可抵唐模村。唐模村始建於宋,以田園、古建風光見長。村內檀乾園建於清初,有池亭花木之勝。傳為該村許氏商人,為酬老母想游西湖之願,在村中花巨資興建,故俗稱“小西湖”。唐模村口建有“同胞翰林坊”。該坊為旌表村內許承宣、許承家兄弟二人於清康熙年間上京殿試,同時考中翰林而建,實為全國罕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